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读书需不求甚解,对错之争?

读书需不求甚解,对错之争?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如果我们硬要去抠句中的某些字眼来发挥,认为“不求甚解”就一定是阅读的根本,我看这不是很客观的态度,是很不科学的。当然,“不求甚解”也有它合理的一面,尤其是针对时下的阅读教学现状,更有它的现实意义。

读书需不求甚解,对错之争?

陶渊明先生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话是陶渊明先生就自己个人的读书体会来说的,而且有当时的具体而特殊的时代背景。现在,如果我们硬要去抠句中的某些字眼来发挥,认为“不求甚解”就一定是阅读的根本,我看这不是很客观的态度,是很不科学的。可以设想一下,中学生学语文还处在打基础的阶段,如果阅读一篇文章,既不要老师和他人的指导,又不从字词句篇的某些知识处去落实,在这种前提下,“不求甚解”,要求生活阅历尚浅、又没有多少知识积累的中学生去“会意”,会“会”出一个什么样的“意”?特别是文言文阅读,只强调“会意”,忽视“求甚解”,恐怕不光是读不懂文章,有时还会弄反文章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我倒同意鲁洪生先生的“不求甚解”会误人子弟的观点。事实上,王富仁、郭宗明两位先生怕也不会赞成中学生阅读浅尝辄止、信马由缰的作法吧?

当然,“不求甚解”也有它合理的一面,尤其是针对时下的阅读教学现状,更有它的现实意义。时下的阅读教学现状是“求甚解”求得太过,走向了极端,颇有点读《关雎》却求出“颂文王后妃之德”的味道。特级教师黄玉峰先生则说得更彻底,他认为“求甚解”近似于“猜谜”。笔者在许多地方听课时,也确实感觉到我们的阅读教学有点积重难返,走向了死胡同。我一个最强烈的感受是,时下的许多语文老师,不是把语文课上成学习课、鉴赏课和陶冶课,而是上成了应考课和技术课,语文课这门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人文科学纯然变成了一种术科解剖,用于漪先生的话就是“碎尸万段”,真令人惨不忍睹。造成这个局面,一方面固然是考试压力使然,另一方面,我们的语文老师怕也难辞其咎。特级教师胡明道先生说,语文教改很难,关键之难难在教师,现在几乎没有办法,只有通过考试改革,来带动语文教学实践的改革。这话说得让我们语文老师脸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深感自己难脱干系。(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