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间金融的内在力量与乡土社会

民间金融的内在力量与乡土社会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传统的农村社会,农民以宗族和血缘为纽带,结村而居,形成了最基本的乡土社会特点。村庄信任是指在村庄范围内,村民之间共同生产、生活,相互熟悉相互了解,通过村庄特有的文化、习俗和民间规范,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关系,对彼此产生一种对未来的一种积极预期。乡土社会是一个礼治社会,民间法则起着主要的规范性作用乡土社会的核心特征最终可归为两点,即作为潜在规则的礼治原则和作为外在形态的差序格局。

民间金融的内在力量与乡土社会

1.乡土社会的基本特征

费孝通指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社会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性质的基本判断。在传统的农村社会,农民以宗族和血缘为纽带,结村而居,形成了最基本的乡土社会特点。

(1)乡土社会是一个地方性的社会

人们聚村而居,依靠村落形成一个共同生产、生活的地域,保持着较小的地域半径,对地域之外的区域接触很少,从而形成一个半封闭的生于斯、死于斯的地方性社会(费孝通,1998)。乡土社会的地方性,决定了乡土社会具有相对封闭性,在乡土社会发生的事件只在内部传播,信息半径相对较小。

(2)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

乡土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熟悉”(陈柏峰,2011),乡土社会的地方性特点,决定了人们所生活的环境是一个熟人社会。在乡土社会中,相邻的几个村落构成一个小型的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中,信息具有相对公开性,在某一家庭发生的事很容易扩散到整个熟人社会中。

(3)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

地方性和熟人社会使得农村关系纽带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并形成了一个以“差序格局”为特征的农村社会结构(费孝通,1998)。每一个人都是以自己为中心,根据亲疏远近形成不同的“圈层”结构,其中,关系越亲密,则“圈层”越近,关系越疏远,“圈层”越远,从而形成波浪形的“圈层”结构。但在当代中国农村,由于社会流动性增强,人们的交际范围逐渐突破了原有的地域限制,“差序格局”的关系链条逐渐扩大,导致“差序格局”所包括的社会关系范围在扩大(谢建社等,2004)。

(4)社会经济活动以村庄信任为基础

乡土社会的地方性和相对封闭性,是村庄信任的社会基础。村庄信任是指在村庄范围内,村民之间共同生产、生活,相互熟悉相互了解,通过村庄特有的文化、习俗和民间规范,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关系,对彼此产生一种对未来的一种积极预期。村庄信任,维护着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村庄的和谐运转,成为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维系农村民间各种借贷关系的持续并促进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www.xing528.com)

(5)乡土社会是一个礼治社会,民间法则起着主要的规范性作用

乡土社会的核心特征最终可归为两点,即作为潜在规则的礼治原则和作为外在形态的差序格局(贾永梅等,2010)。“礼”是一种社会伦理关系和社会化的人格关系,是社会秩序维系的基本力量(潘建雷等,2010)。传统习惯和民间规范是民间基本规则,对村民的行为规范进行着限制和规定,如果违反传统习惯和民间规范,可能受到相应的惩罚,民间惩罚更多依靠的是软力量,如流言蜚语、声誉、谴责等,民间惩罚维系着常态乡土秩序中的信用(尚海涛等,2011)。

2.乡土社会是民间金融发展的土壤

(1)熟人社会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问题

农村社会是熟人社会,借贷双方具有地缘、血缘、业缘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接触频繁,相互熟悉,相互了解,保证了民间借贷双方的信息了解,包括对借者的品德、资金用途、还款能力的了解和评定。农村社会是熟人社会,通过软信息、相互关系对借款对象进行事先筛选,减少了借贷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了借贷的效率

(2)村庄信任是民间金融的产生基础

在乡土社会,村庄信任是人们进行社群交往、互惠往来、相互借贷的基础,村庄信任之所以能发挥出村庄社群交往的基础作用,是因为在村庄范围或乡土社会,信息具有封闭性流动特点,信息不对称现象相对较少,人们熟悉并且具有血缘和地缘关系,从而形成一种认同型的信任关系(王曙光,2007)和生物社会学与生俱来的亲缘性利他的特征(邱建新,2007),同时民间规范和民间惩罚在一定程度上又提高了信任水平,同时互惠原则又确保了相互借贷的偿还,村庄信任为农村民间金融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3)民间规范保障了农村民间金融的持续运行

在民间借贷活动中,存在一种合约约束机制来促进借贷的偿付(王曙光,2010)。这种约束来自民间规则,如果借款人不能按时履约,就要受到民间规则的惩罚并付出高昂的成本,如流言蜚语、声誉损坏、谴责,违约者将丧失信誉甚至是社会地位,不能获得周围亲戚朋友、乡邻的再次信任,减少了再次借贷的机会。在农村社会,民间规则是一种相对有效的约束机制,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比法律的威慑更大,从而保障了民间金融的持续运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