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我们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的情绪、专家的研判、朋友的消息或者前一天市场的走势,你如何做出判断呢?靠直觉,问专家,还是根据数据?
中国台湾大学教授刘顺仁在其著作《财报是一本故事书》中提到过一个有趣的例子:台大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学员中有一位卓越的飞行员,个人驾驶F104战斗机的总飞行时数超过1000小时,全世界都罕有人保持这种纪录,因为F104虽然非常适合高速全力的攻击,但低速操作的安全性极差,失事率比一般战斗机要高很多,素有“铁棺材”及“寡妇机”之称。在分享成功经验时,他说:“在天气、气候不佳的时候,飞行员的直觉往往是错误的。受生理错觉影响,飞机明明是倒着飞,飞行员可能感觉是正着飞;飞机下面明明是海洋,飞行员可能感觉是天空。”因此,“在飞行中,要相信你的仪表板”。
越是复杂的天气,飞行员越要克服本能的驱使,相信仪表板显示的数字,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如同天气状况困扰飞行员一样,投资中的很多因素也正像是“气候”一样影响着投资者:当市场上充满了看多或者看空的声音,你会随波逐流还是逆向思维?你手里的基金在过去1个月中表现平平,你会不会立刻质疑自己的选择?当你的亲朋好友都在劝你买入某只投资产品时,你会不会听他们的呢?
实际上,我们依据直觉或情绪来做判断往往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为我们常常依据某类事情是否容易被想起来以判断该类事情发生的概率,比如近期发生的事情更容易被提取——所以上个月的业绩冠军似乎比去年的更有吸引力。更多的情绪卷入也会使记忆更加深刻,所以朋友或者客户经理的建议更容易说服我们。此外,报纸或网站的头条新闻更容易影响我们,一个例子胜过千万数据。与综合性的统计数据相比,少量的生动描述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更大。心理学将这些常见的误区称为“易得性直觉”。正因如此,投资中的直觉和情绪也往往是靠不住的,如同飞行员驾驶飞机一样,我们需要“仪表板”来提示我们理性的信息。
什么是基金投资的仪表板呢?本书第二章有很多因素值得参考。在仪表板数据的基础上,若基金没有发生投资风格的巨大转化,基本上不影响我们对基金产品的判断。
拓展阅读
投资与“钝感力”(www.xing528.com)
许多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迟钝有时并不一定是件坏事。日本知名作家渡边淳一在其最新畅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名词——钝感力。从字面上看,它可以直译成“迟钝的力量”。
在《钝感力》中文版的序中,集医生与作家两种身份于一体的渡边淳一写道:“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渡边淳一告诫现代人,“钝感”不是迟钝,而是对周围的一切排除干扰、勇往直前的态度。人们拥有迟钝而坚强的生活态度,就不会因为一些琐碎小事而产生情绪波动。这种迟钝的顽强意志,就是人们得以生存在现代的力量。
这个规则在动物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越是强大的动物,越是安详、迟钝,就像非洲大草原上的狮子、大象,都是吃得好,睡得着,怡然自得;而越是弱小的动物,越容易被惊着,它们连睡觉时都要睁一只眼睛。
在投资中也是如此,面对跌宕起伏的市场,人们往往会反应过度,在市场上涨时过度自信,在股市下跌时过度惊恐:市场上稍有风吹草动,流言四起,投资者就立刻改变自己的投资路线;逢到重大利好、利空政策出台,更是紧张不已。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投资者会选择跟从所谓的主流观点,陷入盲目的狂躁情绪之中,使得过度反应的市场趋势日益强化,最终导致的是盛衰现象的发生。在投资大师索罗斯的投资理论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发掘过度反应的市场,跟踪市场在形成偏差趋势后,自我推进加强,最终走向极端的过程,其中的转折点往往是获得巨大利益的投资良机。
其实,渡边淳一所倡导的“钝感力”和中国的“难得糊涂”的处世哲学有相通之处。它强调的是一种耐力和定力,在繁复的社会变化中保持置身事外的悠然,以看似“无为”的外表对抗外界波动。相反,过于敏感、急躁,也许只是一种本能的、随大流的机械反应,对于投资来说,也是大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