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曾这样说过:“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和秘密,但是有时候有些家长会这样认为:我和孩子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可是最近我总感觉他有什么事情瞒着我,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到这个时候父母就开始担心起来了。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他们在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会独立解决自己生活或者情感上的问题。但是,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同样也渴望被尊重,被承认。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请勿打扰”这四个字只会出现在宾馆门把手上。实际上,很多孩子也会在自己房间的门上留下这类话语:“请勿打扰。有事请先敲三下,允许,方可进入。”
有一位父亲有一次未敲门就进入儿子的房间,儿子竟恼怒地大声问道:“有什么事?为什么不敲门进来!”这位父亲十分伤心:“白养这么大了,怎么这样对待我!”
可是儿子在自己的日记中却这样写道:“我看书写作业时,有时会感到背后喘气声,猛一回头,发现爸爸正在偷偷地看我。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自己像做错了事,气得跟他们吵。对他们不敲门进房间我特反感。每个人都要尊重别人的想法,父母也不例外。”原来父母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关心自己的孩子,却给孩子带来如此的伤害。看来我们爱孩子的方式也应该变化——与时俱进了,得跟上时代的步伐、孩子的需求了。
随着孩子的长大,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担心,慢慢转变为不放心和不信任。于是一些父母偷听电话,偷看日记,甚至用雇私人侦探“跟踪”干涉孩子的生活。这些并非只是在电视和电影里才能看到,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这种爱孩子的方式变成了孩子的负担,没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可言。
孩子之所以要求父母“请勿打扰”,根本原因在于孩子想有自己的生活,慢慢长大的孩子不希望自己毫无保留地展现给自己的父母。但是有些父母并不理解地说:“我生你养你怎么多年,你还给父母保留,是不是有什么事做错了瞒着父母啊?”其实这是父母过度关心孩子的一个误区:无视孩子情绪的存在,只想知道结果,是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与自尊的表现。
一个女孩子在写给某青少年心理咨询所的信中,这样倾吐成长的烦恼:
老师,你好。(www.xing528.com)
我是一名初三学生,我有一个很大的烦恼,那就是妈妈总是要私拆我的信件。
我有不少朋友,比如小学里的、外面辅导班里认识的、一起排练节目的等等。平时学习太紧张了,我们就写信联系。可是信一寄到家,我妈妈就要拆开来,先看看,然后才肯给我。我说了她好几次,她就是不听。我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小孩子了,应当拥有自己的交友领域了,所以我觉得妈妈这样做是不尊重我,对妈妈的这种行为感到很不理解,并且开始讨厌妈妈了。
那天,妈妈拆看了我的来信后,一边把信扔给我,一边说:“哼,你现在什么也不告诉我了,我看你瞒得了我。”一副自在的样子。天哪!我有什么东西要瞒着她呀!老师,我妈妈这样做,我真是很苦恼,你说我该怎么办?
处于十四五岁花季的孩子,为什么十分反感父母偷看他们的日记,私拆他们的信件?为什么总爱在家中自己使用的抽屉上锁上一把锁?似乎有什么不宜公开的秘密。其实,这是他们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的一种体现。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上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减少,独立意识强烈,成人化倾向明显,希望别人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随着生活领域的扩大,知识信息的增多,他们的内心变得敏感起来,感情变得细腻起来,许多想法开始在内心翻腾,原先敞开的心扉开始渐渐关闭,有了自己的隐私;而且,即使有不少话想说,但观点已经与长辈不一致了。于是他们与父母的心理沟通明显减少,转而向“心爱的日记本”大量倾诉内心的“秘密”,或者在信件中诉说内心的感受。但是父母却认为自己的孩子肯定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因此而担心,并且用一些孩子不能接受的方式来了解。这种方式当然会导致孩子的强烈反对和不满。
因此,他们往往会把日记本视为不许别人染指的珍宝,并用“锁”勾画出他人不可随意进入的内心世界的“警戒线”。这是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的体现,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前奏曲,对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的身心健康关系重大。有的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往往千方百计地窥视、探测孩子的隐私,没想到这种“爱心”却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成为阻碍其心理健康成长的绊脚石。
孩子大了,心中自然会有不愿告诉他人的秘密。尽管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密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东西,但毕竟是孩子成长成熟的表现,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父母对此应该予以尊重,千万不能因为子女不再像以往那样和自己说心里话、有事瞒着自己或给抽屉上锁而心急、焦虑,更不要采取“偷看”之类的方法。否则,只会给青春期孩子的心灵蒙上沉重的阴影。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敏感,自尊心强,很难忍受别人的误解和偏见。试着去了解他们,与他们沟通、闲聊,加强家庭内部的民主、温馨气氛,才是减少子女对日记本的“感情依赖”,鼓励他们与父母共享心灵的良好方法。
当然,有许多父母其实是怀着一种矛盾的心情翻看孩子日记的——知道翻看日记本是不妥的,但又无可奈何,生怕孩子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学坏了。注重平时的交流,特别是在充分尊重孩子人格与隐私的基础上,平等对话,交流情感,循循善诱,让孩子主动敞开心扉,恐怕是避免这种矛盾的最好办法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