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间金融的发展是“两多两难”的结果,2010年实施的银行紧缩货币政策,更是把民间借贷推向活跃的高峰。
2011年,温州市全市的融资性中介机构达到1800多家,仅鹿城区有600多家,龙湾区有800余家民间担保、寄售行、投资公司,温州鹿城区车站大道被誉为“温州的华尔街”,遍布各种投资公司、担保公司等民间金融机构。[8]
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统计,参与民间借贷的资金从2010年的800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1200亿元。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2011年7月21日发布《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民间借贷年综合利率水平为24.4%。实际上,私人借贷的利息一般为月息2到3分,私人钱庄和融资性中介的短期借贷利率为6分到1角,甚至出现月息一角多的情况。
2008年开以来,温州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量大幅增加,2012年1至7月,全市法院民间借贷的收案共12035件,平均每天有56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发生。大量中小企业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相继倒闭,温州市龙湾区,倒闭的企业就有29家,企业主出逃31人,涉及资金37亿元,放高利贷的“老高”出逃16人,涉及资金25.9亿元[9]。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成因:(www.xing528.com)
第一,投机行为的延续。精明的温州人在创业投资中,“发现”了投机炒作更能赚钱,于是从2000年就开始“炒房”,到后来开始“炒姜”“炒蒜”“炒矿”,甚至可以把几元钱一包的“333”字牡丹香烟炒到几百元一包。随着各种炒作的“发明”,温州人的财富不断积累,于是就寻求更好的赚钱路径。随着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越发旺盛,民间资金需求增加,温州人发现炒“钱”比炒房更能赚钱,于是,纷纷投向民间借贷。
第二,高利诱惑下的非理性行为。温州借贷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居民的工资性资金、投机性资金、银行贷款资金和其他借贷资金,甚至有把自家房产向银行抵押以后,将资金投入到民间借贷市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非理性的行为,是因为民间借贷的高利诱惑。在温州民间借贷中,基于亲情或友情的借贷达到月息1分到3分,如果是投入到私人钱庄或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拿到月息2到3分的利息收入,这些利息收入远比银行定期储蓄的利息收入高。而私人钱庄或融资性担保公司以月息2到3分的利率吸收到资金以后,放贷出去则可以赚取更高的利差,因此,温州出现全民借贷,融资性中介机构遍地开花。
第三,金融管理当局监管不力。温州市人民银行虽然对民间借贷进行监测,但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疏通,既没有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有得力举措,也没有对民间借贷进行清理和劝导,使得民间借贷在野蛮生长后,形成危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