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道德的、智力的、情感的、审美的、创造的),要在一个集体中对这个整体进行全面的展示、表达和发展,是不可能的,因为成员彼此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集体中受到一定的约束。例如,基层的班集体不可能成为完成个体全面发展这一任务的唯一组织形式。一个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另一个学生喜欢生物,第三个学生喜欢文学,第四个则喜欢发明创造。此外,每个学生可能不止有一个兴趣爱好,还会有音乐、绘画、木雕等其他的爱好。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有些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在不断发展,这就要求他所从事的活动和其他人的活动完全不同。所有这些复杂的、多样的兴趣爱好,在基层的集体组织中是无法容纳的。上面我们提及过,如果教师已成为一名教育者,那么他就必然是青少年集体的中心,而这个集体是因为孩子们有着共同的智力兴趣而联结在一起的。各学科小组就是保证个体全面发展的最必要的集体形式之一。这样的小组一般由六、七年级的学生组成,在一些智力生活蓬勃发展的学校,也可以吸引四、五年级的学生加入。通常,这样的小组都是由同龄人组成的集体,但并不排除七、八年级的学生或是八、九年级的学生在同一个学科小组中共同开展活动的可能性。
除了对知识、科学和书籍的兴趣之外,学生还会有其他方面的兴趣,如劳动、发明等。劳动及与劳动相关的发明创造是个人兴趣爱好、能力、才能得以发展的重要领域。我们学校里有一些发明创造小组——技术小组,农业小组。这些小组也是根据年龄组建的,如,三、四年级同学组建的少年机械爱好者小组,还有五、六年级的少年机械爱好者小组,六、七年级的少年无线电技术小组,一、二年级的少年园艺师小组,三、四年级的少年园艺师小组,五至七年级的少年育种师小组,八至十年级的少年机械师小组等等。每个小组的人数少则8到10人,多则15到20人,都是长期的、比较稳定的。在有的学校里,这些小组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一些学生在一个小组里活动了两三年后,会转到高年级的学生小组中,也会有其他人来接替他们。发明创造就像前面说到过的共同的智力发展一样,是把学生团结在一起的强有力的因素。
无论是学科小组,还是发明创造小组,都有自己的实体基地。如学科小组有自己的“思考室”(或图书室),学生在此度过精神生活中最丰富、最充实的光阴。他们以书为友,这是一段马克思称之为进行“智力游戏”[14]的时光。发明创造小组的基地是工作室、实验室和活动室,学生们在此完成各种活动(设计、安装等)。学科小组的负责人是教师,发明创造小组的负责人或是教师,或是高年级学生。这是保证课外活动能独立进行的非常重要的一点。
还有另一种类型的活动小组——课外文艺小组,文学创作小组,音乐小组,戏剧小组,文学阅读小组。学生们在这些小组中所培养、发展起来的各种兴趣,不仅在审美层面,同时也在道德、情感和智力方面丰富了个体的精神生活。我们全体教师都相信,这些小组的活动是对学生的心灵和理智的一种温柔而敏锐的触动,没有了这种触动,就不可能有作为精神统一体的基层集体的生活。如果学生在以上任何一个集体中都不积极地表现自己,那我们就会忧虑不安。(www.xing528.com)
我们把这些集体称为“文化艺术集体”,这个称谓充分地表达了这些集体中所进行的活动的本质。即便是年龄最小的学生也可以加入文化艺术小组。我们学校还有两个童话小组,每个小组有15到20名一年级学生,由高年级学生来管理。儿童们来到“童话室”,高年级学生给他们朗读、讲述一些有趣的童话。孩子们还会改编一些民间童话故事,这是对他们而言最有趣的一种活动形式。
在这些文化艺术集体中,我们觉得,最有意义的就是儿童木偶剧,我们有40多个低年级的学生参加了这个木偶剧的小组(分为3组),各小组的负责人都是高年级的学生。
[14]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介绍劳动过程中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时写道:“在整个劳动的时间内,除了从事劳动的器官紧张之外,还需要具备有意识地管理专注力的能力。而且,劳动的内容及其方式、方法越是不能吸引劳动者,劳动者越是无法享受体力劳动和智力活动带来的快乐,就越需要这种专注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版),第23卷,第18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