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安徽天主教徒在外省的情况及发展现状

安徽天主教徒在外省的情况及发展现状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安徽人天主教徒在外省活动的,前述姚若翰、沈方济各之外,笔者知道的有许伯多禄、汪钦一、鲍天衢、顾行周、汪伊纳小、沈联升、程旭刚、陈庆,以及在饶州的徽州人信徒。其中徽州人六名,太平县、石埭县各二人,五河县一人。许伯多禄,泗州五河县人,以教名行世,埋没了真名,无疑是虔诚天主教徒。就此而言,许伯多禄是西洋传教士心目中一个在意的人物。十一月,汪钦一、谈方济各、王安多尼先后被捕。

安徽天主教徒在外省的情况及发展现状

安徽人天主教徒在外省活动的,前述姚若翰、沈方济各之外,笔者知道的有许伯多禄、汪钦一、鲍天衢、顾行周、汪伊纳小、沈联升、程旭刚、陈庆,以及在饶州的徽州人信徒。其中徽州人六名,太平县、石埭县各二人,五河县一人。下面将对许伯多禄、汪钦一、鲍天衢等人生平一一道来。

许伯多禄,泗州五河县人,以教名行世,埋没了真名,无疑是虔诚天主教徒。他至少有一部分时间生活在广东。他是乾隆十二年(1747)江南教案中人,只是案发时已故世。此案的主角是西洋传教士王多安尼(黄安多,Antoine-Joseph-Henriquez,1707—1748),于乾隆二年(1737)六月到澳门,十月动身往江南苏州府昭文县戈庄,许伯多禄和江西南安府人谢伊纳爵、澳门人谈文多拉带路,十一月到目的地,许伯多禄等人返回广东。到十二年(1747)十一月王安多尼被捕,口供“那许伯多禄如今已死过了”。许伯多禄的故世当不晚于这一年。他伴送王安多尼至此时已经十年了,王安多尼不仅记住他,还知道他已辞世。死前他们之间或有来往?或王安多尼对他尚有关切而得到他人提供的信息?就此而言,许伯多禄是西洋传教士心目中一个在意的人物。[28]许伯多禄很可能是往来广东的商人,伴送西洋人进入内地为辅助谋生的手段,因为与他同行的谈文多拉、谢伊纳爵,在乾隆九年(1744)九月又伴送传教士谈方济各(谭方济,Tristan de Athemis 1707—1744)从澳门到昭文,后来案发,谢伊纳爵供称“当年往来广苏贩卖,贪得盘费引送,随即回籍”[29]。当然,乐于伴送还有宗教信仰的因素。

汪钦一,徽州歙县人,生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多年寄居苏州常熟县,他也是王安多尼案中人。他可能认识许伯多禄,不过他的经历要比后者复杂得多。他起先跟随王安多尼,不久为王安多尼的同事谈方济各服役,而后又跟从新来的西洋传教士张若瑟。他在雍正五年(1727)接受传教士德马诺[30]的布道入教,乾隆二年(1737)王安多尼到来,他就跟着“各处行走”,王安多尼活动在江苏的苏松常镇和浙江的嘉兴湖州诸府,汪钦一充当向导。九年(1744)十一月,意大利人谈方济各来与王安多尼会合,汪钦一改随谈方济各,四出活动。十一年(1747)朝廷禁教,谈方济各和汪钦一四处躲藏,如同苏州长洲人、开洋画店的教徒管信德口供所说:“五月初四日,有汪钦一领了谈方济各来,说出城迟了,借小的家住了一宿,次日就去的。”又如长洲教徒顾有才供出,五月二十日谈方济各和汪钦一来住一宿。十一月,汪钦一、谈方济各、王安多尼先后被捕。审判情形,耶稣会士傅安德于1750年12月2日在澳门写的信中有些细节的描述。信中说汪钦一是谈方济仆人,与教徒、会首唐德光(唐若瑟)表现出坚贞态度,审讯中唐德光不怕拷打,死在狱中,“为宗教真谛增光”。“汪钦一在同样的(第一次)审讯中,也作出了相同的回答,以同样的坚定态度接受同样的虐待。”再次审讯,汪钦一因“过去曾遭到过严重拷打,以至于他只能勉强支撑起身体来……表现出某种脆弱……(最终)以一种不可战胜的坚定性抵御着种种诱惑”。“(第)三次遭到严酷的拷打,他始终以同样顽固的毅力而维护宗教及其信仰者们的利益。”[31]十三年(1748),王安多尼、谈方济各被判处绞刑,汪钦一以“附教载运”罪,依律例杖一百。[32]几年之后,汪钦一再次为信仰天主教进行活动,并陷入新教案。乾隆十七年(1752)二月,传教士张若瑟,在引领王安多尼、谈方济各到昭文的江西人谢文山(谢因纳爵)[33]等带领下出发,三月由水路到镇江,受过杖刑、五十七岁的汪钦一前来迎接,将张若瑟送到松江周景云家,又领他到常熟、昭文倪德载、邹汉三家。汪钦一略懂西洋话,跟随张若瑟传教,每年六两银子工钱,银子系由澳门寄出,十八年(1753)的工银是苏州教徒沈马窦从广东带来。十九年(1754)汪钦一与张若瑟等被捕,张若瑟于二十年(1755)被驱逐澳门,汪钦一、邹汉三等人是王安多尼案中人,此次再犯案,被两江总督鄂容安、江苏巡抚庄有恭视为“怙恶不悛,情犹可恶”,应照左道惑众为从律,杖一百流三千里处刑。[34]在此次判案审讯中,汪钦一供词:“小的是常熟县人,今年五十七岁。”[35]说他是常熟人。其年龄与上次案中所说五十岁合辙,而籍属有徽州歙县与常熟县之异,他应是原籍徽州歙县,寄籍或寄居(侨寓)于常熟。[36]

鲍天衢,又名鲍天球,徽州歙县人,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1)自幼信天主教,教名伊雅伯。乾隆五年(1740)到苏州常熟贩卖棉花,在常州昭文县戈庄遇见王安多尼,就跟随他服侍,眼见他各处传教,每月得五钱银子工钱。[37]乾隆十一年(1746)禁教,政府查拿,王安多尼雇船,鲍天衢和他一起逃往浙江嘉兴府海盐县教徒孙敬三家,被捕,表示愿意出教,判刑杖一百。[38]

顾行周,徽州人[39],生于康熙十五年(1676),自幼信教,教名非理伯,长期住在昭文县小东门外,行医为生,没有家属,常在外看病,因为医务繁忙,不能念经礼拜,王多安尼来到之后,听他讲“不要冷淡了教规”,所以恢复念经,住所供教徒使用。十二年(1747)被捕,表示愿意出教,亦判刑杖一百,因年过七旬,按律收赎。[40]

汪伊纳小,陷入乾隆十九年(1754)江南教案。在张若瑟案件中,松江府南汇、青浦逮捕传教士刘马诺、李若赛(李若瑟)、龚安多尼、费地窝尼小四人。费地窝尼小,于十六年(1751)八月从澳门出发,会长季类斯让他去北京,护送的“徽州人汪伊纳小”“说不如去江南”,遂领着于十月到松江吴西周家;吴西周供词亦云,“费地窝尼小是徽州人汪伊纳小领到小的家”。可是张若瑟、刘马诺、李若瑟等人口供,谓“费地窝尼小系苏州人汪伊纳小伴送”[41]。汪伊纳小与汪钦一一样,即原籍徽州,寄籍或寄居苏州。

沈联昇、程旭刚、陈庆在京习教。沈联昇,乾隆四十五年(1780)出生,池州石埭人,与沈方济各同姓、同地,不知是否同宗。十六岁(嘉庆元年,1796)到北京,挑剃头担理发为生,住在西四牌楼后泥洼,后来在报子街太平县人程旭刚剃头铺居住,十年(1804),在熟人何姓引领下信教,进天主堂念经,后因官府禁止出入教堂,沈联昇就与同教的程旭刚、太平县人陈庆等人在剃头铺内念经,铺内有十字架牌位、《要理问答》书。程旭刚、陈庆都是祖父以来入教的。二十五年(1820)七月,沈联昇因形迹可疑被捕,供出程旭刚、陈庆等人,在审问中,他们一致表示不愿出教。二十二日,管理西洋堂事务大臣英和、穆彰阿上奏,以沈联昇等人,敢于“习教念经,实属不法”,或许还有传徒惑众情事,请“交刑部严审定拟”[42]。沈联昇、程旭刚、陈庆都是天主教的忠实信徒。

居住饶州的徽州人教徒。关于他的资料太少,只有点滴信息。耶稣会士殷弘绪(Francois-Xavier Dentrecolles,?—1760)到饶州,在“这个城市里只找到惟一一名基督教徒”,他就是来自江南徽州的年轻人,这位徽州人是在此地新教堂接受利圣学神父[43]的施行洗礼。作为外乡人,不久他回家乡去了。这位徽州教徒,对新来的殷弘绪应当有所助益,如介绍饶州情况,提供生活方面的帮助,但不会多,因他离开了。[44]

在外乡活动的安徽人教徒,徽州人远远多于其他府州,而且有神父,有接引伴送人员,比较活跃,能量也比较大,展现出他们与徽商之开拓精神,外向发展精神恰相一致。与此相反,似乎在徽州当地,天主教不兴盛,给人一种反差感,值得玩味与深思,是这里的宗族势力强大、理学观念强烈有以致之?笔者有了疑惑,认为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总起来说,需要开展安徽天主教史的研讨。拙文倘能引出研究安徽天主教史的美玉佳作,笔者幸甚!

附言:前文讲到乾隆十三年(1748)王安多尼、谈方济各被判处绞刑,令我想到刊登在《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上的拙文《康雍乾三帝天主教非“伪教”观与相应政策》所留的遗憾。文章说到王安多尼、谈方济各被江苏巡抚安宁拟刑:“‘王安多尼、谈方济各各依左道异端煽惑人民为首律,拟绞监候。’[45]乾隆帝是否予以批准,笔者阅览不广,尚不知晓。”现今从《耶稣会士书简集》第四卷《耶稣会士傅安德神父致同一耶稣会的帕图耶神父的信》(1750年12月2日于澳门)得知,王安多尼(黄安多)、谈方济各(谭方济)的处刑及遗骸下落。信中说,江苏巡抚的报告“获得了钦准”,便在1748年9月12日执行了,行刑是在监牢中进行的,二人被绳索勒死,尸体入棺,安葬在穷人的乱葬岗,教徒以几块石头给两个墓葬作出标志,1751年乾隆帝南巡,乱葬岗在官道边,碍眼,官员迁移乱葬岗尸骨,教徒凑六十两银子,贿赂胥吏,将黄安多、谭方济尸骨赎出。[46]今说明原委,以补前愆。

(写于2014年12月13日,载《安徽史学》2015年第1期)

【注释】

[1]高华士著:《清初耶稣会士鲁日满常熟账本及修灵笔记研究》,赵殿红译,张西平序,第5页,大象出版社,2007年。福建福安天主教史,另有学者的专题论文。

[2]载于《历史教学》2013年9月下。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华传教活动档案》,第二册,中华书局,2003年,第646页。下引该书资料,简单注作:一史馆档案及册数、页码。

[4]法国杜赫德编:《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国回忆录》,郑德弟、耿升、朱静等译,大象出版社,2005年。下引该书资料,简单注作:书简集及卷数、页码。

[5]吴旻、韩琦编校:《欧洲所藏雍正乾隆朝天主教文献汇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下引该书资料,简单注作:吴旻、韩琦编校书及页码。

[6]荣振华著:《在华耶稣会士列传书目补编》,耿升译,中华书局,1995年。下引该书资料,简单注作:荣振华书及册数、页码。

[7]此处所说“清代前期”,是指鸦片战争前的清代。

[8]荣振华书,下册,第858页。查道光七年《徽州府志》卷2之6《舆地志·古迹》婺源县无天主堂记录,卷4《营建志·寺观》,载佛道寺庙,未及天主堂及清真寺,卷14《人物志·仙释》有佛道人物,无天主教徒。又,乾隆三十六年《歙县志》,无天主教信息。康熙十二年《太平府志》卷25《古迹·寺庙》无天主堂记录。方志中很难见到关于清代前期天主教的记叙,影响笔者查阅更多的安徽方志,书此,亦有歉疚感。

[9]荣振华书,下册,第474—475页。

[10]荣振华书,下册,第854页。

[11]荣振华书,上册,第314页。

[12]吴旻、韩琦编校书,第47页。

[13]吴旻、韩琦编校书,第50页。

[14]康熙年间,江南省辖区包含后来的江苏、安徽二省,各设布政使

[15]康熙十二年《太平府志》卷4,《地理志·乡社》,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本,第一册,第83页;遗憾的是,府志记录芜湖县的坊巷,却没有著录来远坊。

[16]书简集,第一卷,第232、237—238页。

[17]同治《五河县志》卷19,《杂志五·轶事·天主堂》,第四册,第27页,“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第223号,1974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允许传教,同治间,“教士刘德辉于大兴街北首购地两处,建天主堂一、育婴堂一。马其苏、金缄默两教士复与张家滩、黄家嘴、石家嘴、武家桥……各处,次第踵建”。(www.xing528.com)

[18]荣振华书,上册,第348页。

[19]荣振华书,下册,第474—475页。

[20]吴旻、韩琦编校书,第47页。

[21]书简集,第一卷,第314—317页。

[22]荣振华书,下册,第460页。

[23]书简集,第一卷,第237—238页。

[24]荣振华书,上册,第348页。

[25]荣振华书,下册,第751—752页。

[26]一史馆档案,第三册,第1131—1136页。

[27]一史馆档案,第三册,第1137—1170页。南弥德的信是否为沈方济各伪造,其实仍有疑问,沈方济各是懂得一些西文,能写信,但很难写得流畅、优雅,能让刘方济各相信,同时刘方济各并未改供,而钦天监的西洋人哪有不参与传教的?!南弥德与刘方济各同船而来,同在澳门生活一段时间,同是西洋人在中国,怎能毫不关切?!设若南弥德与刘方济各毫无关系,沈方济各怎么会想到假造南弥德给刘方济各的书信?

[28]吴旻、韩琦编校书,第202—204页。

[29]吴旻、韩琦编校书,第240页。

[30]德玛诺,在浙江嘉兴等地传教,死于雍正间,被其徒弟唐德光安葬于海宁县硖石地方。见吴旻、韩琦编校书,第220、226页。

[31]书简集,第四卷,第359—362页。

[32]吴旻、韩琦编校书,第219—220、234页。

[33]谢文山,王安多尼案件中被判刑,乾隆十四年(1749)年五月遇赦出狱。一史馆档案,第一册,第214页。

[34]一史馆档案,第一册,第214—216、221、226、236页。

[35]一史馆档案,第一册,第230页。

[36]徽州人外出经商或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很多,而在江苏、浙江尤多。他们在外乡生活时间长了,有的就在寄居地入籍,于是有原籍、寄籍的两种情况。虽是寄籍了,可是对原籍仍然认同,所以说到籍贯,或说原籍,或云寄籍,如有名的出使琉球正使汪楫,原籍徽州休宁,寄籍扬州江都,参加康熙博学鸿词科考试是以寄籍的名义,而有关此次特科的文献又说他是休宁人。这种情形在清代较普遍,很平常,人们很理解。因此汪钦一的歙县人、常熟人两地说法都对。

[37]吴旻、韩琦编校书,第203—204页。

[38]吴旻、韩琦编校书,第216—217、234页。

[39]王安多尼口供,说在常、昭二县招收入教者中有顾行周,似乎他是苏州常熟、昭文人,顾行周的口供说他是徽州人,应以其口供为准:他是徽州人,侨寓昭文行医。见吴旻、韩琦编校书,第202、211页。

[40]吴旻、韩琦编校书,第211、234页。

[41]一史馆档案,第一册,第217、221、229、231页。

[42]一史馆档案,第三册,第1173—1174页。

[43]利圣学在中国建立六个传教区,长期在江西传教,前面已经说到,一度与郭中传到宁波建堂。山西宗座代牧张安当让他去山西,将来接替他,为到山西,张安当与利圣学应先去北京,在离开北京两天路程的地方死去。总会长张诚特意从北京来迎接,尸体安葬北京神父墓区。书简集,第二卷,第21—25页;荣振华书,上册,第90—91页。

[44]书简集,第一卷,第207页。

[45]吴旻、韩琦编校书,第233页。

[46]书简集,第四卷,第362—36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