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关系的润滑剂各不相同,亲子关系的润滑剂在于相互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会不听话,会犯错误,会惹人生气。作为孩子的父母,认为孩子做错了事情就得承认,得改正,并且希望孩子立刻放弃原来的想法和做法;孩子则认为自己有自己的理由。各持己见,于是冲突就不可避免。
其实,生活中,理解和信任是人类最基本的交往法则,不光大人之间需要理解和信任,大人与孩子之间同样也需要理解和信任。
一位母亲曾在求助信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孩子:
这孩子,越来越让人摸不透。真是说不清楚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说他性格内向,可他又总是静不下心来,在家里一刻也待不住,总想出去找比他小的孩子瞎胡闹;说他性格外向,让他出去办点事,他又畏畏缩缩、躲躲闪闪,显得很紧张。
孩子学习不太好,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他自己也感觉到自己在学校没有地位,班上的同学看不起他,因此他喜欢去找其他班上年龄比他小的、成绩差的同学玩,甚至找一些小学的孩子交朋友。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不好意思,相反还玩得很开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他在年龄比他小、成绩比他差的其他孩子那里找到了自尊,没有了自卑感,并且相信他们不会超过他,他永远是最优秀的。自然他玩得很开心。
在家里呢?跟父母讲话,他又显得很凶,不讲道理。
为什么他在外面和家里的差异如此之大?
阿德勒说,少年之所以敢于反叛,是因为他们把“信赖”自己的父母当做反叛的对象,父母会因为他们的反叛而更爱他们,更了解他们。他们不去反叛其他人,因为他们无法“信赖”其他人。孩子自己正处在矛盾之中,他们何尝不希望融进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集体呢?可是他们又有他们的顾虑。他们在家里对父母发火,也表现了这样的心情。孩子的行为,其实是在向父母发出一种信号,是一种需要帮助的信号。
从来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对父母的期望。这些来自孩子的内心期望可能更为真实,更为贴切,对父母更有启发。
记得看过一篇写现代孩子对母亲形象期望的文章,其中几条建议留给我很深的印象。孩子的期望如下:
希望母亲懂一点电脑;
希望母亲平时化一点淡妆;
希望母亲了解一些时事;
希望母亲懂得一点幽默。
任何人做事都有一定的自己认为站得住脚的理由。孩子也不是无缘无故地犯错误。即使真的错了,如果父母留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和余地,他们接受起来反而更快更好,这个空间和余地就是信任和理解。
孩子希望父母在思想观念和文化知识方面跟上这个时代,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父母热爱生活的态度会给孩子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有这样一封来自一个把自己称为痛苦、孤独的女孩子的信。(www.xing528.com)
她写这封信时,正在以泪洗面。已经有一年了,没有人和她说知心话,没有人理解她,也没有人想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关于她的一切情况,父母从不过问。她很寂寞,很希望父母能用极关切的口吻问一声:“在学校过得好吗?”
她知道,爸妈工作都很忙,她从来都是一个人玩,在记忆里没有父母陪她玩的影子。
她现在还记得第一天上幼儿园的情景。她在大门口哭了好久,她抱着妈妈的腿,告诉妈妈她很乖,再也不会剪她的裙子上的花,不会半夜哭,也不淘气……当然这些是毫无作用,最后她被关进了那扇铁门。在幼儿园里她很乖僻。没有人和不讲话的人玩。她被一个女生每天当丫头使唤。她不喜欢那儿,于是,她逃学了。她在一大堆停着的车子中间钻来钻去。
她的爸妈在离家很远的地方上班,她总是每天早晨第一个到的小朋友。那时,还有雾。她坐在湿漉漉的秋千上要荡上几个小时才会有人来,即使来了,也不会主动去理她。每天放学,她一定是最后一个走的人,只有老师在陪她。后来,老师也不陪她了,她就被“扔”进婴儿室,摇上几个小时的摇篮,手酸了也不敢说。
她是个成绩不错的学生,从小直到现在。可是也许正因为这样,爸妈对她很放心,并且很少过问她的生活、心情。她在学校受的委屈从来不向爸妈透漏。久而久之,她更加孤独。
其实孩子的感情是脆弱的,孩子需要父母的情感关照,希望父母注意自己。作为家长,一定要知道,你对孩子的关注能像磐石一样使孩子的心情稳定而平和,让孩子不再感到迷茫和无助。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和关心是不言而喻的,在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会爱别人的人,也才能健康地成长。
但是,孩子除了需要父母生活上、精神上的关爱,还需要爱有一定的空间和距离。
我们知道:人离开氧气不能生活,但如果生活在纯氧中,人并不会觉得更舒服,反而会因为氧化作用增强,生命体活动加速,从而使人体寿命急剧缩短。可见,自然给我们安排了最合理、最恰如其分的生存状态。
爱就像氧气一样,人人需要,不能缺失;但没有一丝缝隙的爱就像纯氧,只能加速人衰亡。万事万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尺度,留给孩子爱的空间和距离,就像让他们生活在适宜的空气里,自由而健康。
当孩子关起房间的门,用带锁的本子写日记,父母不必惊慌地采取对策,这说明,孩子在向成熟迈进,在品味涩涩的青春。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父母给他们这份独处的空间,会更加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
一位对孩子管教太多的母亲想继续“关照”上初二的儿子的学习,得到了怎样的结果呢:
前天晚上,孩子在电脑上复习,我过去说你复习一个小时了,该复习其他科了。
他说知道了你走吧,我愿意一个人学习。
我说我怎么不能看看,看看你做题没有,问问你学会了没有。他非常不高兴地把电脑关掉走了,说以后再也不上机了,不学了,真没意思,还不如死了算了。
这样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难道自己做错了?以前他不是这样的,为什么会说出这样伤人的话。原来是自己out(落伍)了,孩子已经长大了,正在度过青春期,出现这样的心理反应是正常的。我应该给他一定的自由空间,我如果继续这样,会伤害自己的孩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