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带你走进广东东莞援建的新映秀:涅槃重生一览

带你走进广东东莞援建的新映秀:涅槃重生一览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震中映秀,恐慌和悲伤渐渐淡去,经历一年多的恢复和重振,被地震撕裂的映秀正在愈合,这样的愈合也在显示一种勃发的生机。作为地震中心,映秀镇受灾最为严重,全镇因灾遇难6566人,受伤3712人,直接经济损失45.19亿元。中央决定,让广东援建汶川,而东莞担起了援建映秀的重任。走进映秀,一片忙碌的建设场景让所有人对新映秀充满着无限的期待。现在,在我们东莞的援建下,一座座新房已在映秀的废墟上拔地而起。

带你走进广东东莞援建的新映秀:涅槃重生一览

◎周运华

春暖花开,我拾级而上,来到位于映秀镇渔子溪村与镇中心区之间山坡上的汶川“5·12”特大地震遇难者公墓

这是公元2010年3月26日下午,清明节未到,公墓已行人如织,却寂静而空灵。乍暖还寒春风漫卷着招魂幡,残余的红烛与化为灰烬的冥纸,还有炸响过的爆竹,布满在墓地的周围,一朵朵黄色的菊花映衬着一座座墓碑。

生长在渔子溪村的一位藏族姑娘小马每天就在这公墓旁守望着:她卖着15元一张的地震前后映秀的照片,以及10元一张的抗震救灾纪实光碟,还有红烛和冥纸、菊花,她也陪伴着埋在公墓里的以前的同学和知己

寂静让人感到悲凉,而电视机里播放的光碟又把人拉回到一年多以前的生死一线。这不是在贩卖悲伤,但这确实是谋生的手段。地震前,她曾经在理发店打过工,地震后她就开始守在公墓旁。小马说,生活还要继续,未来还要积极地面对。

的确,伤口的愈合与生活的继续是一个课题。在震中映秀,恐慌和悲伤渐渐淡去,经历一年多的恢复和重振,被地震撕裂的映秀正在愈合,这样的愈合也在显示一种勃发的生机。

再往山上走几分钟,就到了渔子溪村的“观景平台”,整个映秀镇尽收眼底。

映秀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她让国人牵挂,世人瞩目。

映秀曾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镇,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东南部,平均海拔900米,占地面积114平方公里,距离汶川县城威州镇55公里,距离都江堰市45公里(都汶高速公路修通后仅为16公里);地处国道213线和省道303线交会处,是通往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黄龙、九寨沟和卧龙、四姑娘山的交通枢纽,也是阿坝州门户重镇。全镇辖7个村26个村民小组,2007年末全镇总人口一万六千余人。作为地震中心,映秀镇受灾最为严重,全镇因灾遇难6566人,受伤3712人,直接经济损失45.19亿元。

从都江堰进入汶川县城,映秀镇是必经之路。如果是走国道213线,“5·12”后,每个从这条路上走过的人,过了百花大桥遗址,都会看到路边的一块巨石,上面写着醒目的红字:“5·12”震中——映秀。巨石背后是即便在电视上看过无数次,亲身面对仍然会感到心悸的废墟。映秀镇,永远被定格在了2008年5月12日。现在,人们很难从残破的废墟中想象她原来的样子,“映秀”,只剩下一个美丽的名字。

汶川地震,举国悲痛。2008年的夏天,全国各地支援四川地震灾区的热情与攀升的气温一样高涨。中央决定,让广东援建汶川,而东莞担起了援建映秀的重任。

2009年,我从东莞来到了这个小镇,参与了东莞的对口援建工作。

2001年8月份,我曾到九寨沟旅游经过映秀,那时从都江堰到映秀要走一个多小时。现在都江堰到映秀的高速路通车了,不到20公里,小车只需十几分钟。但就是这不到20公里的路程,真是体现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呀!要过四千五百多米长的龙洞子隧道,要经过横跨紫坪铺水库的庙子坪大桥和三千六百多米长的龙溪隧道。尤其是龙溪隧道,它是穿越地下煤层的高瓦斯隧道。据说,这段路在地震前就在修筑了,地震后大多已垮塌。小车在隧道里行驶,两旁都指明了地震垮塌处,似乎在提醒着人们不忘“5·12”,不忘筑路人的辛苦艰难。车过庙子坪大桥,眺望岷江两岸,北岸群山犹如被天公用神斧砍过、劈过似的,露出灰白的山岩,在阳光下泛着一丝丝红色,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大自然的神威与不可战胜。而南岸却山峦叠嶂,一片墨绿。

走进映秀,一片忙碌的建设场景让所有人对新映秀充满着无限的期待。

从2009年6月封闭施工开始,映秀就吹响了建设集结号。刚到映秀工作的那几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访了这个伤痕累累的小镇,零距离感受着这个地震重灾区的建设之势。在映秀,人们正在忙于灾后重建,推土机、重型运输车、吊车、水泥搅拌机等构成了灾后重建的繁忙场面,数百台机械正在作业,挖土、打坑、灌泥浆;数千名工人正在辛勤地工作,操作机器、搬运材料、修整器材……机器发出的轰鸣声随着轻轻拂过的风声不断灌入我的耳朵,让人禁不住感叹“映秀人离住进新家的日子不远了!”

此外,现在的映秀到处都是重建的宣传标语,那一条条激励人心的口号让人难以释怀:“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不辱使命,不负重望,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重建任务”,“东莞映秀千里情相牵,重建映秀展新颜”,“川粤联手定抹灾痕成美景,莞映同心誓把废墟变家园”……其中一幅巨大的写着“祖国万岁”的标语耸立在一片废墟上,旁边高高地飘扬着五星红旗,让人看着有一股澎湃的激情。来来往往的游客,纷纷走到标语下留影。也许,只有到了映秀,才能体会上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后来,我才知道那片废墟就是原映秀小学的遗址。据了解,映秀小学1939年建校,是阿坝州的州级示范学校,全校473名学生,地震后只幸存251人。

看着滔滔东去的岷江水,看着两岸地震遗留的危房与震落的瓦砾废墟,我在想:人在大地震面前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脆弱。然而,地震过后,生存下来的人们又是如此的执著,如此的坚忍,他们清理着废墟,重建着家园。“是的,映秀一定会更加美丽。”我自语着。

“这是安置房工程,从去年7月9日起开始建设。在这里,工人们不论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的干活,从来没有半句怨言,一心想着让经受了大灾难的映秀人早点儿回家。”站在中滩堡安置房的工地上,我的一位同事指着眼前的建设场地深情地说:“这个工程施工量及建设难度都很大,当初我们拿下它,就坚信一定会把它做好,让映秀的老百姓住得安心。”

在这片伤痕累累的土地上,正是有了无数不怕吃苦、辛勤工作的建设者们的努力及付出,才让映秀人对建设未来美好新家园充满了信心。(www.xing528.com)

“这里是我以后的新家,现在自己就在这个安居房工地上打工,每一天都和其他工人一样不分白天黑夜的努力工作。可是我心情却是不一样的,看着自己的新家快建成了,心里的喜悦是没办法说出来的。”望着正在建设当中的安置房,映秀镇中滩堡村村民杨云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

随着不断地深入了解,在映秀这片土地上,我有了一个很深的感触:不论来自哪里,无论本地,还是异乡的建设者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让映秀人早日搬进新家。

现在,在我们东莞的援建下,一座座新房已在映秀的废墟上拔地而起。按照规划,映秀镇的居民住宅,主要有90平方米、120平方米和150平方米三种面积,并根据具体要求,设计了十几种不同房型,住宅的外檐设计也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不远处,一处联排别墅群正在兴建。这种钢结构的房屋,最高可抗八级地震。

目前,映秀镇的农房重建、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东莞市援建映秀镇共65个项目分37个“交钥匙”项目和28个“资金补助”项目,其中37个“交钥匙”项目主要分为市政、房建和水利等33个工程项目和四个非工程类项目。截至目前,所有“交钥匙”的工程项目已全部动工,其中房建项目全部完成封顶。“资金补助”项目方面,至去年9月底,原地重建的老街村、黄家院、黄家村三个村408户农房已全部完成,目前,大部分群众已住进新房。农村饮水工程基本完成,农村道路建设稳步推进,老街村农村卫生站与村公共服务设施用房统筹建设已完成。东莞的援建资金总盘子99519万元已全部到位。

走进今天的映秀,所到之处,都可以看见忙碌的身影,映秀真正成了一个建设的“大工地”。而在工地上的每一个人都在发挥着各自的能量,为这片土地拂去昔日的伤痕,换上美丽的新装。

按规划,2011年左右,新映秀镇将初具规模。

“映秀镇灾后重建规划平面图、鸟瞰图”悬挂在东莞市对口援建工作组办公室的里侧。从这两幅图中可以看出,映秀镇的重建主要沿着渔子溪、岷江两岸进行。

选择在原址重建的映秀镇,将用最新的规划理念、最新的建筑材料、最先进的建筑技术、最好的规划设计、最好的施工管理,以优美的自然山水和藏羌文化为底蕴,依托震中遗址,建设会聚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彰显人间大爱和感恩奋进情怀的“5·12”震中纪念地,打造现代抗震建筑博物馆、防灾减灾示范区和恢复重建的标志性工程,创建国家5A级景区。

因为重建规划几易其稿,映秀的重建工作要比其他地方慢得多,用当地领导的话来说,或许是作为震中背负了太多的关注。住在板房里的人们仍在等待。

据了解,地震前,映秀被人们称为“小香港”,可见其富裕程度。映秀位于汶川南部,紧靠卧龙大熊猫保护区,是前往九寨沟、四姑娘山等旅游名胜景点的必经之路。地震前,饭馆、商店,一家接着一家开,再想开新店都没地方了。这里又是著名的水电之乡。岷江流经这个小镇,水质好、落差大。小小的镇子,聚集了映秀湾发电总厂、华能太平驿电厂等多个水电站,镇上的居民用电是不用给钱的。一个镇上的水电站临时工,一个月挣过五千多元。但是,地震打碎了映秀人所有的生活梦想。这样一个一万多人的集镇,地震共造成过半的人死亡,水、电、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全部被毁。经过东莞市一年多的援建,许多设施已经快要建成。当地群众最为担心的,却是没有工作可做。采访中笔者获悉,珠三角等地的企业曾经来这里招过几次工。但是,因为这里的人们没有什么技术,再加上不愿意离开家乡,很少有人出去打工。

“悼念遇难者最好的方式,是加快灾后重建的步伐。”映秀镇一位干部说,新映秀镇的基础设施、城市功能均会有调整,地震旅游将是发展经济的一个方向。祸福相依,作为震中,映秀留下了大量的地震遗址。遗址可以转换成资源,这些遗址将得到保护,“也是为了老百姓生计和镇里的发展考虑”。

2009年5月12日,都汶高速映秀段通车后,从都江堰到映秀的车程由以前的80分钟缩短到现在的二十多分钟,前往映秀的游客将越来越多了。

与其他重建规划不同,映秀的重建,被称为“一个中长远期的规划”,从2008年跨越至2020年,是唯一在废墟上做好编制规划后再进行施工建设的乡镇。由于规划难度大,跟其他乡镇比起来,映秀的重建“慢了半拍”。虽说早在2008年的7月17日规划人员就已进场,但一直到2009年4月底,映秀的总体规划才获得审议通过。仅规划就用了整整十个月。2009年8月才正式动工建设。

从2009年8月份动工建设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恢复重建,映秀已初具现代温情小镇的轮廓,一幢幢优美的建筑正逐步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农村的群众大部分已住进新房,人们的精神面貌从悲痛到感恩奋进,洋溢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从一片废墟到高标准规划建设的工地,再到初具规模的现代城镇轮廓,震中映秀获得了新生。

看着未来映秀的规划图,我坚信,在我们东莞的援建下,未来的映秀将是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只是,那一场地动山摇,让这一切的到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那个已成为废墟的映秀,会永远封存在人们的心底。

清明节越来越近了,到映秀的游客渐渐多了起来,在漩口中学遗址旁边,每天都有不少穿着羌族衣服的妇女在向游客推销着菊花。一束菊花三到五块钱,买的人很多。游客将菊花挂在废墟周围的铁丝网上,然后对着废墟双手合十,低头祷告致哀。漩口中学的地震遗址周围的铁丝网上,挂满了菊花。远远望去,像一片黄色的花海。

(作者于2009年从东莞市大朗镇宣传教育办抽调到东莞对口支援映秀镇恢复重建工作小组负责文秘宣传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