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举而建设的徽州型文会,在其他地区罕见,而徽州颇有一些。明清时期徽州出现的“文会”,可以区分为四种类型:雅兴文会,老年官绅文化交流、会友、休闲式的聚会;书院文会,纯粹追求道德文章的讲学;松散文会,青年学子自行组织以提高学识;科举文会,缴纳会费、享受权利、经管学业,乃至评议村落社会事务。宗族最关注的是后一种文会。
《歙事闲谭》云:“各村自为文会,以名教相砥砺。”[177]资料显示,徽州汪、周、高、许、余、方、张等氏有举业文会,备有章程,比较规范。参加者需要交纳费用,举业中享受赞助和奖励,平时参与宗族、村社特定事务。
绩溪城西周氏文会可视作名族开办的典型。该族族谱中有嘉庆年间形成的文件——《文会》,记载其历史。文会肇始于明代嘉靖万历间,清初成型,嘉庆间定制。周士暹等人鉴于其高祖中进士、任疆吏,兴办宗族事务甚多,唯文会未及举行,乃发起成立,定订规条,写明入会条件、兴办事务、优惠待遇:入会,交纳纹银二两或一两,一两为一股,计得二十三股,会内置有田产。文会设主事人会长、首事——每年司值四人,公举会内诚实廉能者司事。每年二月初三日、八月初一日两次祠祭文昌帝君、立会诸人,“颁胙散福,示神惠也;祭立会诸公,志不忘也”。为督促、检验子弟学业,定出会文制度,四季仲月(二、五、八、十一月)十五日举行,与试者作文二首,俱要完篇,请饱学之士评定优劣,分别赏罚。子弟参加科举,给予赞助,诸生科试卷赀壹两,院试童生卷赀叁钱,会试考选路金叁两。中举、中进士及鼎甲翰林、拔贡上京朝考,每人贺银八两。同时,中式者亦应为会增添基金,中秀才出银一两、八钱、六钱不等;补廪出银一两五钱,出贡交银二两,中举者交银三两。如未入会,入泮后入会,必须加倍交钱。[178]绩溪梁安高氏以孔子弟子子皋为先祖,认为历史上屡出名人,但是清朝以来文教不及从前兴盛,可能是走在下坡路上,警觉及此,族人在同光之际合力兴办学愚文会,以培植人才,振兴家族。其文会规例与城西周氏大同小异,祠室中龛设先贤高子神位,左龛祀本姓乡贤,右龛祀捐田地至银五十两以上者及经理之人。每年会课,取超等者给膏火钱八百文,特等六百文,一等四百文。与试给予补贴,文童县试贴钱四百文,复试一场贴钱二百文。府试贴钱六百文,复试一场贴钱二百文。院试贴钱六百文,生员考优拔贡贴银四两。生员下科贴银四两。举人会试贴银十两。进士殿试贴银十两。中式交纳喜钱,生员补廪捐银二两。出五贡者捐银四两;中式进士捐银四十八两。此外,孤子读书已作文者,每年补贴笔墨钱一两。[179]绩溪南关许余氏原先设有文会,有田产文书,太平天国战争中丧失,宗族从公产中拨田业资助,乃恢复活动。[180]独姓文会之外,另有几姓合建的文会。绩溪许、余、方、汪四姓在和尚坞古刹共建文会,捐灯火钱,设文会田产,庙中塑造文昌帝君像,每年四月八聚集衣冠祭文昌帝君,礼毕,饮胙;给生童膏火灯油,会课花红奖赏。[181]
宗族与文会协调及文会参与宗族内外事务。文会是部分族人的群体,宗族把它视为自家的事情,是以在祠规中设立文会专条,关心它的成长,令其参与族政,必要时资助或动用它的资源。绩溪汪氏文会为祠堂撰拟向政府呈文,如族内有节孝子孙,由文会撰文,向政府申报嘉奖:“派下有孝义节烈及懿行可嘉者,文会为呈首两族,公呈请奖以敦风化。”族中若有不得不向政府申报的事情(如打官司),文会要与尊长、乡约共同经办:“本族倘有不得已公事,必致呈公,乡约正副、尊长并文会,秉公呈治,不得徇私推诿。”文会创办人在能干祠内荣膺配享,但有不肖子孙将配享权出卖,宗族予以制止。乾隆间大修祠堂,用费颇多,经文会会长周之恒同意,将文会部分田租给宗族使用,待到祠堂钱谷充足之日仍归文会。[182]文会参办族务,还在于调解族人之间、本族人与外族人之间的纠纷,免得到官厅废财破家。方士庹的《新安竹枝词》有句:“雀角何须强斗争,是非曲直有乡评。不投保长投文会,省却官差免下城。”[183]文会成员排解纷争,秉持士人品德,一般能以公正为准则,所以村落居民有争执,首先到祠堂寻求解决,不成功,就请求文会处断,再不成,才赴衙门打官司;由于中间经过文会调解,官方判案时先了解文会的意见,处断就比较容易。[184]文会参加宗族、村落的管理,调解民事纠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有益于社会。文会与宗族、社区结合,他们以读书人、有功名为条件,有权威,好办事。文会在村落排解纠纷作为,他府州未见,这正是徽州名族的特征。(www.xing528.com)
文会打造名族、宗族之光的使命。宗族对文会寄予出人才、增光彩的厚望,绩溪周氏设立文会,“与上京户之立,所以培植人文者,自并行不悖”,“告成之后,文运日隆,人才奋起”。能够出举人进士——“大比之岁,贤能有书后起者骎骎日上,将来汇征之吉,正有未艾也”[185]。同县许余氏兴立学愚文会,寄望读书人学“以明道,则将敦品诣,饬纲常,美风俗。出则致君泽民而有功于国,处则型仁讲让而有功于家,谓非宗族之光哉!”[186]令宗族从衰微中复兴。宗族兴办文会,是建设、维持名族的重要手段,有效方法。
名族兴学、办文会,大大促成明清时期徽州人文兴盛,汪道昆说歙县“诸儒生挟荚就试者无虑千人”[187]。休宁知县丁应泰云该县:“故家名族,比比相望,其业诗书礼乐,搢绅缝掖之士先后出,与名都会等。”[188]由于笔者已撰文《构成明清徽州名族的诸种因素》[189]说明宗族利用集体力量培养家族人才,举业兴旺,中式者、为官作宦者众多,并由他们提升名族素质与地位,以及造就徽州的名都大郡地位。具体情形从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