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关于服务外包的研究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供应链关系中,关注的焦点是发包方如何从接包方创新中受益,很少有文章关注接包方如何从中获益(Jean et al.,2012)。近年来,对接包方创新的研究有所增加,但是,总体来看,国外的学者更多的是从发包方的角度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接包方创新为已服务,这与西方发达国家主要为服务外包的发包国有关。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服务外包接包国,国内的学者更多的是站在接包方角度研究接包方创新。
(一)接包方的创新促进发包方创新
根据分散式创新(Howells et al.,2003)和开放式创新(Chesbrough,2007)研究,接包方的创新能力是发包方成功进行外部合作的基础。富有创新性的接包方有助于提高发包方的创新或绩效(Bengtsson et al.,2013;Azadegan,2011)。接包方的创新性也可以提高发包方的创新能力(Choi & Krause,2005;Wu & Choi,2005;Schiele,2006)。
正因为如此,发包方在选择接包方时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接包方的创新能力(Krause et al.,2001;Cassiman & Veugelers,2006;Chesbrough & Schwartz,2007)。Schiele(2006)认为,富有创新的接包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自身发展能力以及同时参与多项合作项目的能力。接包方提供的零件越好,发包方的产品质量就越好;接包方的生产过程越准时、成本越低,发包方整体的生产过程就越准时,成本就越低(Azadegan,et al.2008)。所以,接包方的创新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为发包方的创新提供利益,比如,接包方的新想法、新流程、新技术可以直接提高发包方的产品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包方可以利用接包方的创新来间接地拓展自己的能力(Azadegan 2011),表现在:第一,在某种程度上,外包创新有助于发包方学习新知识,从而提高创新能力(Quinn & Hilmer,1995;Tidd,1995;Chen & Liu,2005);第二,由具有创新性的接包方提供的元器件增加其所嵌入的发包方产品的绩效;第三,接包方的过程创新可以降低发包方的产品成本(Kim,2000)。
(二)接包方创新的前因
接包方市场知识获取、关系学习(relationship learning)、系统合作(systems collaboration)、技术知识获取以及技术的不确定性都是接包方创新的前因(Jean et al.,2012)。
Hult et al.(2004)研究认为,竞争导向、学习导向以及企业家精神都会带来创新。(www.xing528.com)
Cabral和Traill(1999)认为,接包方的研发活动和其他技术类活动都是其创新的前因;也有学者认为接包方的设计能力以及产品和流程的专业知识是其创新的重要因素(Croom,1999)。另外接包方的合作意愿也决定了其创新活动(Krause et al.,2001;Schiele,2006)。
Schiele(2011)将影响接包方创新的前因分为技术前因和行为前因,其中技术前因主要是指接包方本身的技术能力;而行为前因则是指是否有具有吸引力(attractive)的发包方。当发包方需要依赖接包方进行创新时,为了减少这种依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中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对于接包方来说更有吸引力。当发包方对于接包方具有吸引力时,它就会获得接包方更多的资源、更好的员工和更大的忠诚,双方会交流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密切的合作和长期的伙伴关系使双方都投入到共同的创新活动中去。
Inemek和Matthyssens(2013)从发包方和接包方关系入手,将两者之间的互动分为技术互动和社会互动,其中,发包方的帮助和共同产品研发属于技术互动范畴,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属于社会互动范畴,研究实证了发包方的帮助、共同产品研发以及合作关系都会带来接包方的创新,而且接包方所处的网络位置越高,创新效果越明显。
(三)接包方创新促进发包方创新绩效的调节因素
创新的一些属性,包括创新的类型(是产品创新还是过程创新)(Meyers et al.,1999)、模块化的程度(Salvador et al.,2002;Chen & Liu,2005)以及创新的激进程度(Tidd,1995;Atuahene-Gima,2005)、组织间学习的特征(Azadegan et al.,2008)、发包方的吸收能力(Azadegan et al.,2008)都会调节接包方创新对发包方绩效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