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造了一枚名片的三等奖作品

创造了一枚名片的三等奖作品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想,如果说传情万里的邮票是一国的名片而传递五湖四海,那么“天崩石”作为一枚名片,则是通过温家宝和潘基文在映秀的一次握手而传到了联合国所有的大家庭。从此,一枚意味着映秀人昂扬挺立的崭新名片正式诞生,家喻户晓。来到震后的映秀,会有许多标志性遗迹映入视野,其中最具象征意义的符号,应该就是这枚被誉为映秀名片的“天崩石”了。

创造了一枚名片的三等奖作品

◎宁 粤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许多风景秀丽、景色迷人的小镇,与都江堰北部紧邻而地处阿坝州汶川县的映秀镇就是其中之一。

从都江堰市到汶川县的映秀镇,大概二十来公里吧。乘坐私人运营的小车,跨青城大桥,顺高速公路挺进,钻紫坪铺隧道,继续往北去,一路前行,穿过长长的龙溪隧道,眼前便是映秀境内的风景了。

映秀,一个如今远近闻名的小镇,四面环山,群峰耸立;江河环抱,山映秀水。其围地迂远以映秀之景致,颇似《乐亭记》中所记之情景:“岭上古木参天,危崖矗立;其下有溪水潆洄,游鱼可数。牧童渔父徜徉其间,乐且无穷;其幽静雅逸之景象,窃比世外桃源无事他求矣!而隔溪之绿竹与岭上之苍松倒影水心,澄澈皎洁无异写真,其有岁寒君子之逸致乎!”

举目廓野,远山近水之间,草木蓊郁的苍翠风貌,似乎隐约还能感受到小镇原有的天然景色之美;河畔熏风的祥和幽静,似乎隐约还能感受到小镇曾经的闲适与静谧。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情调,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相融,也有多处闲适幽静而妩媚娇娆的风韵姿色。山间河畔飞鸟凌空,竹林翠柳莺歌燕舞,虽是鸡犬之声隔岸相闻,但那淳朴的风土人情也透出了一方地灵人杰的文气。

作为震中的映秀,背固前隘,形若天井,水流谷地,溪绕平野。一场地动山摇、山崩地裂的灾难,使其纵横捭阖之情景万般惨烈。单是房屋便几乎全部倒塌,倾斜的楼房撕裂开口,孤立的墙体支离破碎,挺拔的立柱折腰弓背,偶见斑痕累累的“完整”房屋,已似魂魄飞离的壳体而显得空荡零落。当地人有“夷为平地”一语,道其满目疮痍之情状。换句话说,小镇被夷为平地的残酷现实,已经无情地失去了原有的地平线,那些失去了地平线的“平地”,实乃深陷绝境之地。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看,有孙子《九地篇》云:圮地饶野,围地迂远,然后存与生,皆所过往者奋力之争也。是故,在这圮地迂远以映秀之地,遭遇天灾大难如此降临,但说物运两事,便无经由之道可存焉;而一隅空间难觅落脚之处,弹丸之地筑规模性的重建工程,如履蜀道之难于上青天,进度和质量与时间并举,其难度可想而知,而知其难者,犹不虞也!

午后的映秀,天空并不晴朗。灰蒙蒙的天色,时而透出微弱的光亮,时而洒落淅沥的雨点。湿润的地面,透着昔日浸泡的苍凉,山色的空濛,令人迈出步履之间的沉重。每走一步,脚下似乎总有一些回声紧紧跟随,仿佛那些泪雨交加的日子里,凄惨悲凉的呐喊依旧回荡山谷。犹如视频中再现的一幕幕画面,有惊慌、有呼叫、有凄厉、有绝望,也有漫山遍野的恐惧与悲凉;阡陌圹埌一片潸然,若欲名其悲壮,或曰:曲身者涕沾襟,仰卧者涕交颐是也。

在板房区,透过窗口,看到了一位中年妇女,无意中问到了她家的情况。从她眼里溢出的泪光似乎在提醒我,不能再问任何事情了,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心灵的静默。此时此刻,人们或许会为缺乏抚慰伤痛心灵的技巧而感到愧疚,但是,面对一个人的心酸泪水,或许只有静默的心灵才是最好的慰藉。因为在两年前“5·12”这一天的灾难中,她家有八位亲人不幸罹难。如果你还记得《石壕吏》中“泣幽咽”的老妇所言“死者长已矣”的话,那么我想,你一定能够最坦白、最直接地理解“听妇前致词”——家中已无人的悲惨境况。因为人类相通的道义本能,足以让你体味出那是一种伤逝的沉痛,是心肝破裂的滴血,是肝脑涂地的泼洒。(www.xing528.com)

板房的临时性似乎在告诉人们,眼前小镇的一切都还将是暂时的。无论是脸上的笑容,还是生活中寻觅的某种幸福感,都将与那白墙蓝顶的板房一样,处于一种临时的状态。来到板房的密集区,这里是一个露天旷野中稍显简陋的步行街区,没有汽车的侵扰,没有商铺门前时髦刺耳的叫卖喧嚣,各摊位的商品琳琅满目,既有做工精良的传统工艺饰品,也有现代新潮的精美电器,种类繁多的土特产,令人目不暇接,游客似乎更为关注摊位上摆放的震后图片和那些与灾情有关的录影视频。小镇上餐馆、商铺应有尽有,身临其境,突兀的繁荣景象,显示出一个远没有痊愈的小镇盎然生机的勃发。

步行街区的外围稍远处,恢复重建的工地上,一块块砖瓦在汗水的传递中垒砌成遮风避雨的港湾;一个个温暖的家园,在憨厚和温婉的微笑中显得更加美丽和可爱。这也正是平静的小镇在崛起中的一道亮丽而迷人的风景,人们脸上的笑容有足够的信心期盼安稳、和谐、幸福的生活。或许,这也是在一片废墟上,因灾难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所有希望。

平整的路面向前延伸,沿途而去,不远处的路旁有一硕大的石块,上刻“5·12”震中——映秀字样。据说,那是大地震时从山峰上滚落地面的一块巨石,而这种“据说”,则是人所周知、真实无疑地记录了它的来历并被当地人称之为映秀的名片——“天崩石”。在作为名片的“天崩石”旁,竖有两块简介牌,依稀记得上面记录了一些关于“5·12”的数字。

说到名片,我倒想起了周总理寓意牵动国家筋脉的“邮传万里,国脉所系”的题词,而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诗句,则道出了人间的一片情缘。我想,如果说传情万里的邮票是一国的名片而传递五湖四海,那么“天崩石”作为一枚名片,则是通过温家宝和潘基文在映秀的一次握手而传到了联合国所有的大家庭。从此,一枚意味着映秀人昂扬挺立的崭新名片正式诞生,家喻户晓。

来到震后的映秀,会有许多标志性遗迹映入视野,其中最具象征意义的符号,应该就是这枚被誉为映秀名片的“天崩石”了。“天崩石”的前面是一块新填平的空地,空地北侧的边缘,即是波涛滚滚的岷江。伫立岸边,临江而望,一江春水的意蕴,恰似“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感叹。

望着一江春水,聆听逝者的倾诉;凝望滚滚东去的波涛,阅读人们深沉的思念;层层波浪冲刷着人们凡尘的灵魂,淘洗并过滤着人们满布尘埃的心灵。静静地凝望,仿佛冬日的寒雪已慢慢远去,岁月中的那些风风雨雨、磕磕碰碰,只是江水波浪声中的一些淡淡的音符,而这些犹如波浪跳动的音符却在推动生活主旋律的和谐发展,新的生活在与清风片刻的依偎中,也便有了一种对世间幸福的感悟。

登上路边的高坎,远远望去,白云深处的农家新舍依山而起,与这枚象征着映秀挺拔屹立的名片遥遥映照,仿佛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光芒四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