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资源整合的概念模型优化方案

基于资源整合的概念模型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外部资源整合可能产生各种不确定性,即信息处理需求。企业内部整合是对创新资源的有效分配,对创新障碍的移除,这促进了外部知识在企业内部的沟通,由此,这种内部整合可以视为企业信息处理的能力。为了减少多重共线性,本文在检验交互效应之前,率先对主效应变量两种整合进行了“去心化”处理。同时,本文也对每个模型进行了VIF检验,发现VIF值都小于2,这表明并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基于资源整合的概念模型优化方案

企业内外部整合框架如下:

假设:

内部整合是把组织程序、行为和实践规划成合作和协调以及可管理的过程(Williams et al.,2013)。这里,承包企业组织内部分配资源,和通过一些程序移除创新中的障碍,为创新提供最优条件。内部整合促进了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分配、信息的流动、知识的形成,这对组织企业来说,是一种信息处理能力。当承包企业可以有效地管理各种信息并进行内部吸收和利用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企业进行产品的改进,流程的创新,管理的提升和先进技术的突破。由此,我们得到如下假设:

H1a:内部整合促进了承包企业创新能力的积累。

企业的外部整合是从顾客和接包方那里获取技术和知识,这对组织外部是一种外部需求知识和产品供应信息等的获取。外部资源的整合对企业内部来说是跨边界的知识和技术的吸收,这些技术和知识对承包企业内部来说,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外部资源可能为企业内部带来一些模糊性,然而这些外部知识为企业内部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有利于企业各种创新能力的积累(Flynn et al.,2010)。由此,我们得到如下假设:

H2a:外部整合促进了承包企业创新能力的积累。

外部资源整合可能产生各种不确定性,即信息处理需求。企业内部整合是对创新资源的有效分配,对创新障碍的移除,这促进了外部知识在企业内部的沟通,由此,这种内部整合可以视为企业信息处理的能力。当信息处理能力有效解决企业信息处理需求的时候,就能达到较好的匹配,也将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Daft et al.,1981)。如以苹果公司 iPhone和三星的外包合作为例,三星作为主要的供应方,不仅仅从顾客苹果公司获取各种外部知识,而且提升自己的内部整合以有效利用这些知识,最终有效积累自己的创新能力,与苹果公司在国际市场上不相上下。然而中国富士康或者其他的加工厂同样为承包商,承担了大部分产品组装工作,而在利润分配上,却只分得不到2%的利润。同时,自己的各种能力也没有有效提升。基于此,探讨外包情景下创新能力提升的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机制就显得特别有现实意义。由此,我们假设:

H2b: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了承包企业创新能力的积累。

最后,为了模型的完整性,本文假设创新能力将促进企业的绩效。因为创新能力可能为企业带来各种机会和条件,由此,创新能力将会正向影响承包企业的绩效。

研究方法

数据搜集以及数据样本特点与以上同。

测量以及建构的信度与效度

本文的测量都尽量从已有文献获取,使用的是7点里克特量表,具体测量以及文献来源如表4-8所示。这里将创新能力视为有四因子的高阶因子进行分析。

1.信度

首先,本文同样对整体模型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并计算出相应的平均提取方差与综合信度系数(如表4-8所示)。各建构的载荷都大于.7,且在.001水平上显著。此外,各建构的综合信度系数分别为.891、.925、.942、.957,都大于.7的标准,均提取方差分别为.672、.756、.804、.711,也都大于.5的标准,这表明本文所用量表信度水较高,且聚合水平良好。

表4-8 验证性因子分析:潜变量及其测量条目与信度等

2.建构效度

为了检验判别效度,本文同样对平均提取方差与各相关系数的平方进行了比较(Fornell & Larcker,1981)(单变量如企业的所有权、年限、接包的业务以及接包企业和发包企业之间关系年限除外),发现平均提取方差均大于各相关系数的平方,即各变量之间具有较好的判别效度,如表4-9所示。(www.xing528.com)

表4-9 相关系数矩阵

注:*p<.05

研究结果

本文使用层次回归模型来验证研究结果,如表4-10所示。为了减少多重共线性,本文在检验交互效应之前,率先对主效应变量两种整合进行了“去心化”处理。同时,本文也对每个模型进行了VIF检验,发现VIF值都小于2,这表明并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首先,模型1分析了控制变量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然后,在模型1中加入了主效应,构建了模型2,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对创新能力影响显著(β=.257,p<.01;β=.315,p<.01),即H1a和H1b得到支持;接着,本文将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的交互效应纳入了模型,构建了模型3,发现交互效应对创新能力显著(β=.098 7,p<.05)。而且同模型2相比,因增加交互效应增加的R2显著,由此,假设2a得到支持。模型5也检验了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关系,结果发现,两者关系显著为正(β=.356,p<.05)。

表4-10 层次回归

续表

注:***p<.01,**p<.05,*p<.1,括号内为标准误差

结论

(一)讨论和启示

基于信息处理理论,对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的研究发现企业内外部资源整合都会显著促进承包企业创新能力的积累,本文对管理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首先,已有企业整合相关研究更多是从职能部门的整合和与外部不同企业信息的交换,而本文强调在服务外包的情景下,不管内部整合还是外部整合都是强调知识和技术信息的沟通和互通,从企业内部外信息需求和信息处理的角度进行探讨。由此,企业经理不仅仅应该注意企业外部知识的涉入,同时应关注企业内部知识的流通和整合。

其次,在服务外包业中,企业创新能力的积累不仅仅应该关注企业内部的因素,而且要注重从外部顾客或接包方那里进行学习。组织不是封闭的组织,企业间的知识转移不仅仅依赖于企业外部的知识获取,而且要靠内部组织的吸收、利用和整合(Easterby-Smith et al.,2008)。

最后,在服务外包企业中,要注重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本文的研究也发现了外部组织可以为企业提供新的知识促进承包企业的创新能力积累,如何利用外部企业的智慧进行协同创新对管理者也尤为重要。

(二)局限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主要基于信息处理理论,通过服务外包企业来探讨承包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机制,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指出局限才有利于未来更好地展开新的研究。

首先,在服务外包中,承包企业创新能力除了内外部整合的同时,还可能受到承包活动和承包和发包方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如本文对是否承包其他企业的核心能力并没有清晰地界定,如果承包其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则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难度更大,如何进行知识吸收和利用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Roy et al.,2012);如果承包边缘化的业务,则外部企业知识的价值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另外,虽然外部知识可能带来各种不确定性,但是本文主要核心是探讨承包企业创新能力的积累机制。外部知识的整合过程中会出现哪些不利的影响在未来研究可以进行深入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