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投资者精准抓住了“买点”和“抛点”,由于一般的场外基金申购和赎回周期比较长,都有可能错过最佳时点。举一个例子,在周五收盘后,你看到市场开始回暖,下午3点后下单准备入场,但实际上你的申购确认净值是下周一收盘后的价格,其间隔了周六、周日两天。除此外,赎回过程更长,除货币型基金以外,其他基金从赎回到资金到账通常要3~7个工作日。在市场波动大时,资金回到账户,交易者似有一种“错过好几个亿”的感觉。
拓展阅读
股市到底是正和游戏还是负和游戏?
博弈论中有一种理论叫“零和游戏”,是指博弈对峙中,一方赢而另一方输,双方总成绩永远为零。经济生活中,“零和游戏”就是赢家的盈利金额等于输家的亏损金额,这样的博弈比比皆是。同样地,“正和游戏”意味着双方总成绩为正。而“负和游戏”中,亏损方的亏损程度超过了另一方的盈利程度。(www.xing528.com)
有关股市交易是“负和游戏”还是“正和游戏”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正和游戏”派的支持者认为股票交易的背后价值是投资者对社会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的预期,这种价值在长期中是不断增长的,交易的过程不仅仅是赢家赚了输家的损失。相反,“负和游戏”的支持者认为,由于A股市场换手率高于海外市场,短期抛开股价波动因素,两位可配合的频繁交易对手之间就是一种“零和游戏”。再加之交易中印花税、佣金、手续费等费用的产生,结果甚至是“负和游戏”。
近几年A股市场的参与者到底有没有赚钱呢?2017年沪深两市市值增长超5.94万亿元,以中国结算网2017年年末1.34亿投资者来计算,平均人均盈利超4.43万元。但人均盈利不等于人人赚钱,从同花顺的数据统计来看,该平台上2017年实现正收益的投资者不到四成,仅占总用户的36%。也怪不得各家论坛总能看到普通投资者“拖市场后腿”和“被大佬平均”的吐槽,股市中真正赚到钱的通常是那些专业投资机构和上市公司自身。
而从个股上涨情况来看,A股市场3000多只股票2017年涨幅为正的股票数量仅约700只,[8]比例刚过两成。这也意味着市场参与者忽视股票的长期价值而单纯在股市中与交易对手短期博弈,有75%的可能性面临损失。此外,2017年中国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达1069亿元,券商佣金总收入达858亿元,平均每位投资者单年承担交易成本就达1438元。短期内,原本已是“零和游戏”的股票交易博弈,少部分人赚了多数人的钱,再加上高昂的游戏成本,这也成了一场“负和游戏”。虽然上述仅是从基础数据中粗略估算,笔者也希望这能对广大的普通参与者有所提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