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白虎通》曰:“君者,群也。群下所歸心。”又荀卿曰:“君者,儀也;民者,影也,儀正則影正。君者,盤也,民者,水也,盤圓則水圓。君者,源也,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左傳》云:“慶賞刑威曰君。”體者,治體也。君之所治體勢、規模。第者,次第也。一者,數之始也,萬物得一以生。《老子》曰:“聖人抱一爲天下式。”故君體爲第一也。〇按《荀子》無“民者,影也”、“民者,水也”二語,又“君者,源也”作“君者,人之源也”。
夫夫,音扶。語辭[2],後放此。人[3]者國之先,《易》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故《大學》曰:“有人此有土。”所以人者,國之先也。先者,前也。凡在前者謂之先。國者君之本。國者,域也。域者,居也,人民所聚居。欲爲君者,能以德和民,民人樂爲之用,乃可以爲國。苟不以德和民,人民離散而不附,雖欲爲君,得乎?故聖人云:“得衆則得國,失衆則失國。”所以國者,君之本也。人主主,即君也,領也。主領庶衆。之體,如山嶽焉,高峻而不動;《東漢·仲長統傳》曰:“德重如山嶽。”山者,謂四鎮,山之重大者也:揚州之會稽山、青州之沂山、幽州之醫無閭山、冀州之霍山。嶽謂五嶽:泰、華、衡、崧、恒也。詳見前序注。言人君之體,當如山嶽之尊崇,巍然鎮静。故云不動。如日月焉,貞明而普照。《易》曰:“日月之道,貞明者也。”言若日月正一,自然之明,晝夜更迭不息。於至高至極之上,普遍照燭在下之萬物。自然貞一,無私向者,唯日月焉。人君照臨萬方之衆務,故取法日月貞明之象耳。貞,正也。兆庶[4]之所瞻仰,十萬曰億,十億曰兆。庶,衆也。凡人君有動作,兆億庶衆咸瞻仰,以爲則而行之也。天下之所歸往。《易乾鑿度》曰:“王者,天下所歸。”四海之内曰天下。《孟子》曰:“伯夷辟紂,居北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太公辟紂,居東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歸之,是天下之父歸之也。天下之父歸之,其子焉往?”此二者歸往之明效焉,故太宗曉之。寬大其志,足以兼包;志,心之所之也。人君之志,當寬裕廣大,與天地同德,包括其區宇,涵容庶物。平正其心,足以制斷。《大學》曰:“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心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此言人君心不平正,則是非不明;心若平正,則是非明矣。以此制斷,事事物物自得其宜矣。非威德無以致遠,班固《典引》曰:“威靈行於鬼區。”注云:“鬼區,遠方也。”威德者,非窮兵黷武、慘酷之暴,乃應天順民,以征不義。故能令行禁止,天下畏服,無遠而不至也。非慈厚無以懷人。孔子曰:“慈可以服衆。”[5]又《書》曰:“安人則惠,黎民懷之。”慈,惠愛也。懷,安保也。謂王者撫綏兆民,若非慈愛廣厚,則成小惠。故云“非慈厚無以懷人”。撫九族以仁,《虞書·堯典》曰:“克明俊德,以親九族。”歐陽、夏侯氏謂九族者,父族四:五屬之内爲一族,父女昆弟適人者與其子爲一族,己女昆弟適人者與其子爲一族,己之子適人者與其子爲一族,母族三:母之父姓爲一族,母之母姓爲一族;母之昆弟適人者爲一族;妻族二:妻之父姓爲一族,妻之母姓爲一族。[6]又,唐孔氏説:“九族者,上從高祖,下至元孫。凡九族皆爲同姓。”[7]二説不同,故並存之。太宗言此九族之親,長者安之,少者懷之、愛之,勿可驕慢。驕慢則離而相怨矣。自天子至於庶人,惟九族不可不撫愛。《詩》曰:“綿綿葛藟,在河之滸。終遠兄弟,謂他人父。謂他人父,終莫我顧。”此刺平王失禮於親戚也,可不誡哉。接大臣以禮。《論語》曰:“君使臣以禮。”《中庸》曰:“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又曰:“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奉先思孝,《尚書·太甲》曰:“奉先思孝。”以念祖德爲孝。先,祖先也。《中庸》曰:“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奉,父勇切。處位[8]思恭。《太甲篇》曰:“接下思恭。”以不驕慢爲恭。下,臣下也。處,上聲。傾己勤勞,以行德義,傾,猶抑也。己,我也。即虚己之義。不以我爲尊,不以我爲貴,不以我爲才,不以我爲智。當以孜孜不倦於德義耳。勤,孜孜也。勞,事功曰勞。德者,得也。得之於道之謂德。義,事之宜也。裁制事物合宜之謂義。此乃[9]君之體也。言若能行此,是乃爲君之大體矣。(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