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是“才”,“韩寒现象”的存在也是合理的,但“韩寒”不宜被社会普遍接受。没有一个家长敢轻易鼓励自己的孩子走“韩寒”的道路。
语文界的大讨论已进行了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的确存在很多问题,的确应该进行改革,实际上,中学语文教学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自己的探索和改革。但“韩寒”们出来后,中语界几乎一片“哑然”。
我喜欢“韩寒”,喜欢他们的“才”,喜欢他们的“勇气”,喜欢他们的个性张扬,喜欢他们终于敢挑战语文教学的“死板一块”、对人才认定的一个标准;但更喜欢事物的多样性,更喜欢“不拘一格育人才”,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是不可取的。
五位少年作家是对现行语文教学成绩的肯定,也是对现行语文教学不足的否定、补充和提高,更是对“韩寒”们的涵盖、包容和提升。如果说“韩寒”们是月牙,那么,五位少年作家是全月。如果说“韩寒”们是独木参天,那么,五位少年作家不仅有参天独木,更有山林一片。(www.xing528.com)
人,完全可以既有特长(一科独秀),又全面发展(全科皆优),还能考上大学(皆大欢喜),不必都走险路僻径。事实上,走险路僻径者,也只能是极少数。对于这些偏才、怪才、奇才(其中也许会有大才),过去社会不容,“韩寒”的反叛,很可能会给教育中的“计划经济”带来革命,但不应因为这“革命”而“哑然”而全盘怀疑而全盘否定。
《北京文学》点燃“大讨论”之火,其“鼓”未“竭”“韩寒”横空出世,再次掀起语文界大地震。《三重门》门门畅通,不但报刊多家转载,而且作家出版社一版再版,购者也一买再买。于是,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中华青少年新世纪读书俱乐部也纷纷效仿,公开向青少年作者约稿,出版“WOWO丛书”,《再造地狱之门》《为你重生》《闪电穿过课堂》……一时间,又现火爆场面。
但教育界并不为之所动,几乎所有的学校,所有的家长,更多关注的是今夏如何使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孩子考上初中、考上高中、考上大学或考得更好一些。有没有比较好的形式?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答案?有。五位少年作家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不但有“韩寒”们的特长,“张天天”们的优势,“王小平”的才智,更有他们不具有的长处——全科优秀,而且都先后考上了大学。这正是“韩寒”们先天所不具备的,也正是全社会和家长所企盼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