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孩子拥有自豪感的重要性

让孩子拥有自豪感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爸爸妈妈的标杆永远超越孩子的水平,总是对孩子不满足,所以孩子就没有成就感。其实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成就感。美国孩子投10个球1个没进,美国妈妈拼命鼓掌笑着对自己的孩子说:“成功就在下一次。”最后的结果是,充满自豪感的是进了1个球的美国孩子,充满自卑感的是进了9个球的中国孩子。因为老农民永远对孩子取得的成绩满足,哪怕是一丁点的成就,他们也会替孩子感到高兴。

让孩子拥有自豪感的重要性

生活中,我们发现父母最常和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瞧人家……”觉得人家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人家孩子是天才,自己孩子是蠢材。爸爸妈妈的标杆永远超越孩子的水平,总是对孩子不满足,所以孩子就没有成就感

这也是如今令很多父母感到不解的原因。为什么孩子不爱读书?为什么孩子会离家出走?为什么孩子会常常迷恋网吧?其实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成就感。

有一个在美国工作的朋友说了这么一件事情:

他儿子在美国读书,说校园里有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同时在操场上打篮球。中国孩子投10个球进了10个,妈妈会半高兴半严肃地说“一定要再接再厉,也许下次就没那么幸运了。”如果10个球进了9个,中国妈妈会不满意地说:“要是命中率为百分百就好了。”美国孩子投10个球1个没进,美国妈妈拼命鼓掌笑着对自己的孩子说:“成功就在下一次。”如果10个进了1个,美国妈妈就非常兴奋地说:“我儿子是最棒的。”这就是中国和美国教育孩子的不同方式。

最后的结果是,充满自豪感的是进了1个球的美国孩子,充满自卑感的是进了9个球的中国孩子。我们不为孩子得到的而欣慰,老为孩子失去的而遗憾,这就是今天中国孩子最大的悲哀——父母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

为什么有些父母对孩子的鼓励不起作用呢?关键是评价孩子的方法不正确。因为自己希望孩子做到的,孩子没有按照你的方法或者道路走,或许孩子走了许多弯路,这些弯路正好是你所提醒的。这样的结果家长不应该感到失望,正是你的教育取得了莫大的成功。因为你的孩子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钓鱼,而非吃你给他的那条仅有的鱼。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现在许多父母对待自己孩子的心理有些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优点,而是用挑剔的眼光去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最终的结果是越比较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那么,怎样用正确的方法对待自己的孩子呢?

无论自己的孩子在某个方面是优秀的还是有缺点的。都应该永远不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肯定他、鼓励他。歌星是谁培养起来的?是观众用掌声捧起来的。谁在给孩子鼓掌喝彩啊?孩子得不到鼓励,一辈子得不到掌声,他哪有自信啊?

有个女孩对我说,她妈给她报了三个兴趣班,她对其中的一个有点兴趣,另外两个一点兴趣也没有。她说她最喜欢电子琴班,因为她爸爸妈妈都不会电子琴。每次她弹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夸她,她就特别高兴。这说明自己的成就感在爸妈的眼神中得到了满足。她说她最讨厌的就是数学了,因为她爸爸是数学老师。每次她做出难题,同学们都说她棒,她爸爸却说:“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真笨!”(www.xing528.com)

所以,我们看到一些农民的孩子能考上清华,也不应该感到奇怪。教授的孩子连普通大学也没考上的原因又在哪里?因为老农民永远对孩子取得的成绩满足,哪怕是一丁点的成就,他们也会替孩子感到高兴。孩子永远是从赞扬和肯定中走来,拥有最亲人的支持和鼓励,什么在他眼里也都不是困难了。而教授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孩子的呢?怎么看也不如他的学生,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笨,拿自己的孩子没办法了。可是我们想一想,教授的学生的父母和教授一样吗?教育他们的方式一样吗?对待他们取得成绩的态度一样吗?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他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做别的孩子的复制品。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男孩拉小提琴的技术很差,妹妹说:“别拉了,像拉锯一样。”妹妹是音乐学院的学生,但是小男孩很喜欢小提琴,于是跑到树林里去练习。树林里坐个老奶奶,看到这个男孩在认真地拉琴,很投入很享受的样子,老奶奶只是微笑点头,什么都不说。男孩以为影响到老奶奶了,老奶奶摇摇头说:“我是聋子,听不见。”这回好了,男孩天天对着聋子拉琴。有一天妹妹无意中听到哥哥的琴声,跑过去问:“你的老师是谁啊?怎么拉得这么好?”哥哥说:“没人教我拉琴,我天天对着一个聋子拉琴,就是树林里那个高高瘦瘦的老太太。”妹妹一听差点从凳子上掉下来,说:“她不是聋子呀,她是我们音乐学院的著名教授。”她是个教授,是个小提琴手,她什么都不说,却培养出了一个艺术天才。诀窍是什么?她用满意的目光和微笑培养了一个真正的音乐家。

爱孩子就需要我们理解孩子。“爱就像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东西,产生的是满足感;而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我们可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渺小的生命是多么伟大,能体会到生活原来是如此的美好。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于是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

一个孩子在成长的历程中要经受人们无数次评价,不管别人说什么,父母的评价永远是基石。

前外交部长李肇星一次做客一家网站,一个网民调侃说:“李部长,您的才华我们很佩服,但您的长相我们不敢恭维。”

李肇星部长幽默地说:“我妈不这样认为!”

这个回答真棒!

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强烈。其实,孩子们也一样,每天都在寻求别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评价。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所以我们在对孩子作出任何评价之前,都要三思而后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