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代宗族都是聚族而居的,生活在一个、数个村落或城镇,然后才能组建成社会群体,所以讨论徽州名族史,就从村落建设开始说起,以明了其族望、地望和生存发展。名族成员聚族居住在一个村落或若干村庄,以及城厢的一隅。对于村落建设与宗族发展的关系,拙文《宗族与村落建设述略——以明清徽州为例》[7]作了专门叙述,此间不再着墨。
古代宗族都是聚族而居的,生活在一个、数个村落或城镇,然后才能组建成社会群体,所以讨论徽州名族史,就从村落建设开始说起,以明了其族望、地望和生存发展。名族成员聚族居住在一个村落或若干村庄,以及城厢的一隅。[2]聚居地出于始迁祖的选择。名族志、族谱都说某族先祖至新安,爱其山水,遂落户其间。那么他是如何选择居地的呢?在传统的农业社会,要考虑两大因素,即有适宜耕种的大片原野和水源丰沛。南宋初年鲍荣在歙县棠樾建别业,裔孙鲍居美更欣赏此间“山川之胜,原田之宽,足以立子孙百世大业”,遂从歙县西部迁此定居,而后形成至今享有盛名的鲍氏棠樾村。[3]冯定居住歙县,长子延普经过白沙街,“爱其山环水秀,遂筑室而家焉,以姓为村曰冯,今总名曰‘冯村’”[4]。因为聚族而居,村庄的名称往往从居住者姓氏或特殊事迹而来,如祁门“叶家埠”,系元代叶天应开辟荒地,沿溪伐石成市,造桥,往来行人称赞他,遂名此地为叶家埠;[5]又如歙县沙溪凌荣禄,用秘方制造佳酿,唐僖宗光启初(885)贡献朝廷,赐金帛归,遂名里社为“皇富”[6]。
选址之后,随着族人的繁衍,宗族需要考虑街巷、公共设施的布局,民居及族人生产、生活、文化教育等公共设施的建造,这一切的建设成功,族人就可以在此安居乐业,生息繁衍,人口日增,宗族壮大。
在村落发展过程中,有的成员因出仕、经商等原因移徙他方,甚而千百里以外的异乡,自建宗祠,往往保持与本根的联系。(www.xing528.com)
对于村落建设与宗族发展的关系,拙文《宗族与村落建设述略——以明清徽州为例》[7]作了专门叙述,此间不再着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