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宗治国之道:《帝範》及《金鏡帝範》的研究与校对

太宗治国之道:《帝範》及《金鏡帝範》的研究与校对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帝範》凡十二篇,爲太宗誡子之作,論述持身治國之道。此外,亦以《金鏡帝範》之名收入《全唐文》。其中《帝範》據日本寬文八年本刊印,正文質量較高,但其注釋不如殿本,因此作为對校本。本書附録有羅振玉校記、四庫館臣所撰之提要及王應麟《玉海》“唐帝範”條,以供參考。

太宗治国之道:《帝範》及《金鏡帝範》的研究与校对

[唐]李世民 撰

金 玲 陸 睿 點校

【題解】

《帝範》,唐太宗李世民撰。李世民爲唐高祖李淵次子,唐武德元年(618),任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封秦王。武德九年(626)六月,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得太子之位。同年八月,受唐高祖傳禪爲帝,次年改元貞觀。太宗在位二十三年,以史爲鑒,兼聽納諫,寬仁慎刑,改革並完善了隋以來的官制、科舉制、均田制、租庸調制和府兵制,促進了農業生産的恢復與發展。貞觀四年(630),擊敗東突厥,被西北少數民族尊爲“天可汗”。貞觀十四年(640),設置安西都護府,統領“安西四鎮”,擴展“絲綢之路”,促進對外交流。太宗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國力强盛,史稱“貞觀之治”。著有《太宗集》四十卷,《太宗淩煙閣功臣贊》一卷,《全唐詩》收太宗詩九十六首。《舊唐書》卷二、《新唐書》卷二有紀。

《帝範》凡十二篇,爲太宗誡子之作,論述持身治國之道。據太宗自序,貞觀末年,撰此篇以賜太子李治。“帝範”即“帝王之典範”,意爲帝王在“經天緯地”、“纂業承基”及興亡治亂過程中,用以“修身治國平天下”之精神、法則和誡規,同時藉以誨誡皇嗣、臣民。全書總共《君體》、《建親》、《求腎》、《審官》、《納探》、《去讒》、《誡盈》、《崇儉》、《賞罰》、《務農》、《閲武》、《崇文》等十二篇,論持身治國之道,遠述黄帝、堯、舜,近鑒亡隋,“所以披鏡前蹤,博覽史籍,聚其要言以爲近誡云耳”。據《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晁公武《郡齋讀書志》、陳振孫《書録解題》等記載,原文附有唐賈行、韋公肅兩家注,後世均已亡佚,宋時《帝範》正文亦亡去部分,至明,《永樂大典》全文有載。今本之注文,四庫館臣以爲乃元人所作。

《帝範》一書,《舊唐書·經籍志》和《新唐書·藝文志》均著録爲四卷,《宋史·藝文志》著録爲二卷,《崇文總目》、《直齋書録解題》著録爲一卷,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著録爲十二篇,存六篇。此書現存有四庫全書本,係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并有武英殿本刊行。該本有同治七年(1868)福建重刊本。除此之外,尚有日本寬文八年(1668)本、鮑氏《知不足齋叢書》本、咸豐六年(1856)南海伍氏《粤雅堂叢書》三編本、同治十三年(1874)江西書局重刻本、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廣雅書局《武英殿聚珍本全書》本、日本大正四年(1915)三色印本等。此外,亦以《金鏡帝範》之名收入《全唐文》。(www.xing528.com)

武英殿聚珍本注疏内容較爲詳細、精當,其版式爲左右雙邊,單黑魚尾,白口,每半頁八行,行二十一字。該本反映了永樂大典輯本的原始面貌。

《粤雅堂叢書》乃清末廣州巨富伍崇曜所刻,伍氏素耽風雅,喜好刻書,延攬其同鄉名流譚瑩爲之撰刻覆校。伍氏一生刻有《嶺南遺書》、《粤雅堂叢書》、《輿地紀勝》、《粤十三家集》等一系列叢書,《粤雅堂叢書》所收古籍多爲稀本、善本,校勘認真細緻,跋語精粹完整,有較高文獻價值,常爲人所稱道。其中《帝範》據日本寬文八年本刊印,正文質量較高,但其注釋不如殿本,因此作为對校本。《粤雅堂叢書》本版式爲左右雙邊,無魚尾,上下細黑口,每半頁九行,行二十一字。

此次校點,選取武英殿聚珍本爲底本(簡稱聚珍本),以伍崇曜刻《粤雅堂叢書》本爲对校本(簡稱伍本)。

本書附録有羅振玉校記、四庫館臣所撰之提要及王應麟《玉海》“唐帝範”條,以供參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