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則》:“異爲孺子室于宫中,特[12]歸一處以處之。擇於諸母與可者,必求其寬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爲子師,其次爲慈母,其次爲保母。皆居子室,此人君養子之禮也。諸母,衆妾也。可者,傳御之屬也。子師,教示以善道者。慈母,知其嗜欲者。保母,安其居處者。亡妾,食乳之而已[13]。他人無事不往。”
魯孝公義保臧氏。初,孝公父武公與其二子,長子括、中子戲,朝周宣王。宣王立戲爲魯太子。武公薨,戲立,是[14]爲懿公。孝公時號公子稱,最少。義保與其子俱入宫養公子稱。括之子曰伯御,與魯人作亂,攻殺懿公而自立,求公子稱于宫中,入殺之。義保聞伯御將殺稱,衣其子以稱之衣,卧於稱之處,伯御殺之。義保遂抱稱以出,遇稱之舅魯大夫于外。舅問:“稱死乎?”義保曰:“不死,在此。”舅曰:“何以得免?”義保曰:“以吾子代之。”義保遂抱以逃。十一年,魯大夫皆知稱之在保,以是[15]請周天子殺伯御,立稱,爲孝公。
秦攻魏,破之,殺魏王,誅諸公子[16],而一公子不得。令魏國曰:“得公子者,賜金千鎰;匿之者,罪至夷。”公子乳母與公子俱逃。魏之故臣見乳母,識之,曰:“乳母固無恙乎?”乳母曰:“嗟乎!吾奈公子何。”故臣曰:“今公子安在?吾聞秦令曰,有能得公子者,賜金千鎰;匿之者,罪至夷!乳母倘知其處乎而言之,則可以得千金;知而不言,則昆弟無類矣!”乳母曰:“吁!我不知公子之處。”故臣曰:“我聞公子與乳母俱逃。”曰:“吾雖知之,亦終不可以言。”故臣曰:“今魏國已破亡,族已滅矣!子匿之,尚誰爲乎?”母曰:“吁!夫見利而反上者,逆;畏死而棄義者,亂也。今持逆亂而以求利,吾不爲也。且夫凡爲人養子者,務生之,非爲殺之也,豈可以利賞畏誅之故,廢正義而行逆節哉?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矣!”乳母遂抱公子逃于深澤之中。故臣以告秦軍,追見,争射之。乳母以身爲公子蔽矢,矢著身者數十,與公子俱死。秦君聞之,貴其能守忠死義,乃以卿禮葬之,祠以太牢,寵其兄爲五大夫,賜金百鎰。
唐初,王世充之臣獨孤武都謀叛歸唐,事覺誅死。子師仁始三歲,世充憐其幼,不殺,命禁掌之。其乳母王蘭英求自髡鉗,入保養師仁,世充許之。蘭英鞠育備至。時喪亂凶饑,人多餓死,蘭英乞丐捃拾,每有所得,輒歸哺師仁,自惟啖土飲水而已。久之,詐爲捃拾,竊抱師仁奔長安。高祖嘉其義,下詔曰:“師仁乳母王氏,慈惠有聞,撫育無倦,提携遺幼,背逆歸朝,宜有褒隆,以錫其號,可封壽永郡君。”
五代漢鳳翔節度使侯益入朝,右衛大將軍王景崇叛於鳳翔,有怨於益,盡殺其家屬七十餘人。益孫延廣尚襁褓,乳母劉氏以己子易之,抱延廣而逃,乞食于路,以達大梁,歸于益家。嗚呼!人無貴賤,顧其爲善何如耳!觀此乳母[17]保,忘身狥義,字人之孤,名流後世,雖古烈士,何以過哉!
[1]“承”,四庫本作“成”。
[2]“段”,同“腶”。“腶脩”即捶搗加以薑桂的干肉。
[3]“則”,四庫本作“所”。
[4]“姑”,《禮記·内則》、四庫本作“舅姑”。
[5]“之”,當從《禮記·内則》、四庫本作“乏”,據下文“待舅姑之乏也”知。
[6]“醖釀”,《魏書》、四庫本作“醖之”。
[7]“趐”,四庫本作“翅”。
[8]“丁”,底本、司馬本作“下”,誤,兹據《漢書》、四庫本改。按“丁”指定陶王丁后,相關事蹟《漢書·杜周傳》有載。
[9]“其奉祀”,四庫本作“奉其祀”。
[10]“居”,《列女傳》、司馬本、四庫本作“君”。
[11]“惓”,司馬本作“倦”。
[12]“特”,底本作“恃”,誤,據司馬本、四庫本改。
[13]“亡妾,食乳之而已”,四庫本無。
[14]“是”,底本、司馬本作“長”,誤,兹據《列女傳》、四庫本改。
[15]“以是”,《列女傳》、四庫本作“於是”。
[16]“子”,底本闕,兹據四庫本補。
[17]“母”,四庫本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