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转型期社会信任危机与优化

转型期社会信任危机与优化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社会学或经济社会学研究中,很多学者都意识到中国的社会信任问题,张维迎也指出,“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现阶段存在很大的信任危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还在不断推进过程中,而文化和信仰的缺失、各种失范失信的行为,都在影响着农村社会的信任,目前的农村社会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信任危机。

转型期社会信任危机与优化

社会学或经济社会学研究中,很多学者都意识到中国的社会信任问题,张维迎(2003)也指出,“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现阶段存在很大的信任危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还在不断推进过程中,而文化和信仰的缺失、各种失范失信的行为,都在影响着农村社会的信任,目前的农村社会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信任危机(侣传振,2007)。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社会信任危机主要表现在人际信任危机、组织信任危机、制度信任危机。

(一)人际信任危机

传统的中国乡村是一种乡土社会熟人社会,信任的产生以血缘、地缘和业缘为基础,但随着中国社会流动性的增强,基于重复博弈的信任关系断裂,除血缘关系外,出现了对“陌生人”信任的普遍弱化。另一方面是由于各种欺诈行为的猖獗,如网络诈骗、电话诈骗、短信诈骗等,造成人际关系的弱化甚至是走向人际信任的危机。

(二)组织信任危机(www.xing528.com)

组织信任危机主要表现在对政府组织的不信任、对商业组织的不信任。近年来频频曝光的环境污染、贪污腐败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执政为公的形象。对商业组织的不信任是经济领域的社会信任问题,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的结构失衡和病态的表现,由于多方面原因,商业信任缺失问题十分严重。近年来,在我国商业领域,各种假货和商业欺诈泛滥成灾,特别是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老板跑路问题,加深了民众对商业组织的不信任。

(三)制度信任危机

制度包括正式制度、成文法、正式的社会惯例、非正式的行为规范、共同秉持的对世界信念,以及实施的手段(诺斯,2013)。就正式制度来说,政策失位、政策失公、执政不力、执政不公、无法可依、司法不公等,都有可能引发对正式制度的信任危机。在广大农村,农民一方面对法律不懂,对制度不熟悉,另一方面,也因为基层政府的各种不当、不公的执政行为,使得农民失去了对法律、制度的绝对信任,而持一种非常谨慎和保守的信任态度(闫金山,2007)。农村居民的流动性增强以后,传统习惯和民间规范的约束力下降,而人际信任危机、商业信任危机、政治信任危机、政策信任危机,又进一步导致了信任危机,使得非正式制度的信任也出现了危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