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困难与挫折:最佳的学习之旅

困难与挫折:最佳的学习之旅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困难和挫折,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一所最好的大学。我们来看一下,一些教育取得比较好的成效的国家是怎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日本很早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近年来,日本比较流行的做法是,通过学校统一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有位老师对我说,不久前他们学校的孩子同日本的孩子一起开展了一次活动。老师们发现,日本孩子身上有一种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韧劲,耐受力很强。

困难与挫折:最佳的学习之旅

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困难和挫折是最好的大学,也只有困难和挫折才能帮助孩子进步。

可以说,在这方面,居里夫人是全世界的骄傲。她那种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着实令人折服。

她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

困难和挫折,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因为无论什么人,如果他没有尝过饥与渴的滋味,他就永远也品味不到食物和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一个孩子,如果他没有经历过困难和挫折,就品味不到成功的喜悦;没有经历过苦难,就永远感受不到什么叫幸福。

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受到挫折后的恢复能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是成功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培养承受苦难和不屈服于挫折的能力,对今天的孩子尤为重要。

我们做父母的,不愿让孩子去经历苦难,总是想法设法地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让他受任何磨难;尽量避开困难,千方百计地为孩子设计充满笑脸和鲜花的明天。但是,生活是无情的,也许有千百种困难在等待着一个年仅几岁或十几岁的孩子。畏惧这些困难的人,永远不会有幸福。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上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一帆风顺长大的孩子,很难创造出生命的辉煌。

关于挫折教育,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在一些原始部族里,少年男子如果想拥有成年人的权利,被社会所接纳,必须要通过一次优胜劣汰的、近乎残酷的考验:人们把这些男孩放到一个没有人烟的、野兽经常出没的恶劣环境中,让他们品尝孤独和挫折的滋味,学会面对和战胜各种困难。只有经过千辛万苦奋力挣扎返回部族居住地的男孩,才能被证明已是个成年人,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他才能享有成年人的一切权利。这种考验可视为人类早期挫折教育的雏形。当然,这种以生命为代价的挫折教育,不免有些惨无人道。

现代社会里,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就更加重视对下一代进行的挫折教育。他们不希望现在的财富成为阻碍自己孩子健康成长的绊脚石。

我们来看一下,一些教育取得比较好的成效的国家是怎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日本很早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一些学校的老师经常带领学生到户外上课,让学生们到大自然中寻求知识和体验生活。这种名为修学旅行的教学方式一直沿用至今,其中体验生活的内容与我们现在开展的挫折教育相仿。

近年来,日本比较流行的做法是,通过学校统一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定期向学生供应清汤萝卜、粟粒煮成的“饥馑午餐”,目的是让他们了解父辈的艰苦生活,明白生活中的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从而感谢现在的生活,感谢父母和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学校规定穿短裤短裙的日子,哪怕气温再低,全校学生一律都要换短裤或裙子;在学校规定的穿长衣的日子,无论天气多热,学生们都必须换上长衣长裤……

每年,日本都有一些有钱人花钱让孩子参加夏令营活动,让孩子背着很沉重的背包,到草原上走一走,尝尝吃苦的滋味;他们有时还把孩子放在荒岛上,让孩子懂得什么叫饥饿,让他们学会自己生存。他们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换种方式爱孩子。

有位老师对我说,不久前他们学校的孩子同日本的孩子一起开展了一次活动。老师们发现,日本孩子身上有一种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韧劲,耐受力很强。孩子发了烧,自己想办法,不去找老师,因为从小家长就告诉他们,爱护身体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要自己负责。(www.xing528.com)

韩国,家长同样也很注重从小锻炼孩子的意志。他们给孩子穿上羽绒服,让他们在冰窟窿里待上一阵儿再出来,让孩子懂得“寒冷”的滋味。

在我们国家,挫折教育做得却很不够。很少有家长会把自己的孩子放在冰窟窿里待一会,很少有父母会放心自己的孩子一个人和旅游团一起去旅游,更别说把自己的孩子放在一个没人居住的荒岛上让他自己生活。就是很多大学生跨入校门的时候还是有父母陪着,很少有同学自己拿着行李自己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大多是由父母陪着过来的,家长离开时还是千叮咛万嘱咐的,生怕自己的孩子不会处理日常生活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更有甚者会陪孩子读大学,帮孩子洗衣服和叠被子。还有一些父母自己有了钱,在送孩子读大学的时候,把六人的宿舍费全交了。为什么呢?这位家长是不是在帮助一些贫困生完成自己的学业呢?其实不然,他是把六人的宿舍包了下来,把学校配的六人的床铺还给学校,换成自己孩子喜欢的单人床,并且把学校的宿舍装修的和自己孩子在家的卧室一模一样。这也是爱孩子的方式。我还看到过这样的报道:一位家住南方的孩子,自己的爸爸妈妈针对孩子不爱洗袜子的习惯,干脆在孩子进学校的第二天把自己工厂制作出来的袜子邮寄了过来,平均两天一双袜子。这也是一种爱自己孩子的方式。由于父母的娇宠,孩子的心理承受力相当脆弱,一点点小的挫折或失败就有可能酿成一桩惨祸。

一个九岁的男孩,平时在家里很得宠,在学校是个中队长。有一天,他向哥哥要糖吃,哥哥说,糖是留给爸爸的,没有给他吃。这孩子一气之下用红领巾上吊自杀了。心理脆弱到了何等地步!

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太幸福了,许多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再遭受艰难困苦,能够替孩子承受的,他们都“承包”了。卢梭曾经说过:“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不幸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娇纵、百依百顺,只会产生强烈的负面效应;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只能是让孩子一次次地与能磨炼他成长的艰难困苦、失败挫折失之交臂,使得他们缺乏面对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经验,一旦遭受到挫折,便会无所适从,一蹶不振。

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一个人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是不可能面对未来竞争激烈的大千世界的。哪位父母又能够保证,自己的孩子一生不会遭遇挫折呢?能否正确对待孩子成长中的挫折和失败,也是衡量父母自身素质高低的一个尺度。

现在许多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孩子一进门就问:“考了多少分?”考坏了,脸就拉得老长;考好了,就眉开眼笑。其实,这正反映我们做父母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对孩子学习及成长的态度还不够正确。

其实,分数与成才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分数不等于成功。

这使我想起了郭沫若的故事。在郭沫若故居的墙上,贴着郭沫若小时候的成绩单,其中修身(品德)课、语文课都不及格,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以后的成才。他小时候修身课虽然不及格,但经过自己的修炼,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还获得了斯大林和平奖;他小时候语文课不及格,但经过自己的努力,后来成了当代文学大师。所以,孩子还小的时候,不能因为一两次成绩不好就把孩子的前途看得没有发展了。

而且,家长自己一定要明白,分数不是孩子成长的唯一标准,不要太看重分数。

当孩子遇到失败的时候,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关心和帮助。父母应该让孩子尽快摆脱失败的打击,给孩子创造下一次成功的机会。

做父母的需要告诉孩子的是:珍惜挫折,就是珍惜生命!人生的每一次挫折也都是一次机会,关键取决于面对挫折的态度。是抱怨与放弃,还是正视与坚持?在最难的时候,一样要记住,坚持下去,也许就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这才是真实的人生!如果学会了把一次次挫折转化为一个个人生的支点,你就长大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