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吸引学生的思想和心灵

如何吸引学生的思想和心灵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吸引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去跟自己的同事也就是其他学科的教师展开良性竞争。我的物理实验室里有个角落,我将其称为“思维角”。学生们是从“思维角”开始接触科学知识的。我会刻意地引导这些孩子来到“思维角”。如果学校没有展开教师之间为了吸引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而进行的竞争,那么很多学生的兴趣可能永远都不会被挖掘。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让人气愤和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于衷的状态。

如何吸引学生的思想和心灵

哪所学校有优秀的数学教师,数学就会成为这所学校最受学生欢迎、最让学生感兴趣的科目,很多学生卓越的数学才华也会因此显露。如果学校来了一位有才华的生物教师,你瞧吧,两年之后,生物课就会成为学校最受欢迎的科目,也会涌现出若干有天赋的少年生物学家——他们爱上了植物,痴迷地在学校的土地上进行试验和研究。

有些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学仿佛成了教师之间为赢得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而展开的良性竞争。在这样的学校里,学生的智力生活会变得生机勃勃。这种竞争是教师们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一个部分,表现为每位教师都在努力激发学生对自己课程的兴趣,让学生爱上这门学科。可以设想一下,一个刚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遇到了一个才华横溢的教师团队,其中的每一位教师都热爱自己的教学事业,他们认为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是最有趣的,也很善于点燃学生对课程的爱恋之火。这样的环境会让每个孩子都发挥出自己的天赋,帮助他们明确爱好、培养能力、树立志向、发挥才干。

此时,我们探讨的是教育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在很多学校的现实工作中,该领域还是没有开垦过的处女地。我坚信,教学的育人功能,形象地说,首先表现在每名学生都能在基础科学这支和谐的乐队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乐器旋律。如果一名学生没有喜欢上某门具体的课程或是具体的学科领域,那他就不会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要让学生觉得你的课是最有意思的,让更多的学生如渴望幸福一般渴望在你的课堂上有所作为。能做到这些是你引以为荣的事情。要吸引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去跟自己的同事也就是其他学科的教师展开良性竞争。譬如,你给八至十年级的两百多名学生讲物理课,这些孩子都是你的学生。但是在你的大脑中,对于“我的学生”的概念,还应该有另外的理解。你应该有十几个或更多个“自己专属的学生”(也有可能少一些,只有五六个,但这也没什么),他们全身心地投入物理学的研究中,立志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科学。此外,你还应该有十几个其他类型的学生,他们对物理的兴趣还处在所谓的萌芽阶段,其中有些学生会在将来爱上你的这门课,有的学生则可能会在其他知识领域找到自己的“金矿”。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兴趣是最为复杂的一件事。你教这两百多名学生,让他们牢固地掌握校内物理课上最基础的知识,这只是你工作内容的一部分。还有一些学生酷爱物理这门科学,而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仅仅是一些入门级的知识。因此,切不可忘记,你还肩负着另一部分创造性的教学任务,即要帮助这些学生树立起在物理学方面(技术、机器、机械科技知识等)的远大志向。在学校里,你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物理爱好者之家。

具体该怎么实施,最重要的是什么,要从哪里开始入手呢?

学校里肯定有物理实验室,毫无疑问,你每天都会在那里工作一两个小时:或是看看书,或是“模拟”要做的实验,或是研究仪器的图纸和模型。如果我是你,我会怎么做呢?现在就来说说。我会邀请瓦尼亚、科利亚、根卡、斯拉夫卡、彼得和萨沙这些已经爱上物理的学生到实验室。一些八年级,甚至是七年级的学生也经常会来这里,虽然他们还没有爱上我教的这门课,但我发现,当我讲到反粒子和光子火箭时,他们的眼睛熠熠生辉,他们开始对有关核物理的读物感兴趣了。我的物理实验室里有个角落,我将其称为“思维角”。这个角落的墙上挂着法国雕刻家罗丹版画思想者》,还有一个小书柜收藏了一些有关科技方面最前沿问题的书籍。它们犹如星星之火指引学生们跳出教学大纲的范畴,奔向未知的远方。我这里还有另一个角落,叫“疑难角”,里面有几幅设计思路极其复杂且与众不同的图纸,要想根据图纸制作金属或塑料模型,需要付出巨大的脑力劳动。懒于思考在这里是绝对行不通的,要思维跳跃、敢于想象,不能当瞠目结舌的旁观者,而要当一名创造者。这里还有我的一个小型教学试验台,也就是我备课的地方,我经常在这里摆弄新教具。和我一起工作的还有我的助手——高年级的学生们,他们会帮我做一些课前准备工作。

就这样,我为已经喜欢上了物理的学生或是尚未完全喜欢上,但对物理充满了浓厚兴趣的学生敞开了所有的大门。

我认为“希望角”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这里,科学知识的熊熊烈火点燃了学生们投身科学的热情。学生们进一步意识到,思考是一项艰巨的劳动,它的过程并不轻松,很复杂,有时还会让人筋疲力尽,但却可能会带来无可比拟的快乐——来自认知的愉悦,以及发现自己能够驾驭知识的自豪感。学生们是从“思维角”开始接触科学知识的。这里有各种各样的书籍,有的适合刚刚开始去知识海洋游泳的学生,有的适合那些已经决定要在科学技术领域或实验室工作的学生,还有的适合那些决定去工厂里操作复杂设备的学生。有些小男孩虽然头发乱蓬蓬的,但他们在听讲时,眼神里充满了好奇,总是要问一大堆的“为什么”。我会刻意地引导这些孩子来到“思维角”。我了解他们每个人心中在想什么,便为他们在书架上摆几本相关的书籍。(www.xing528.com)

有很多聪明的、有天赋的儿童和少年,他们只有在亲自参与创造性劳动时才会产生求知的欲望[6]。如果我发现某个儿童或少年喜欢摆弄机器、机械模型、仪器和各种设备,那么就一定会带他去“疑难角”。

还有一些学生一直都没表现出对某方面有特别的兴趣。如果学校没有展开教师之间为了吸引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而进行的竞争,那么很多学生的兴趣可能永远都不会被挖掘。学校里对学习和知识无动于衷、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的学生越多,教师们就越不可能有“自己的学生”,不可能全心全意地传递求知的火种。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让人气愤和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于衷的状态。学生在某门课程上落后或成绩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一切都态度冷漠。

要唤醒那些冷漠的、无动于衷的学生。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克服冷漠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唤醒思维。对于那些对知识和脑力劳动漠不关心的学生,教师应该施展自己的十八般武艺。这里指的不是竞争,而是要把人从懒于思考的状态中拯救出来。我们的教学团队中有这样一条规矩:对于每一个对知识冷漠、无动于衷的学生,我们都会在心理委员会的会议上讨论其情况。我们会思考,怎样才能找出人与自然、人与知识相互影响的领域。在这里,可以用认知唤醒人的精神状态,重要的是,让人意识到自己是知识的驾驭者,体验到掌握真理和规律的愉悦感。通过认知鼓舞人的精神,也就是说,让思想和人的尊严融为一体。要想达到这种精神状态,就需要知识发挥效力,起到积极作用。我们发现,要想唤醒那些冷漠的学生,把他们从懒于动脑的状态中拯救出来,就要让他们在某件事上展现出自己的知识水平,在智力活动中表现自我、展示个人魅力。

我教过几年五至七年级的数学课。我们当时组建了两个数学小组,一个小组里是有才华、有天赋的学生,另一个小组里是对知识无动于衷的学生。如果要聊一聊如何唤醒后面这组学生的意识,那一定是一篇有关吸引他们的思想和心灵的有趣故事。我要让学生在小组里获取知识,以此改变组内的人际关系,树立个人成就感。一个人只有感受到自己是个“思想者”时,才能体验到作为一个人的自豪感。怎样才能使思想同人的自豪感融为一体呢?需要专门地谈一谈。

经验丰富的教师会努力做到对于学生喜爱的课程,要让他们掌握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二十倍的内容。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有能力驾驭自己所喜欢的课程,是促进其综合智力发展的最有力的因素之一。如果学生有自己喜欢的科目,即便他在其他各门科目上没有拿到五分,你也不用担心。应该担心的是,有些学生作为优等生,却没有一门喜欢的课程。多年的经验让我相信,这样的学生缺乏个性,无法体会到脑力劳动带来的快乐。

[6]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此观点与卢梭的“尽量让爱弥儿的眼睛盯在手指头上”的观点相同。(参见卢梭:《爱弥儿或论教育》俄译本,莫斯科,1896年,第15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