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给孩子解释机会的误区

不给孩子解释机会的误区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释是误会的最大敌人。对于欢欢这个被贴上“淘气”标签的孩子,每次出状况,我总是批评他而不给他解释的机会。不利于孩子的正常成长。多听听孩子的解释,让孩子有辩解和申诉的机会,不仅仅是父母赏识孩子的体现,更是孩子应得的基本权利,也是父母获得和孩子自由沟通的机会。

不给孩子解释机会的误区

解释是误会的最大敌人。有了解释,误会就会减少。

曾经有一个当幼儿教师的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班上,有个叫欢欢的小朋友,总是与别的小朋友发生争执,于是便不断有小朋友向我报告欢欢的“罪行”。不知不觉,欢欢给我留下了一个很坏的印象:淘气捣蛋。于是,每当欢欢与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我总会认为是欢欢不好,总是先批评他。而他也总是嘟着嘴巴,一脸的不服气。

一天,又有小朋友来告诉我,欢欢把几盒橡皮泥放在了水里。我一听,非常生气地冲进盥洗室问道:“你为什么把橡皮泥扔到水里?橡皮泥是给小朋友捏的,不是放水里玩的!”没想到欢欢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反正你也不会听我解释的。”

欢欢确实很淘气,一次他把一只龙虾的大钳子扭了下来,龙虾死了;一次拔了前座小朋友的一根头发,害得人家哭了好久;还经常和别的小朋友打架。

对于欢欢这个被贴上“淘气”标签的孩子,每次出状况,我总是批评他而不给他解释的机会。其实,很多事情的真正原因我当时并不知道:欢欢觉得龙虾的大钳子会夹痛小朋友,所以才把它拔了,这是其他小朋友事后告诉我的;欢欢看到前座小朋友的头上有一根草,想给她拿下来,他没想到在拿草的同时也拔下了人家的头发,这是欢欢的妈妈事后告诉我的;欢欢和小朋友打架,是因为那个小朋友先欺负了欢欢的好朋友,欢欢为了打抱不平才和他打了起来。很多事情我都没有了解清楚,就先批评欢欢,怪不得欢欢会说:“反正你也不会听我解释的。”

从那以后我特别注意欢欢的举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欢欢其实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我渐渐地改变了对他的态度,也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当小朋友们之间发生争执、纠纷时,我首先会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静下心来倾听他们的解释,然后再根据情况教育他们。这样一来,小朋友们越来越信任我、喜欢我了。

听完朋友的故事,我不禁为自己曾经的错误感到后悔。联想到我们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否也会犯相同的错误。当孩子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行为时,作为父母,我们能否给他解释的机会?

如果我们不管孩子是否做错了事情,不去问清楚事情的真相,就把责任全部推到他身上,一味地批评和处罚孩子;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导致父母不喜欢什么,他偏要去做什么的心理和不可解决的后果。

因此,父母不要一看到孩子做了不顺自己心意的事情就劈头盖脸地斥责孩子;不管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一定要首先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让孩子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然后再下结论。这才是赏识孩子、尊重孩子的表现和教育孩子的好办法,减少误会的好思路。(www.xing528.com)

王婷是一家外资企业的部门经理,工作非常忙,有时候根本顾不上照顾自己的孩子。于是,星期天的时候,她把孩子的姥姥从农村接过来,一是让老人在这里帮忙照顾一下孩子,二来也让自己的妈妈享受一下城里的生活

王婷的孩子很懂事,自从姥姥来了以后,怕姥姥闷,每天都带姥姥出去散步,还用自己的零用钱给姥姥买鲜花。姥姥高兴地逢人便说:“我活了60多岁了,还头一次收到别人送的花呢!”

有一天,王婷下班刚进门,听到房间里有“嘎嘎”的叫声,推门一看,几只活蹦乱跳的小鸭子正在房间里乱窜。忙碌了一天的王婷,看到家里乱乱的样子,不免心烦意乱,张口就训斥孩子:“马上就考初中了,还弄这些东西干吗?乱死了!”孩子正要向她解释什么,她却不容分说地继续呵斥孩子:“给我扔出去!把这些东西给我扔出去!不用解释!我不想听!”说完就要去抓那几只小鸭子。这时,孩子的眼泪“唰”地流了出来,他好像想说什么,但什么也没说,一转身回到自己房间,把门重重地关上了。

王婷很生气,刚想追过去再训孩子,妈妈对王婷说:“你别骂孩子了,这是孩子给我买的,他说怕我在家寂寞,买了几只小鸭子来陪我。孩子都是出于好心,你要是觉得不喜欢,可以好好和孩子说,把这些小东西送给别人就可以了,不要再骂孩子了。”

王婷很后悔地推开孩子的房门,看到孩子正趴在床上哭。她拍着孩子的肩膀说:“妈妈错了,妈妈不该不听你的解释,以后妈妈会改的。”就这样,这次误会在妈妈的主动承认错误中结束了。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姥姥向王婷解释,王婷也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听孩子的解释,也不知道自己要错到什么时候。

一所教育咨询机构曾经对两千名在校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住口”两个字,是孩子们最不愿意听到父母说的话之一。

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孩子犯了一个小错,父母单凭自己了解的情况对孩子的行为作出评价和责备。当孩子申辩和解释的时候,父母就会气上加气,心想:“你犯了错还狡辩?”于是,对孩子大喊一声:“住口!”你能想象孩子这个时候该有多么委屈吗?即使事后你为冤枉了孩子而向他道歉,但对他的伤害仍然无法弥补。这也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

经常被喝令“你不用解释”的孩子,渐渐放弃了为自己辩解的权利。他们背负着很多的委屈,一个人默默承受,而这样的负担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孩子的正常成长。

多听听孩子的解释,让孩子有辩解和申诉的机会,不仅仅是父母赏识孩子的体现,更是孩子应得的基本权利,也是父母获得和孩子自由沟通的机会。这也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有这样,父母和孩子才会更好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