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视族谱编纂的目标及作用:家族荣耀与团结探究

重视族谱编纂的目标及作用:家族荣耀与团结探究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士族成员据以被举出仕;谱系,是士族联姻的考察资料。谱系之作,在中国古代史上出现四种类型,即帝王诸侯世谱,通国氏族谱(百家谱),地方宗族谱(州郡谱)和家族谱。士族制最盛行的两晋南北朝时期,相应的是着力于通国氏族谱的编纂,其次是关注州郡谱。名族族族修谱,且多不断续修。名族志书写名族忠孝节义事迹,提倡名族美好社会风尚及其成员修养,从而提升徽州在全国州郡地位,同时因名族风俗惇厚,有利于社会安定,朝代延续。

重视族谱编纂的目标及作用:家族荣耀与团结探究

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说:“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24]“簿状”,即“姓氏簿状”,是一种关于宗族史的谱书;“谱系”,亦为一种谱书。两者相通,都是宗族谱系专著。簿状,政府用以选官,所谓“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25],因此严格要求谱牒资料的准确性。士族成员据以被举出仕;谱系,是士族联姻的考察资料。谱系之作,在中国古代史上出现四种类型,即帝王诸侯世谱,通国氏族谱(百家谱),地方宗族谱(州郡谱)和家族谱。士族制最盛行的两晋南北朝时期,相应的是着力于通国氏族谱的编纂,其次是关注州郡谱。员外散骑侍郎贾弼之奉晋武帝之命主持修谱,乃搜集各族宗谱,审核考订,编撰《百家谱》《姓氏簿状》[26]。梁武帝诏令北中郎咨议参军王僧孺知撰谱事,改定《百家谱》,他乃撰成《十八州谱》七百一十卷、《百家谱集钞》十五卷、《东南谱集钞》十卷。[27]两晋南朝,贾氏的贾弼之、贾匪之、贾渊祖孙父子“世传谱学”。王氏在王僧孺之外,王俭等都修纂谱书,因而贾氏、王氏两个家族成为谱牒学世家。唐人柳芳讲,六朝“官有世胄,谱有世家,贾氏、王氏谱学出焉”[28],就是说的这种情形。看来两晋六朝之编修谱牒,主要是为实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之用,次则为选婚。

徽州名族着力于自家文献建设,编纂多种类型文献,有一个一个家族的宗谱;宗族人物传记的先德录,如《潭渡黄氏先德录》;家族聚居地的村镇志,如《橙阳散志》《岩镇志草》;汇集徽州府或某一县名族史的名族志;汇集徽州府名族人士文论的文献志,如程敏政的《新安文献志》[29],程瞳的《新安文献志补》[30],程廷策的《续新安文献志》、汪洪度的《新安女史征》。[31]在这些类型文献中最值得留意的是宗谱与名族志。名族族族修谱,且多不断续修。何以反复修纂?歙县棠樾鲍氏乾隆续修宗谱,发凡起例云:“谱牒之作,盖子孙录其先人,务尽其实,所以尊祖收族也。”[32]清初汪琬为休宁张氏宗谱作序,认为该谱有三善:“阙疑一也,尊祖二也,收族三也。”[33]编修宗谱,记录家族世代延续状况,令族人各自明了自身及与他人的血缘关系,在祖宗的旗帜下凝聚成为一个整体,所以修谱起着收族与惇伦彝的教化作用。州郡谱与士族制基本上是孪生物,唐代以后,州郡谱就很少有人制作了,而在徽州,元明清时期却屡次出现,元代陈栎编纂《新安大族志》[34],明代戴廷明、程尚宽等撰《新安名族志》[35],曹嗣轩编撰《休宁名族志》[36]。名族志书写名族忠孝节义事迹,提倡名族美好社会风尚及其成员修养,从而提升徽州在全国州郡地位,同时因名族风俗惇厚,有利于社会安定,朝代延续。[37]总之,以凝聚族人,激励自身上进,提高名族素质和社会地位。[38](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