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流文化边缘化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主流文化边缘化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流文化被边缘化的原因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脱离大众,二是民众幸福感受度的降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脱离大众直接导致主流文化边缘化面对当今低俗文化流行的态势,为响应文化界提出反对“三俗”的呼声,近日人民论坛杂志就主流文化如何重塑、人们对主流文化的态度等问题展开问卷调查。

主流文化边缘化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杨兴华

内容摘要:主流文化是在文化竞争中形成的,具有高度的融合力、较强的传播力和广泛认同的文化形式,但其正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其原因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脱离大众,二是民众幸福感受度的降低。面对主流文化被边缘化的现实,我们应当正视和反思主流文化缺失的现象和原因,重塑主流文化。

关键词:主流文化 边缘化 重塑

主流文化是在文化竞争中形成的,具有高度的融合力、较强的传播力和广泛认同的文化形式。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现代高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当代文化的发展正在产生着以往任何年代都无法比拟的影响,原来曾经居于主导地位深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已经失去主导地位,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

主流文化被边缘化的原因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脱离大众,二是民众幸福感受度的降低。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脱离大众直接导致主流文化边缘化

面对当今低俗文化流行的态势,为响应文化界提出反对“三俗”的呼声,近日人民论坛杂志就主流文化如何重塑、人们对主流文化的态度等问题展开问卷调查。就“您认为当前主流文化面临哪些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73.6%的受调查者认为“主流文化缺乏现实关怀”;54.3%的受调查者认为“宣传的多,说教的多,难以打动人心”。就“主流文化如何重塑”的问题,排在第一位的是“主流文化主动融入大众”,占63.6%。“您认为主流文化重塑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调查结果显示,66.7%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媒体应该提高自律,主动拒绝为低俗文化提供平台”,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主流文化大众化,让普通民众乐于消费”,占受调查者的58.5%;另有46.8%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加大对低俗文化提供者的惩处和监管力度”[1]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主流文化的缺失与民众参与度有着重要的关系,主流文化没有融入大众,或者说是大众文化消费缺少核心价值诉求直接导致民众文化消费淡出主流文化,表现为主流文化的缺失。

目前我国出现的大量“三俗”文化,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这一方面是由于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造成传统文化断层,以政治革命热情代替主流文化;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改革开放,一味地追求经济建设,导致文化建设的疲软,非主流文化乘虚而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在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被引进的同时,大量西方的糟粕文化,比如过度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也蜂拥而至。糟粕文化很具迷惑性,对民众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加之主流文化的缺位,直接导致了主流文化的被边缘化。

民众幸福感受度低加剧了主流文化的边缘化

一般而言,民众对“三俗”文化是既恨又爱的,这主要是源自于民众对政府、经济环境生态环境的不满,以及对社会不公现象的不满。在不满情绪的作用下,民众的幸福感受度低,在思想上容易对正统价值观和主流文化产生逆反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主流文化被边缘化的程度。

民众的幸福感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尽管民众的物质经济条件已经远远高于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但民众对幸福的追求和渴求也达到了空前高涨的程度,民众的幸福感不完全取决于物质条件的满足。一份欧盟的调查指出,中国的幸福排名在150个国家里位居128。加州伯克利分校学者彭开平最近对5万名中国大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惊人地显示:60%的人生活并不开心,不快乐的来源包括对政府的不信任。不平等和对环境问题的不满是其他主要的不开心的来源,还有缺乏表达不满的渠道。

主流文化是关乎民众幸福的文化,当主流文化能带来幸福较高感时,民众就能自觉融入主流文化;反之,就会产生民众对主流文化的背离。目前,我国社会存在着风气浮躁、功利主义盛行、自我欲望膨胀以及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公平等现象,有一些官员损公肥私,缺乏社会责任感。这些都无法达成民众的幸福感,幸福感受度降低将直接导致民众文化消费方向调转,表现为接受或迎合低俗文化,甚至会加剧生活中的危险系数。(www.xing528.com)

幸福在作为一种主观感受的同时,也依托于它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及对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随着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人类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人类中心这一宿弊与物质主义这一时弊共同作用,产生了当今社会的生态危机、物质危机、精神危机等一系列恶果,这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不能和谐统一的体现,也是人类精神的失衡与错位。从长远来看,人类正面临着生存危机;从现实状况看,我们需要创造一个和谐环境。创建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和优化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不仅保障社会精神文明领域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社会领域的发展相适应,还保障了满足社会文化生活的需求。但是当这一切不能实现的时候,就带来了民众幸福感的降低,他们会通过对主流文化的不认同,转而接受或迎合低俗文化等方式,背离主流文化的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缺位,也在一定程度上标示着文化价值环境的亟待改善。

民众幸福感受度降低不单单表现为民众不愿意融入主流文化,甚至会出现漠视主流文化的行为,如时下国内的一批所谓时尚人士盲目地追寻着非主流,不知不觉地把“非主流”推向“主流”,中国传统文化、人文国粹却遭受冷遇。聚集着大量年轻人的高校,其校园文化中的课桌文化,明显带有“痞”、“俗”、“黄”等格调低下的文化形态,宣泄着个人情感之体验;宿舍文化潜藏着庸俗、下流和空谈的底色;广告文化中征处女、提供代考、办证无不折射出了反主流文化的行为,种种行为无不透着某种消极、颓废和玩世不恭。如若任其蔓延下去,人们的精神家园必定会遭受污染,令人堪忧。

主流文化的回归与重塑

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所倡导的、起着主要影响的文化,它对于宣传正义,弘扬正气,驱逐邪恶,并在用文化传播等形式占领主流意识形态方面负有艰巨使命。主流文化的生命力和重大意义在于它是感召民众,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社会呼唤主流文化的回归,是因为面对大众文化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主流意识形态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应付和掌控。面对主流文化失落的窘境,我们应当正视和反思主流文化缺失的现象和原因。

主流意识形态在大众文化强大的、快捷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下,正在逐步丧失主阵地,因此,主流文化的回归只有深深扎根于大众文化鲜活的土壤中,汲取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营养才能成为文化融合、文明传承的中坚力量,才能抢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要巩固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我们必须从分析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功能入手。大众文化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传播方式和运营机制是没有意识形态性的,而它所承载的是文化的传播功能,并担负着凝聚人心、感召民众和传承文明的重任。因此主流文化的回归离不开大众文化的传播和渗透。

主流文化往往采取思想观念僵化、内容虚化和空洞化的表现形式,传播手段相对简单。相比较于大众文化传播渠道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性,主流文化的表现方法和手段显得过于单薄,并直接导致绝对主导地位的日渐削弱。主流文化缺位现象日趋严重,明星上头条、上封面、当主持,明星谈人生、谈交友在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书籍上频频出现,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充斥着整个大众文化空间,尤其是充斥着我们的青少年的视野,使得我们主流文化所体现的民族传统和文化精华无以展现它的独特魅力,难以引领青少年的思想意识。网络上有大学知名教授PK章子怡的报道,结果显示大学知名教授败下阵来,如果做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和学术明星无论从待遇、知名度和社会尊重度上都赶不上一夜走红的影视明星,那就说明这个社会的主流文化的缺失已很严重,应该引起我们的媒体和文化部门的重视和反省。如果电视台为了收视率、网络为了点击率、书籍为了发行量、报纸为了销量而让位于低俗文化,社会媒体为了赞助费广告费而出让自已的立场,那么主流文化失位程度就真得令人堪忧了。因此,我们呼唤主流文化融入大众文化,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主流文化都应重新塑造和重新定位,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追求博雅的精神内容重新渗透到我们的大众文化中去,让广大消费者在热闹、好看、轻松和精神愉悦的享受过程中感受到主流文化的魅力,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重拾我们的主流文化,那么主流文化承载的文化传播功能和文明传承功能才真正显现。

重塑主流文化还可以通过包括生产文化产品在内的各种形式,从对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入手,因为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更是我们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形成各族人民精神家园的堡垒。重塑主流文化也是政府和国家文化单位理应承担的责任,应从人类发展的高度和全球化的视野,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对文化产品抱有强烈的责任心,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的改革,重塑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力和影响力。

(本文原载于《人民论坛》)

【注释】

[1]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73.6%受调查者认为主流文化缺乏现实关怀——“主流文化怎么了”问卷调查分析报告,《人民论坛》,2010年第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