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益谦、王薇夫妇及众多海上收藏家的崛起,更推动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高速发展。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艺术品拍卖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这二十多年的巨变,让数千年的中国收藏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992年10月,北京国际艺术品拍卖会在北京中日青年交流中心世界剧院内举行。据说,当时现场配备了100名治安警察、65名武装警察、72位各个语种的翻译,买家需凭门票入场,拍卖会最终成交了902件拍品,成交金额235万美元。这是中国恢复拍卖业以来首次举行的大型艺术品拍卖会,全球有500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
1993年6月,上海朵云轩举行了首场拍卖会,成交额835万元,成交率74.5%。此次拍卖会的佣金达到200万元,这在当时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因为当年朵云轩一年的利润也不过60万元。
2003年,因为“非典疫情”的散播,中国大多数艺术品拍卖公司的春季拍卖会都向后推迟了两个月举行。这一突发事件,反而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井喷的导火索。7月初举行的3场拍卖会,在短短4天内创造了3个“高”数据:90%以上的成交率,80%以上的新人进场竞买以及3亿元的成交额。从此,中国艺术品市场真正进入了一个快速上升的时期。
2006年艺术拍卖市场中国当代艺术品行情的突然走强了。保利春拍中,王广义、张晓刚等人的作品价格开始强劲上升。当中国导演贾樟柯凭借《三峡好人》在威尼斯捧起金狮奖的时候,社会各界将目光投向了这幅与电影息息相关的艺术作品——刘小东长达10米的画作《三峡新移民》,最终以2 200万元成交。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中国艺术品市场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反而迈入了亿元时代。
2009年,清代徐扬《平定西域献俘礼图》以1.34亿元成交,明代吴彬《十八应真图卷》以1.69亿元成交,宋代曾巩《局事帖》以1.09亿元成交。这些标志着中国艺术品正式进入了“亿元时代”。(www.xing528.com)
正是在刘益谦、王薇等一大批收藏家的支持下,中国艺术品拍卖进入了“神话时代”。同时,他们也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了艺术品行业的发展。
首先,中国形成了完整的艺术品拍卖产业链。全国有数百家拍卖行专业从事艺术品拍卖,并打破了西方拍卖行长期垄断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历史。2010年后,中国拍卖总额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其中,2011年中国艺术品成交总额为975亿元,拉动收藏总额达到了2 108亿元人民币。
其次,刘益谦、王薇等收藏家的崛起,扭转了中国艺术品向外流失的状况,引领了自鸦片战争后,中国艺术品回归的潮流。据统计,近年来从海外回流的艺术品已有十多万件,其中知名的艺术精品有米芾《研山铭》、宋徽宗《写生珍禽图》、王蒙《稚川移居图》、清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等。中国收藏家还前往世界各地,将遗散在海外的珍宝收归囊中。
最后,中国艺术家也在收藏家们的大力推广下,进入了世界收藏领域,打破了国际艺术品市场由西方艺术家垄断拍坛的局面。世界艺术品价格网(artprice.com)发布的2011年全球最昂贵的十大艺术家排名榜,中国艺术家就占有6席,分别为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吴冠中。其中张大千、齐白石位居冠、亚军,取代了凡·高、莫奈、毕加索、安迪·沃霍尔这些西方的鼎鼎大名家。
从某种意义来说,是刘益谦、王薇等一大批中国收藏家,将中国艺术品市场推向了繁荣,让中国艺术品在世界舞台上发出更为灿烂的光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