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婚后对骨肉亲人的关切:劬劳恨未报双亲

婚后对骨肉亲人的关切:劬劳恨未报双亲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身为女子,骨肉何能完。”鸿雁传书,出嫁女与双亲常常用它传递喜讯。平安家信,对亲人是最可贵的啊!祈求严亲在恶劣气候下,衣着保暖,珍摄玉体。关切之情,溢于言表。赋诗报告、冀盼平安,是快事,而述说不幸的诗词,是向亲人倾诉,以明了她的的状况。人云“每逢佳节倍思亲”,诚然,“每逢疾病倍思亲”更为人之常情。钱塘人、守备吴孔皆女儿吴淑,出嫁休宁汪碧园。

婚后对骨肉亲人的关切:劬劳恨未报双亲

“生身为女子,骨肉何能完。”仕宦功名人家及徽商家闺女的婚配,大多不在娘家村落附近,往往是异乡的他府他省,夫家娘家远隔,难于同亲爹娘、兄弟姊妹团聚。生离之痛如何弥补呢?虽或偶尔回娘家探视,但主要是书信往来,因此最能表达感情的诗赋就排上了用场。诗作内容大体上有两类,一是深情思念,希望互道平安;二是一方有不幸,赋诗寄托衷情,以求排解积郁。前引金宣哲《思亲》诗,说的是在娘家所得父母的恩惠,这类思亲诗有一大批,下面将列举徽州才女出嫁后所写诗赋描述的与父母缠绵悱恻、痛彻肺腑的感情。

夫妻团聚与探视双亲不能兼顾时,如何抉择?山西太谷人、侍读学士温启鹏女儿温如玉,出嫁歙县人鲍叙昌,娘家、夫家都居住在扬州,可以常回娘家看望。道光二十二年(1842),鲍叙昌有黔西州知州的任命,温如玉要不要随同赴任?若不去婆母不高兴,若前往舍不得撇下母亲,终因服从出嫁从夫伦理,只得别母,侍奉婆母随夫上路,为此临行执闺密沈善宝手痛哭,忧形于色,憔悴不堪,随即在路途病逝,终年三十四岁。[59]两难愁煞了温如玉,使她将近中年命丧黄泉。婺源人王廷言之女王少华,面临与温如玉同样的问题,夫婿陈其松,父、夫皆为官员,她与父母两家都生活在南京。嘉庆十一年(丙寅,1806),陈其松要到四川上任,她眼看高龄父母处于日薄西山状态,还关心外孙,时常到书房询问读书情形,丢下他们实在放心不下,于是派两个儿子随侍丈夫赴蜀,可是儿子年幼,让她揪心,夜夜难眠。她在《浪淘沙》序与词道出复杂心境:“丙寅仲秋,余以侍亲留白下,遣方海、方澜两儿赴蜀侍夫子。”“浩魄满窗前,不照人圆,离魂真欲上青天。只为分巢双燕小,破尽宵眠。何计慰高年,日薄虞渊,时来甥馆问鱼笺。甚日浣花溪畔水,准送归船。”[60]如此选择,暂时与丈夫、儿子分离,冀盼早日团圆。

回娘家,是本人和娘家的喜事,远嫁女本人与父母都有这种期盼,但是身在异地,很不容易实现。白语生,翁姑居住扬州,丈夫吴参成寄籍江南太仓州,父母生活在南京,她多次想探视父母,没能成行,赋诗《屡欲归省未得》:“娇痴恃母爱,长大念亲恩。月满当幽户,云归思旧村。连宵惟梦见,隔岁只书频。何日扁舟去,轻风到白门。”她感念父母养育恩情,而今两地分居不得相见,思念不已,经常梦中相会,恨不得真能坐船到江宁拜倒在双亲膝下。[61]娘家是歙县人的范满珠,大约是从淮安返回夫家休宁,路过故母居屋,赋诗《舟过先母故居晤堂婶叙怀志感》:“五载重经此地春,伤心犹踏旧时尘。居楼半塌惟多黍,故旧同悲尚几人。久别离怀还欲诉,暂逢痛语又难陈。夕阳渐近催归棹,隔水烟花暮色新。”[62]目睹倒塌的楼屋荒草丛生,再也见不到慈母,伤心欲绝,见到堂婶也无心情叙旧。(www.xing528.com)

鸿雁传书,出嫁女与双亲常常用它传递喜讯。吴吴与白语生是姑嫂[63],如同白语生离开父母一样,她也同居住在扬州的父亲吴绮、母亲黄之柔分离,丈夫江闿在两湖、山西任府州县官,她也就随宦漂泊,一次接到母亲手书,兴奋不已,赋《喜得家宜人书》:“望见停云不见家,忽传锦鲤到窗纱。开缄瞥见平安字,不复兰一夜香。”[64]高兴的是得知父母平安。平安家信,对亲人是最可贵的啊!歙县人、嘉庆初年云南巡抚江兰女儿江秀琼,居停于扬州,赋诗给远在昆明任所的父亲——《秋日寄家大人》:“奉侍无由阻万山,新诗遥寄慰慈颜。春风好待江南路,万里锋车入觐还。”[65]期冀远隔万水千山的父亲奉召进京,顺路到江南,好得团聚。歙县人张彦如,从她的《季春归邗舟次怀古兰》《兰溪》《梁溪》《瓜州》《过鄱阳湖》等诗篇,可知她定居扬州,而常有他处游踪,乃父则有远赴甘肃的行程,《怀家大人兰州》:“三边月色侵裘冷,九塞霜痕点鬓明。”祈求严亲在恶劣气候下,衣着保暖,珍摄玉体。关切之情,溢于言表。赋诗报告、冀盼平安,是快事,而述说不幸的诗词,是向亲人倾诉,以明了她的的状况。汪德贞(?—1907)的父亲休宁人汪述祖、丈夫嘉兴人钱耆孙,父、夫先后在京任职主事,她的《病中口占》:“病体恹恹伏枕时,深宵辗转倍愁思。盈盈无限思亲泪,多恐郎怜不敢垂。”[66]在病中,更加思念父母,因为可以诉说衷肠解忧,缓解精神压力,减轻病痛,可是又不便痛哭流涕地发泄出来,因为丈夫是关切自家的,若啼哭让他发觉,会使他不得安宁,只好忍着,就更难受不堪。人云“每逢佳节倍思亲”,诚然,“每逢疾病倍思亲”更为人之常情。金宣哲《病起》:“病起浑无力,终朝倚绣床。亲慈增食品,弟慧改医方。”[67]病中,母亲烹制美味佳肴,诱发食欲,增强抵抗力,弟弟帮助修改药方,以便药到病除。这个时候,怎么能不倍思亲呢?!钱塘人、守备吴孔皆女儿吴淑,出嫁休宁汪碧园。生病,思念母亲不已,勉强执笔赋诗《思母》:“强拈韵管写云笺,病里思亲倍可怜。欲寄断肠书一纸,无情北雁滞南天。”[68]殷德徽《谒奠先慈神影》:“遗像依稀未写真,北堂展拜倍伤神。青衫犹认缝时线,白发长愁病缠身。一息如存呼莫应,十千营奠志何申。此生恨被簮环累,罔极无由报二人。”[69]看到母亲的遗像,虽然不太像,还是拜倒哭泣,想起慈母千针万线为女儿缝制衣裳,如今千呼万唤,无可奈何,只恨身为女儿,不能在娘亲身边终身报答。歙县人程瑜秀,出嫁淮阴人王延年,《思亲》:“十月霜风透绮罗,梦魂常自越江波。近来泪为思亲落,却比潇湘雨更多。”[70]梦幻中见到朝思暮想的双亲,泪如雨下,思情情切。范满珠,生逢明清易代乱世,《述母》诗诉说夫婿故世,儿子在先死亡,没有孙子,成为孤寡绝后的苦命人:“独眠不禁冷风呼,催落梨花满地铺。可耐亡婿留女在,那堪儿死更孙无。枕前有梦谁人伴,灯下无言已泪枯。不是彼苍昏昧久,如何伯道暮年孤。”[71]由自身遭遇,控诉世道的不公,使用邓攸(伯道)无儿的典故,诅咒乱世苍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