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才女的历史,已有专文及类似专著[1],力求揭示“花开尘埃铅华毕落:素颜下的徽州才女”的特质,认为清代徽州才媛倍出,是绚烂的特殊群体,她们随着时代潮流的演进而思想相对开放,显现某种独立意识,彰显自己,让诗赋走向社会,同时忧国忧民,崇尚英雄人物;之所以达到如此境界,得益于徽州商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随宦、随商而开阔了眼界,再加上某些男性文人的提倡和支持;与论点鲜明相一致,研究方法是关注才女自身生活,改写“五四”史观对传统女性认识——走出女子是封建“四权”下牺牲品、可怜虫的思维模式,从而在才女的吟诗作赋中得知她们的声音,她们的思想愿望。面对清代徽州才女研究如此成就,笔者何以还要撰文,原因有二,首先是为全面明了徽州才媛的生活和生存问题,她们诗赋书画的创作与生活的结合状态,创作生活与现实的社会生活关系,也即在娘家、夫家及其家族、姻亲间的生活状况和创作,闺阁友朋、师傅的酬唱生活,独自谋求生存中的智慧与能力及其诗词中的记录。她们生活究竟是怎样的,从多样性的实际生活中去认知她们的写作。其次,方法论上多角度观察徽州才女的思想状况,前述突破传统女性史观、彰显女性更新意识,均令笔者受益良多,作为史学工作者的笔者还希望具体了解清代徽州才媛的全面思想状况及与写作的关系,试图理解她们丰富多彩与颇具意义的文化生存方式,理解她们的精神世界,理解她们在其观念主导下的诗词创作所表现出的社会生活,反映出的创作理念。当然,对具体的某个人的思想观念作出探讨可能会相对容易一些,对徽州女诗人群体作出观察,笔者实在是力不从心,这里只是提出问题,作些许的探索而已。
所谓“徽州才女”,由于传统社会女子的籍贯从父、从夫,父家和夫家任何一方是徽州籍(包括徽州原籍、徽州人寄籍他方、外地人寄籍徽州),女子就是徽州人,所以徽州才女中许多人并不生活在徽州,而是侨居外地,主要是在江苏、浙江,尤其集中在杭州、嘉兴、扬州、苏州和南京,江浙是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对于徽州才女的文艺创作无疑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应当对此给予足够的笔墨,但是考虑到徽州才女的盛况与侨寓江浙的关联是值得专题讨论的课题,所以从略,以后有机会再说。(www.xing528.com)
本文所使用的文献资料,绝大部分取材于傅瑛主编的《明清安徽妇女文学著述辑考》(黄山书社,2010年)。也就是说使用的不是第一手材料,作为史学论文,对此笔者有所不安,因为处于旅行状态不得不如此了。在此仅表示感谢该书编辑者,同时对该书提供的材料作出尽可能的鉴别[2]和审慎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