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任何“语言”一样,电影语言是由符号组成的。电影作为一种语言,由符号构成,但并非单一的文字文本,而是由图像、画面、声音、色彩等特殊的表意符号组成的多重符号文本。声音和图像是构成电影的两大基本符号系统,相互作用,通过我们的视觉和听觉共同构建故事。观众通过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感知电影符号,通过符号,解读电影意义。电影是一种极其复杂的交流行为,而这种交流行为的有效实现源于电影的制作者和观众共享着一个可以相互理解的符号系统。一部电影就是电影制作者选择一系列相关联的符号铸成的模型,而观众则通过这些符号读懂其中的含义。一个符号是我们可以看到或听到或感觉到的任何事物。在观看电影时,我们的眼睛和耳朵捕获的任何信息,不论是我们注意到的还是从信息中得出的意义,都是符号的作用。和其他符号一样,电影符号具有两方面的意义——能指和所指。物理层面的能指将符号看作一个客体,是我们能够看得到或听得到的确定的事,比如一条泥泞的小路、一位女人眼中的泪珠或者一句“你走吧!”等等,都是能指。心理层面的所指将符号看作一个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即在内心思想中的精神画面或想法,是能指引发观众的某种概念的联想。一个符号有对应的一个能指,但它有很多潜在的所指。能指是固定的,可供大众分享的,而所指则是基于一系列观众个人因素所决定的单独回应。观众都会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将所看到的或听到的符号解读为不同的意义。同时,一个符号可以代表很多意义,例如眼泪,可以代表悲伤、害怕、愤怒、挫败、轻松、快乐、感激、幸福等等,也可以是很多意义的集合。电影符号的意义有其内涵和外延。符号的外延指的是一个符号最为直接的代表意义,而符号的内涵则是从符号中所获取的间接意义。如我们看到一位身着军装的人,军装或肩章作为符号,它的外延是这个人所处的社会阶层或军衔,它的内涵或许是他勇猛、坚强、刚毅、压抑、有很强的服从性等等。我们从符号的外延可以得到确切的意义,而符号的内涵则不同。所以一部电影的意义并不存在于电影本身,而是在电影和观众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电影制作者尽力预测符号内涵的可能性和观众的观影感受,驱使电影朝着他们想要的方向发展。
将电影作为一种特殊语言符号系统进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为基础,麦茨[15]7认为,“电影符号学可以既看作一种关于直接意指的符号学,又可以看作一种关于含蓄意指的符号学”。艾柯从影像本位的角度提出了影像符码三层分节说,认为“电影代码是唯一具有三层分节的代码”[15]74,即象形图像、象形符号、象形义素。彼得·沃伦“用美国皮尔斯-莫里斯派的符号学来补充电影理论界主要采用的大陆派符号学理论”[15]2,把符号分为象形、标示和象征三大类,把不同的影片归入不同的符号体系。戈特利布(Gottlieb)[16]207-232将电影多符号文本分为四种不同的符号通道:言语的听觉通道,即剧中的对白;非言语的听觉通道,即背景音乐和音效;言语的视觉通道,即添加在屏幕下方的字幕;非言语的视觉通道,即图像。(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