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初次学习新内容的重要性及关注学习困难的方法

学生初次学习新内容的重要性及关注学习困难的方法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在初次学习新内容时没有掌握好,是他们在学业上落后、成绩不理想的根源之一。初次学习新内容,是由不知到知,由懵懂到理解事物的本质、现象、性质和特征所迈出的第一步。在初次学习新内容时,力求能观察到每一名学生的脑力劳动效果,尤其要观察那些在理解和领悟方面都有所欠缺的“困难生”独立完成任务的情况,为了让他们能够吃透所学内容,必须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实例和思考的时间。此时,尤其要关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学生初次学习新内容的重要性及关注学习困难的方法

学生在初次学习新内容时没有掌握好,是他们在学业上落后、成绩不理想的根源之一。

初次学习新内容指的是什么?这样的表述是否合适?在我看来,这是完全合适的。因为知识在不断发展和更新,学习新内容也注定成为一种长期的行为。知识的每一次运用都将同时促进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初次学习新内容,是由不知到知,由懵懂到理解事物的本质、现象、性质和特征所迈出的第一步。

例如,学生们在很多课上都会用到乘法公式。经验证实,学生在课堂上初次学习公式时对其理解是否透彻,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很多问题,首先就会影响学生是否善于随时使用公式去获取新知识。换言之,这会影响到后面出现的新概念、新原理的学习效果。还有一条重要的规律:在学生的大脑中,模糊不清的、流于表面的概念越少,学生所承担的可能会落后的压力就越小,在学习新内容时,思想上也会准备得更充分,课堂上的脑力劳动也会越有成效。

学习新内容的第一堂课应该有独特之处,也就是说,这堂课要进行得特别明确,学生独立进行脑力劳动的效果在课堂上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初次学习新内容时,力求能观察到每一名学生的脑力劳动效果,尤其要观察那些在理解和领悟方面都有所欠缺的“困难生”独立完成任务的情况,为了让他们能够吃透所学内容,必须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实例和思考的时间(提供给他们的实例往往也和给其他学生的有所不同)。

有经验的教师会在首次讲授新内容时,认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是如何独立完成任务的。一定要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思考,进而能够理解那些概括性的原理(主要针对自然科学课程和语法课程)。(www.xing528.com)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去理解新内容。此时,尤其要关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应该走近他们,了解每个人遇到的具体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有时在课堂里就能看出哪些学生需要单独布置一些家庭作业,有经验的教师通常在当堂课上就会完成这项工作。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他在初次学习新内容时,也就是当堂课上,是否能够有逻辑、有条理地进行学习。千万不能让他光顾着听其他同学准确流利的回答或是忙着抄写板书,一定要引导他独立思考,要耐心而有分寸地激励他,哪怕每节课上只有一点点进步。

我在教授语法课时,会努力让学生从学习新内容的当堂课开始,就避免在书面练习中出现错误。这听起来可能有些不合情理,但确是实实在在的道理:学生们只有在课堂上一个错误都不犯,才算是真正地掌握了语法。如果在课堂上不出错,那么在做家庭作业时也不会出错(或者说,很少出错)。造成语文教师工作难度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书面练习中就频频出错,而教师的失策则在于没有把“课堂上不能出错”当作目标明确地提出来。

在现实中,怎样才能让学生书写无误,从而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呢?这取决于诸多因素,首先取决于学生是否掌握了阅读技巧。要想书写准确无误,就要先学会流利地阅读。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如课堂教学的安排以及教学方式和方法。我在准备语法课的时候,会预估一下学生们可能会在哪个知识点、哪个词上出错,甚至具体到哪个学生会出错。对于任何一个“可疑”的词,我都会提前解释清楚。

我建议:不能让学生在初次学习时,对知识、现象、规律的理解浮于表面;不能让学生在初次学习语法规则时就出错;不能让学生在初次学习数学定律时,就解错例题、习题;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