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年级就会有成绩不好的差生,到了二、三年级就会出现无可救药到让老师绝望放弃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校园生活最重要的领域即脑力劳动领域里,对孩子们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不妨设想一下,我们要求一群七岁的小学生完成同一项体力劳动,比如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水就已疲惫不堪,另一个孩子却可以提20桶水。如果要求弱小的孩子也提20桶水,那么他就会疲劳过度,第二天什么都干不了,甚至还可能进医院。同样,儿童进行脑力活动的能力也是不同的。一个学生的领悟力、理解力、记忆力都很好,一旦记住了就很难忘记;另一个学生在进行脑力劳动时,情况却完全不同,他对教材的内容理解得很慢、记不牢、背了就忘。但后来无论是在学业还是在智力发展上,这个学生却比之前学习好的那个取得了更大的成绩(这种情况很常见)。我们不可能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都机械地运用到同一个学生的身上,也没有什么统一的举措能保证所有学生都在学业上取得成功。成功这个概念本身就是相对的:对一个学生而言,五分是成功的标志;对另一个学生而言,三分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绩了[3]。善于准确判断每个学生在不同阶段都擅长什么,他的智力如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是教育能力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能否维护和培养每个孩子的自尊心,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不能要求学生做力不从心的事情。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大纲都只涵盖了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但它并不适用于每个活蹦乱跳的孩子,不同的孩子也会以自己的方式去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和知识范畴。有的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能完全独立地阅读并解答问题,有的学生却要到二年级快结束甚至三年级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善于判断孩子们怎样才能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其间会遇到哪些障碍和困难,如何在每个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具体地实施大纲的要求。
教育教学的艺术在于能够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不论是学习内容(比如习题的难易度和数量)还是学习时间上——都应该采取区别对待的态度。有经验的教师在一堂课上会给一些学生布置两三道甚至四道题目,而给另一些学生只布置一道题目。有些学生的题目比较难,另一些学生的则比较简单。有些学生需要完成有一定创造性的书面任务,比如写作文,另一些学生则只需要学习文学作品类的课文。
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取得进步,只不过有的学生进步得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孩子们从作业的分数中看到了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学习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让他们享受发现的愉悦。与此同时,师生间的相互关怀与信任也交织在一起。学生不会把教师看成是一名严厉的督导员,也不会把分数看成是指挥棒。他可以坦率地告诉老师:“这道题我没有做出来,这道题我完全不会做。”他是一个敏感的孩子,不可能抄作业,也不会在考试中作弊,他渴望树立自己的尊严。
学习成绩好比是一条小径,通向孩子的心灵深处,那里燃烧着“要成为好学生”的心愿火花,教师务必要守护好这条小径和孩子们的心愿之火。
我有一个朋友,叫伊·格·特卡琴科,他是一名出色的数学教师(就职于基洛沃格勒州的博格丹诺夫中学)。谈到如何备课时,他是这样说的:“我会提前认真考虑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要完成哪些任务,会给所有学生挑选出他们可以顺利完成的任务。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连一点小小的进步都没有,那这堂课对于他而言就是没有意义的。做无用功,大概是老师和学生都会面临的尴尬。”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帕夫雷什中学的教师阿·格·阿里申科和穆·阿·雷萨克的数学课。在解题这一环节(该环节占课堂时间的90%),他们的班级被分成了几个小组。第一组是学习最好的学生,他们无须任何帮助就能轻松地解决任何习题。该组甚至还有一两个学生不需要用笔计算,口头就能直接解答,教师还没读完题目,他们就已经举起手了。对于这一组学生,除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之外,教师还应挑选一些超纲内容,给他们布置一些力所能及,但并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需要努力思考才能胜任的任务。有时还需要安排一些他们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这种时候老师也只需稍加提醒或暗示。
第二组是勤奋而努力的学生。对于他们而言,需要经过紧张的脑力劳动,不断地思考、克服一定困难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教师们是这样评价这些学生的:他们靠勤劳和兢兢业业取胜,之所以取得好成绩,得益于勤奋努力和坚持不懈。
第三组学生可以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一般难度的习题,但复杂的任务有时候无法完成,帮到这些学生需要教师有高超的教学水平。(www.xing528.com)
第四组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都差一些,他们在一节课上完成的习题可能要比第二组、第三组少一半甚至三分之二,但对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要催促。
第五组是极个别的学生,即使是一般难度的题目,他们也没有能力解决。教师要单独为他们挑选一些特定的题目,希望他们能有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收获。
这些学习小组的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学习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那么也一定会促进其才能的发展。
有的教师可以让课堂上的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请仔细观察一下学生们的学习状态,课堂上不仅弥漫着我们之前谈到的师生间相互关怀的氛围,还充满了智慧和灵感。每个学生都靠自身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你可以在孩子们的眼神中观察到:他们时而精神高度集中,时而迸发出愉悦的火花(找到了正确的解题方法),时而又是冥思苦想(从哪个角度入手解题呢)。这样的工作氛围对于教师而言确实是一种享受。亲爱的同行们,请相信我,在这样的课堂上,无论教师的工作多么紧张,他都会有喘息的时间,否则是很难连上四五节课的。
我在五至七年级教过几年数学课。这些课和语文课、历史课交替进行,于我而言确实是一种真正的休息。课堂上,每个学生都会因为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而感受到喜悦。这样的课堂不会让教师感到焦躁和疲惫:他不用担心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不用去盯着那些活泼好动、因闲极无聊而时不时“招惹”老师的捣蛋鬼。在这样的课堂上,小捣蛋鬼们的精力都被吸引到正道上了。如果教师能引导这些捣蛋鬼们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让他们对收获有所期待,那他们也一定会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紧张的学习反映出他们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他们身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上了。
总有教师抱怨说孩子们在课堂上太调皮,总做一些和课堂无关的事情等等。这些抱怨让我既苦恼又困惑。亲爱的同事们,如果你们能认认真真地思考一下如何让孩子们都融入课堂学习中,就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了。
在此,我们谈到了工作中常遇到的一个比较尖锐的话题:如何缓解工作带来的疲惫感,如何减轻工作给心脏和神经带来的压力。这些压力都来自和孩子们日常交流中时不时就出现的“突发事件”或者是没有恶意的调皮捣蛋。这些看起来似乎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情,但是积少成多之后,也会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3]俄罗斯采取五分制,五分是满分,三分是及格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