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看点
1347年查理四世的立场—查理四世确保自己的德意志王位—查理四世的性格—查理四世统治下的波希米亚王国—查理四世在意大利—德意志的困境—《1356年金玺诏书》—教权与《1356年金玺诏书》—《1356年金玺诏书》的影响—查理四世的动机—查理四世的领土扩张—瓦茨拉夫四世当选—士瓦本城市联盟—大分裂—查理四世驾崩—卢森堡领土的分裂
当从法兰西王国战场上归来时,查理四世的父亲约翰一世已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虽然曾被选为选帝侯,成为路易四世的政敌,但查理四世几乎没有机会赢得帝国皇位。虽然波希米亚矿产资源丰富,但在领土上卢森堡家族无法与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匹敌。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成员统治着普法尔茨、巴伐利亚、勃兰登堡、蒂罗尔、埃诺边境、荷兰、泽兰、弗里斯兰和乌得勒支。路易四世次子巴伐利亚公爵斯蒂芬二世是强大的士瓦本联盟首领,因此帝国城市都站在路易四世一边。选帝侯不准备为查理四世的事业做出任何牺牲。作为非选帝侯诸侯中最有权势的一位,奥地利公爵阿尔布雷希特二世积极拥护路易四世的事业。查理四世寻求支持的主要盟友是法兰西国王腓力六世,但腓力六世忙着与爱德华三世作战,无暇顾及德意志的任何事务。
此外,与教皇的脆弱关系是查理四世的另一大劣势。作为对克莱门特六世支持的回报,1346年4月,在阿维尼翁签订的条约中,查理四世做出了很大的让步。查理四世承诺,皇帝的加冕礼必须经过教皇的承认;只要得到教皇的承认,他就到罗马去加冕,但在那里只待一天;在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兰西王国的争端中,教皇将担任仲裁者。然而,这一条约并没有太大的效力,因为路易四世不止一次地向教皇提出了更大的让步作为赦免代价。尽管如此,所有人都清楚查理四世是教皇推荐的皇位候选人。克莱门特六世把皇位据为己有是不明智的,这不可能使德意志的诸侯和那些坚决反对来自阿维尼翁宗教命令的人满意。帝国城市拒绝向“教皇的皇帝”查理四世打开大门。
路易四世驾崩,被拒绝采用基督教葬礼
山穷水尽之际,因为三件事使查理四世的前途柳暗花明。第一件事是他的对手路易四世突然驾崩;第二件事是1348年爆发的黑死病,它使人们的注意力从政治争端上转移,开始重新审视无政府状态和混乱状态;第三件事是在勃兰登堡出现了一名自称是阿斯坎尼家族最后一位侯爵—瓦尔德马一世的假冒者。1319年,当选民将选票投给已故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路易四世长子勃兰登堡侯爵路易五世时,阿斯坎尼侯爵瓦尔德马一世此时已经去世。这个“假瓦尔德马一世”宣称他从来没有死过,因受良心谴责的驱使而踏上了漫长的朝圣之旅,现在来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力。为了削弱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查理四世向“假瓦尔德马一世”投去了一票。“假瓦尔德马一世”很快就占领了勃兰登堡的大部分地区。
对查理四世来说,已故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路易四世的政党很难找到接班人是一件幸运的事。1348年,无视教皇权威仍占有美因茨的维尔讷堡伯爵海因里希三世、帕拉廷选帝侯鲁珀特二世、勃兰登堡侯爵路易五世、自称经历过萨克森选举的萨克森-劳恩堡公爵埃里克一世四位选帝侯积极推进在奥伯-兰施泰因进行的新一轮选举。最初,这顶空置出来的王冠是准备献给爱德华三世的。然而,爱德华三世既不能忽视法兰西战争,也不能面对英格兰议会的坚决反对。因此,皇冠被建议授予路易四世的儿子勃兰登堡侯爵路易五世。因为路易五世有足够的精力来应对“假瓦尔德马一世”,以及对付拒绝在失败事业中冒险的迈森侯爵腓特烈三世。然而,最终,勃兰登堡侯爵路易五世令选帝侯大失所望。失望之余,选帝侯选择了施瓦茨堡伯爵金特·冯·施瓦茨堡。金特·冯·施瓦茨堡是一位很有声望的军事领袖,但地位并不高贵。金特·冯·施瓦茨堡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得到一切,于是欣然接受了皇冠。然而,1349年,金特·冯·施瓦茨堡驾崩,还没来得及证明自己是否拥有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能力。
施瓦茨堡伯爵金特·冯·施瓦茨堡
以其高明的外交手段,查理四世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对手的困难。对赞助人路易四世的驾崩及瘟疫带来的混乱,帝国城市感到不满,转而向查理四世敞开了大门。由于长子奥地利公爵鲁道夫四世和查理四世次女波希米亚的凯瑟琳的政治联姻,奥地利公爵阿尔布雷希特二世脱离了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当时是鳏夫的查理四世向莱茵河帕拉廷伯爵鲁道夫二世的女儿巴伐利亚的安妮求婚,从而得到了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地位。最后,通过否认“假瓦尔德马一世”事件,查理四世与对手勃兰登堡侯爵路易五世达成和解。金特·冯·施瓦茨堡的驾崩清除了查理四世获得承认的所有障碍。1350年,在整个德意志,查理四世的称号得到了承认。
奥地利公爵鲁道夫四世
查理四世无疑是欧洲14世纪最英明的统治者,然而他的功绩很少受到人们的赞赏,除了波希米亚历史学家。对大多数英国读者来说,主要是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名言中得知查理四世的,他是“波希米亚之父,又是帝国的继父”,或者是布莱斯的警句“他(查理四世)将无政府状态合法化,并且称无政府状态为一种体制”。在这两种说法中,后者显然更不公平、更没有根据。在14世纪昙花一现的卢森堡家族中,查理四世是独特的。查理四世的祖父海因里希七世一生企图恢复一个既不可能,也不再令人向往的帝国权威。海因里希七世是14世纪高贵骑士的代表,试图东征波兰,并在意大利版图上寻找新的领土权,最后放弃为自己的利益而战而为盟友服务。在查理四世的儿子中,长子波希米亚国王瓦茨拉夫四世是个性情温和的享乐主义者,除了贪恋美食,他没有其他欲望;次子罗马人民的国王西吉斯蒙德诡计多端,总是异想天开。在这个显赫的家族中,查理四世与前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没有父亲约翰一世或祖父海因里希七世那种浪漫的热情,但有一种远比这优秀的品质—一种强烈的行政务实意识,以及能够履行这些职责的态度。然而,查理四世未能继续意大利皇帝派的事业,他更倾向于在德意志建立一个稳固、务实的君主政体。查理四世偏爱外交而非武力,在同时代君主中,以其强烈的法律意识和对秩序的热爱而闻名。像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和法兰西国王腓力四世一样,查理四世开启了政府理念和管理方式从中世纪向现代的转变。
波希米亚国王瓦茨拉夫四世
罗马人民的国王西吉斯蒙德
查理四世统治时期的货币
在波希米亚,查理四世政府的功绩从未受到过质疑。查理四世与克莱门特六世和解的最初成果之一,就是获得了一份教皇诏令:将由美因茨大主教管理布拉格,把它建成一座大都市。1348年,当德意志形势十分危急时,查理四世建立了布拉格查理大学,并且以曾就读的巴黎大学为蓝本制定了大学章程。对查理四世来说,波希米亚的优势是不仅拥有自己的大学和大主教辖区,还拥有伏尔塔瓦河上著名的大桥和其他闻名遐迩的建筑。查理四世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促进贸易发展上,建立了统一的货币体系,保护公路,降低道路和河流的通行费。查理四世还计划修建一条从伏尔塔瓦河到多瑙河的运河。运河穿过波希米亚,成为威尼斯和汉萨同盟之间的交通要道。不过,查理四世的许多措施都是极端的保护主义措施。每一个越过波希米亚边境的外国商人都必须把货物留在布拉格进行交易;没有一个外国人能够达成交易,除非通过当地的商人;所有商品都必须以波希米亚通行的重量和尺寸出售。在今天看来,这些规定虽然是寡头垄断行为,但都是时代的产物,尽管并未达到应有的目的。来自德意志和斯拉夫国家的贵族、商人、教师和学者纷纷涌向波希米亚首都布拉格。据统计,在查理四世驾崩之前,布拉格查理大学的师生人数已达数千人。在这种开明的统治下,布拉格成为德意志的主要城市。权力和文明的平衡从西方转移到了东方。毫无疑问,查理四世希望为卢森堡家族争取一个与后来哈布斯堡家族几乎完全相同的地位;查理四世相信后代会像哈布斯堡家族在后来日子里做的那样,受益于一个完整的、类似于世袭的皇位继承制度。查理四世积极筹划着,从未止步,还在布拉格建立了一个由斯拉夫修道士组成的修道院。这些来自波斯尼亚、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的修道士的任务是密切波希米亚和东斯拉夫人之间的联系,并最终为拉丁和希腊教会的联合铺平道路。如果这一梦想得以实现,卢森堡家族就可能拥有一种比历任皇帝都强大的权力,而波希米亚则可能成为欧洲大陆两大板块间的一根铆钉。
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
1354年,查理四世前往意大利,在米兰接受伦巴第铁王冠,并且在罗马接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的加冕。在皇帝派看来,查理四世的旅程不光彩,但对阐明他的政策意义重大。查理四世拒绝卷入意大利的政治漩涡,也拒绝撕毁与教皇的条约。对皇帝派领袖的陈述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雄辩的呼吁,查理四世都置若罔闻。查理四世来到罗马参加加冕仪式,穿着皇帝的长袍在街上游行,然后退到罗马城外的圣洛伦佐。查理四世一刻不停,火速回国。这是对中世纪皇帝统治意大利声明的故意放弃。因为查理四世清楚地看到,之前德意志统治者征服意大利的行动对德意志具有非常大的毁灭性。为了德意志的利益,查理四世没有模仿前任统治者的愚蠢行为。查理四世的主要目标是在德意志重建一个秩序井然的政府。查理四世明白,只有坚决摆脱征服意大利野心的纠缠,才能建立一个秩序井然的德意志政府。
查理四世在《1356年金玺诏书》上签字
致力于德意志的改革,在意大利,查理四世没有逗留,立刻回到德意志。1355年和1356年的纽伦堡帝国议会颁布《1356年金玺诏书》,这部诏书将与查理四世的名字永远地连接在一起。有两个重大且紧迫的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是近期帝国选举引发的混乱,这与选举规则的不明确密切相关。虽然某些教派和某些家族声称拥有投票权,但传统上只有七名选帝侯。德意志诸侯中将土地分割给男性继承人的做法,也对选举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维特尔斯巴赫家族被分成莱茵河上的普法尔茨支和巴伐利亚支两个分支。根据家族协议,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投票权将由两个分支的首领轮流拥有,但这样的安排肯定会引起争端。1314年,两个对立的选帝侯将撒拉逊人的选票投给了对方。1346年和1348年的选举同样如此。防止今后发生类似的争端是维持德意志和平与秩序的一个首要条件,也是《1356年金玺诏书》的主要目标之一。
德意志面临的第二个巨大且紧迫的困难是,所有政治团结有被彻底破坏的危险。无数的佃户、选举人、诸侯、骑士和城镇领主聚集在一起,只是为了效忠一个已经丧失了一切有效权力的君主政体。如果无法找到补救办法,像意大利一样,德意志可能会成为一个纯粹的松散公国集团。如此一来,帝国城市将成为独立的共和国,而它们与邻国之间的战争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无政府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边境省必然会落入日益强大的法兰西王国手中。里昂已经丢失;多菲内情况不甚乐观;普罗旺斯和弗朗什-孔泰虽然承认帝国的宗主国地位,但受到法兰西王国的影响,注定要和荷兰一起落入法兰西王国手中。德意志的优势将会消失,首先在罗纳河谷,然后在莱茵河流域。
查理四世充分意识到了这些危险。1330年,查理四世曾随父亲约翰一世到过意大利,并且在意大利担任过一段时间的总督,因此对意大利政治有深刻的了解,这对查理四世后来的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毫不夸张地说,查理四世的主导动机是保护德意志不受意大利名义上服从神圣罗马帝国统治命运带来的影响。尽管通过亲属关系、教育和过去的同盟与法兰西瓦卢瓦家族维系着关系,但查理四世绝不会忽视法兰西王国向西侵略的危险。1365年,查理四世成为阿尔勒国王。自腓特烈二世以来,历任君主就不再举行这一加冕仪式了。
关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举问题,《1356年金玺诏书》的规定明确且精准。直到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前,《1356年金玺诏书》一直是一项基本法律。选帝侯的人数固定为七人,由三位神职人员:美因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和特里尔大主教,以及四位世俗选帝侯:波希米亚国王、莱茵-普法尔茨伯爵、萨克森-维滕贝格公爵和勃兰登堡藩侯组成。三位教会选帝侯将成为三国大主教:德意志的美因茨大主教、意大利的科隆大主教和阿尔勒的特里尔大主教。四位世俗选帝侯将担任重要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室职务:波希米亚国王担任大酒政[1];莱茵-普法尔茨伯爵担任大总管[2];萨克森-维滕贝格公爵担任大司仪[3];勃兰登堡藩侯担任大司库[4]。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选举将在法兰克福举行,并且由多数选票决定。当选的人将在亚琛加冕,并且在纽伦堡举行第一次议会。与选举权有关的领土永远不可分割,由长子继承。至于选票和选区的管理工作,则委托给父亲一方最近的男性亲属负责。选票将向诸侯公布。此外,选帝侯拥有皇家铸币权和最终司法审判权,无须上诉。所有未经领地领主许可的臣民结盟都是禁止的,帝国城市也被禁止向城墙外的人授予公民身份,或将逃亡的佃农接收到城墙内庇护,并且授予公民身份。(www.xing528.com)
《1356年金玺诏书》中有一处遗漏,其重要性不亚于其他任何直接条款。教皇宣称有权确认或否决皇帝选举,有权在帝位空缺时管理帝国,但这些权力都在完全的沉默中被忽略了。实际上,伦斯的选举决议无声无息地确立为神圣罗马帝国法律;未来的选举将被视为德意志的内部事务。面对罗马教廷温顺的臣民,查理四世颁布《1356年金玺诏书》这样一项法律。对此,教皇因诺森特六世毫不犹豫地表达出不满。然而,查理四世表现出的坚定与爱德华一世或腓力四世不相上下。当罗马教廷大使试图征收神职人员收入的十分之一税时,查理四世以要求改革教会滥用职权和威胁没收教会财产作为回应。教皇被迫让步,不再反对《1356年金玺诏书》。
关于《1356年金玺诏书》的影响,历史学家意见一致。《1356年金玺诏书》在德意志建立了一个贵族联邦,取代了旧的君主政体。德意志的政体从未失去它在14世纪受到《1356年金玺诏书》的影响。《1356年金玺诏书》赋予选举人的权力和特权与有效行使君主权威是不一致的。虽然1356年的世俗选帝侯,除了查理四世本人,都不是特别有权势的诸侯,但可以肯定的是,长子继承制的确立和领土的不可分割,很快就会赋予诸侯一种与其地位相称的领土权力。
历史学家对查理四世的评价是错误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把《1356年金玺诏书》产生的后果与颁布者的意图搞混了;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对查理四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确切情况关注不够。查理四世深信,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已经灭亡,任何企图复兴帝国的行动都将导致德意志的灭亡。查理四世忌惮的是德意志北方和南方正在崛起的帝国城市,以及像哈布斯堡家族和巴伐利亚维特尔斯巴赫家族这样强大的领地统治者。《1356年金玺诏书》不仅削弱了哈布斯堡家族和巴伐利亚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权力,还限制了帝国城市的发展。其他诸侯也被《1356年金玺诏书》明确地排除在选帝侯之外。由于选帝侯人数的增加,诸侯地位也降低了。事实上,选帝侯本身获得了可能证明是独立基础的权力和特权,并被《1356年金玺诏书》赋予了更高的地位。选帝侯是德意志的联合统治者,不仅仅是领地统治者。因此,人们有理由希望,选帝侯会抵制这场已经对德意志造成很大伤害的破坏继续进行下去。
查理四世虽然制止了日益分裂的局面,但并不希望《1356年金玺诏书》承认和证实的状态是永久的。查理四世的目的是为卢森堡家族争取到压倒性的领土优势,使继任者能够继承皇权,并且在选帝侯中获得优势。通过将一个个省添加到家族领地中,最终查理四世有可能建立一个类似于英格兰王国已存在的、法兰西王国正在建设中的领地君主制。虽然这样的君主政体可能没有神圣罗马帝国的广泛宗主权那般威严,但它将不断强大,对德意志更有益。没有哪一个人的一生能够完成这样的工作,而查理四世的直系继承人仅仅持续了一代,没能继承查理四世的衣钵,完成查理四世未竟之业。然而,在德意志,在很大程度上,后来哈布斯堡王朝获得的领土权力是沿袭查理四世制定的政策获得的。从很多方面来看,哈布斯堡家族可以被视为卢森堡家族的继承人。
正是上述明确的政策让查理四世对领土扩张产生了兴趣,同时赋予了查理四世尊严,而这正是前任统治者缺乏的。1355年,布拉班特公爵约翰三世去世,领地传给了女儿布拉班特公爵夫人乔安娜和女婿卢森堡公爵瓦茨拉夫一世。卢森堡公爵瓦茨拉夫一世是查理四世的弟弟,在反对佛兰德斯伯爵路易二世继承布拉班特问题上得到了哥哥查理四世的支持,并与布拉班特公爵约翰三世女儿乔安娜及布拉班特各阶层代表签订一项协议:如果布拉班特没有继承人,各省就归卢森堡家族所有。1361年,路易四世长子勃兰登堡侯爵路易五世去世。1363年,玛格丽特·莫尔塔施儿子戈里齐亚-蒂罗尔伯爵迈因哈德三世去世。德意志出现了一场非常严峻的危机。迈因哈德三世的去世使蒂罗尔王位和上巴伐利亚王位都空置了。哈布斯堡王朝宣告对蒂罗尔行使主权失败后,奥地利公爵鲁道夫四世立即恢复了对蒂罗尔的主权。因《1356年金玺诏书》提升了选帝侯地位,鲁道夫四世十分愤怒,自封“大公”头衔来予以回击。接下来的一个世纪,这个头衔被哈布斯堡王朝一直使用。查理四世乘机战胜了这个强大的不满者—鲁道夫四世。查理四世确认奥地利公爵鲁道夫四世拥有蒂罗尔主权,同时与他签订了一项相互继承的条约。根据该条约,如果任何一个家族灭亡,另一个家族将有权继承它的所有土地。当时,哈布斯堡王朝似乎比卢森堡王朝更接近灭亡。事实上,条约从来没有真正执行过。毫不奇怪,在卢森堡家族男性统治结束后的一个世纪内,几乎所有1364年占领的领土都以不同方式落入哈布斯堡家族之手。
就在此时,上巴伐利亚公国爆发了一场关于继承权的斗争。根据1349年路易四世儿子勃兰登堡侯爵路易五世[5]签订的条约,现在上巴伐利亚公国应该归巴伐利亚公爵路易六世和巴伐利亚公爵奥托五世所有。路易六世已宣布放弃占领勃兰登堡。然而,巴伐利亚公爵斯蒂芬二世预料到了路易六世的做法,得到了上巴伐利亚各阶层的支持。
奥托五世和路易六世向查理四世寻求帮助,并许诺:如果他们死后没有继承人,查理四世将继承勃兰登堡。这一协议最终于1373年生效。当时尚在世的巴伐利亚公爵奥托五世被诱导或被迫将勃兰登堡割让给了查理四世。查理四世承诺勃兰登堡与波希米亚结盟将是永久的。因此,查理四世获得了第二次选举投票,并且在德意志北部的领土显著增加。大约在同一时间,查理四世让次子罗马人民的国王西吉斯蒙德娶了匈牙利国王兼波兰国王路易一世的女儿安茹的玛丽亚,从而把匈牙利王国和波兰王国添加到卢森堡家族的巨大财产中去。
这些实际的或名义上的领土扩张可能没有什么持久的价值,除非查理四世能够确保家族继续拥有帝国皇位。1374年,查理四世开始就儿子波希米亚国王瓦茨拉夫四世(时年十三岁)的选举问题征求选帝侯的意见,但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1356年金玺诏书》并没有对在位皇帝立儿子为王做出任何规定,因为当时的律法精神禁止这样做。因嫉妒卢森堡家族已取得的权势,很多诸侯强烈反对选举未成年人为王。然而,在这样一个关键的问题上,查理四世甚至违背了自己制定的法律。最终,查理四世赢得了选帝侯的支持,但采用的是令人不齿的传统手段—贿赂。查理四世毅然决然地请求教皇批准,从而恢复了《1356年金玺诏书》实际上已经废除的效力。查理四世的政策在其直接目标上取得了成功。1376年6月16日,瓦茨拉夫四世在法兰克福当选,并于1376年7月6日在亚琛加冕,成为罗马人民的国王。
丹麦人与汉萨同盟签订《施特拉尔松德条约》
瓦茨拉夫四世被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是查理四世最后的胜利,因为查理四世对城市的镇压只取得了部分胜利。1370年,著名的汉萨同盟打败了丹麦国王瓦尔德马尔四世。在施特拉尔松德,汉萨同盟迫使瓦尔德马尔四世签订了一项屈辱的条约—《施特拉尔松德条约》。1376年,德意志南边出现了新的危险。对牺牲该省最后的帝国领地来购买选票,士瓦本城镇的民众十分愤怒。在乌尔姆的领导下,士瓦本城镇的民众重建了士瓦本城市联盟,拒绝承认瓦茨拉夫四世当选。1377年5月14日,在罗伊特林根,士瓦本城市联盟军队彻底击败了他们憎恨的敌人—乌尔里希·冯·符腾堡。随后,士瓦本城市联盟迅速扩张。查理四世年事已高,身体虚弱,无力镇压。1378年8月,查理四世授权儿子瓦茨拉夫四世跟城镇领主和诸侯达成和平协议,并且将联合王国的权力授予瓦茨拉夫四世。因此,在有生之年,查理四世抛弃了《1356年金玺诏书》的规定。
这并不是查理四世晚年遭受的唯一打击。长期以来,查理四世都在努力取缔阿维尼翁的教皇官邸。在欧洲,这是一个丑闻,在很多方面,它严重损害了德意志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利益。1367年,查理四世成功说服了教皇乌尔班五世返回罗马,并亲自去拜访了他。然而,由于查理四世拒绝对皇帝派维斯孔蒂家族采取有效措施,乌尔班五世疏远了他,并且法兰西枢机主教轻而易举地说服乌尔班五世又回到了阿维尼翁。整个工作不得不重新开始。1377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被劝说离开罗纳河沿岸的居所,在罗马定居下来。当格列高利十一世考虑第二次从罗马迁走时,他却去世了。新的选举不得不在罗马举行,枢机主教的人选落在了教皇乌尔班六世身上。然而,因乌尔班六世的暴行,法兰西枢机主教疏远了他,并从正在罗马举行的新教皇选举中脱离出来,选举克莱门特七世为教皇。克莱门特七世理所当然地向法兰西王国求助,把自己的住处定在阿维尼翁。因此,教皇回归罗马非但没有结束丑闻,反倒导致了持续四十年的教会大分裂。查理四世非常懊恼,呼吁所有欧洲诸侯承认乌尔班六世,抵制法兰西王国的过度独裁。这一呼吁不无道理。
教皇乌尔班五世
克莱门特七世
安茹公爵路易一世
法兰西国王查理五世有一个弟弟是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二世,弟媳是佛兰德斯伯爵路易二世的继承人佛兰德斯伯爵夫人玛格丽特三世;查理五世还有一个弟弟安茹公爵路易一世。人们自然期望能够抵抗这种对国家平衡构成的威胁。查理四世也认为有必要率领一支军队对抗法兰西国王和反教皇派。然而,1378年11月29日,也就是天主教会大分裂爆发后两个月,查理四世在战场上驾崩。
驾崩之前,查理四世对孩子的溺爱导致了自己苦心经营的计划失败。《1356年金玺诏书》清楚地表明了他对领土不可分割和严格执行长子继承制优势的赞赏。查理四世本人却有意舍弃了这些优势,甚至违背了自己庄严的誓言,即永远不把勃兰登堡与波希米亚分开。查理四世把波希米亚和西里西亚留给了长子瓦茨拉夫四世,把勃兰登堡留给了次子西吉斯蒙德,并且在劳西茨为三子格尔利茨公爵格尔利茨的约翰建立了公国。摩拉维亚已经在勃兰登堡选帝侯摩拉维亚的约布斯特和摩拉维亚的普罗科普手中,他们是查理四世弟弟蒂罗尔伯爵约翰·亨利的儿子;而卢森堡仍由巴伐利亚的乔安娜的丈夫瓦茨拉夫四世掌管。自海因里希七世以来,卢森堡家族财产已大大增加。然而,当这些财产分散在这么多人手里时,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卢森堡家族从未取得英明统治者查理四世为其设想的那种荣耀地位。
【注释】
[1]即神圣罗马帝国的首席掌酒司。—译者注
[2]即神圣罗马帝国的首席膳务总管。—译者注
[3]即神圣罗马帝国的首席内廷大臣。—译者注
[4]即神圣罗马帝国的首席财政大臣。—译者注
[5]勃兰登堡侯爵路易五世与巴伐利亚公爵斯蒂芬二世、路易六世、奥托五世都是兄弟,父亲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路易四世。—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