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益生产的公益建设的优化

有益生产的公益建设的优化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世各名族民众连续垦辟,令徽州成为民人的持续生存家园。历史文献的记载,正是对他们作出应有的肯定。因徽州多山川,生产、生活必须开发水陆通道。这两座桥梁的建筑均载入黟县县志。前述北宋休宁灌田三万余亩的陈公堨道,有专设首领主持其事,至洪武初年,乡民荐举好仁施义的程仲芳佥掌伍保堨首,他承担起职责。水利、交通建设为农业生产、商业活动、人际交往提供有利条件,为社会稳定发展所不可缺。

有益生产的公益建设的优化

徽州商人闻名于世,但徽州本地是农业社会。徽州“居万山中”[29],多山多河,人们居住在山谷河岸之间,桐城派古文集大成者姚鼐就所见说,“徽州之县六,其民皆依山谷为村舍,山谷之水湍悍易盛衰,为行者患”[30]。只有兴修水利,才能够灌溉农田和便利水陆交通。名族承担起治水修路的事务,成员捐助个人财力修渠、筑堰,或者向县衙建议兴修水利,得到批准,出任督工。其兴修水利情形,仅就《新安名族志》资料制作修治河渠表于次。

《新安名族志》著录名族修渠筑坝表

表中显示,自南朝梁朝开始,历代均有人兴修水利,所修工程有的维持很长时间,是所谓“至今灌溉”。早期的胡明星,“见郭外多荒田未辟”,乃开渠种田,他是开垦处女地。开渠筑坝之后,需要维护,也是由名族成员牵头负责。休宁北村自熙宁年间设立陈公堨道,灌田三万余亩[31]。后世各名族民众连续垦辟,令徽州成为民人的持续生存家园。农业社会的兴修水利,对发展农田生产至关重要。名族修渠筑坝,与当地民众共享其利,是为民造福的义举。历史文献的记载,正是对他们作出应有的肯定。

即使在封闭的农业社会,交通事业也为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所必需。因徽州多山川,生产、生活必须开发水陆通道。名族因应需要开凿山麓为通衢,为防制滑坡砌石料路牙,平整道路,改曲为直,设渡口渡船及维护的产业,建桥梁,筑路亭,便利行旅。其情状,请见下表。

《新安名族志》著录名族兴修道路桥梁表节录(www.xing528.com)

见于《新安名族志》著录的名族兴修道路桥梁渡口舟船,不下六十余条(座),为省篇幅,不俱转述。其实《新安名族志》纪事止于明代后期,此后仍多营造桥梁义行,《歙事闲谭》有所记叙。徽州府治所有五座大桥,以太平桥最巨,广二丈许,直径380余步,16个涵洞,岁久倾颓,康熙(1662—1722)间,歙县岑山渡程封延倾其所有,予以修复。[32]歙县万年桥,原为木桥,万历元年(1573)知府、知县倡建石桥,江村江希文等助资兴筑,两端建立“砥柱中流”“源头活水”牌坊;顺治七年(1650),歙县人姚叙伦等重修,时为九涵洞;康熙十五年(1676),邑绅江演修南岸靠城二洞,改用青石,居民又在桥口建立券门;乾隆十五年(1750),居民重建券门。[33]是以此桥实为民间兴建。歙县岩寺人佘文义,少贫,经商致富,捐出四千两银子在岩镇水口处建造石桥,以利行人,人们为他的义行所感动,称此桥为“佘公桥”[34]。歙县程光国,经商稍富,箬岭为险道,上下百里,难行且不安全,遂以己力修之,为牢固,用浙江石材,历时数十年修成。[35]族谱亦有名族建造桥梁的记录。黟县南屏叶氏叙秩堂族众于嘉庆七年(1802)出资建造村落水口万松桥,桥有三个涵洞,长十二丈,高一丈六尺,广一丈二尺。姚鼐特为写建桥记,说明徽州桥梁坚固及其原因:“……吾至徽州,观其石梁之制坚整异于他郡,盖由为之者多石工,习而善于其事故也。”此桥历时五年修成。[36]在万松桥竣工之际,叶氏叙秩堂支丁又在村之西北建造西干桥。这两座桥梁的建筑均载入黟县县志。[37]

名族、义士修筑桥梁水渠,同时精心保护、维修。比如建造西干桥、万松桥的叶氏设有“桥会”,“轮流值年经理”[38]。对修建的堤坝水塘,更讲求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方法,以期收到良好效果。前述北宋休宁灌田三万余亩的陈公堨道,有专设首领主持其事,至洪武初年,乡民荐举好仁施义的程仲芳佥掌伍保堨首,他承担起职责。[39]歙县竦口汪永忠“画区良堨事宜,自是禾嘉乃登,勒碑纪迹”[40]。合理用水方法的实行,立即取得丰收的成效。为了能够保持,将条规立碑铭刻,以便后世遵循。

凿山修路,疏浚河道,建设堤坝,修筑桥梁路亭,设立义渡及船只,名族义举繁多。水利、交通建设为农业生产、商业活动、人际交往提供有利条件,为社会稳定发展所不可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