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有关教育政策的引导下,能力本位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技术与继续教育体制主要的办学主导思想。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在《澳大利亚重建计划》和《澳大利亚技能计划》中可以看到联邦政府在培训政策方面的连续性。当时的教育部长约翰·道金斯主张就业放在第一位,教育与培训政策必须符合国家经济中国民就业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初能力本位培训开始出现,它是20世纪60年代倡导人力资本理论以来,最重要的职业教育理论。它最早出现在技术与继续教育培训中,也就是允许海外学生获得在澳大利亚实习的资格。[4]到1991年许多州和地区的政府教育机构纷纷把技术与继续教育从教育转向职业教育与培训(VET)。
1996和1997年科恩福特(Cornford)对新南威尔士州技术与继续教育的以能力为本位培训(Competency-based Training)进行了研究,[5]在新州技术与继续教育教师中发放了110份问卷,收回82份,回收率达74.5%。在样本教师中有男有女、有城市的和乡村的、有全职的也有兼职的。其中70.5%的样本教师具有5年以上的教学经验,这个小组中53.6%的教师教授过一年以上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调查结果显示:对能力本位的培训和方式非常不满意。在对“能力本位培训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回答中,48.7%的被调查教师要么不同意,要么坚决不同意。26.2%的教师表示不确定。当问及“学生的学习动机高涨是能力为本位培训的结果”,大约69.5%的老师不同意或者坚决不同意。当提到“能力为本位的培训可以激发学生的全部潜能”,64.5%的教师要么不同意要么坚决不同意。然而,当提到学生成绩优秀是在能力本位评价系统的鼓励下获得的,69.8%的老师表示不同意或者坚决不同意这种观点。当回答“能力本位评价的过与不过都会引起学生失去学习动力,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原因”,74.2%的被调查老师同意或者坚决同意。另外,作者认为事实上被调查的一些老师对以行业为基础的能力标准不太认可。
需要说明这项问卷调查数量太少,不一定全面反映真实情况。但是它告诉我们技术与继续教育的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遭到了质疑。1997年史密斯和科廷(Keating)对于科恩福特的研究提出了质疑,他们说:“当然,对于这种观点必须谨慎。”我认为他的研究结论过于否定能力为本位培训效果。作者在问卷设计上存在一定的倾向性,具有暗示的意义。比如“以能力为本位的培训可以激发学生的全部潜能”,显然不能同意,即使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全部”潜能,因而这是无效问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以能力为本位的培训的依据是全国通用的以行业为基础的能力标准,这个标准是长期战略委员会常设代表议会在征求了政府领导、商业领导和贸易工会的官员的意见基础上组织人员设计和制定的,主要体现了政府和行业的需求。没有征求TAFE学院教师的意见,也没有这些教师代表参与标准的制定。TAFE学院属于各州教育部门管理的高等教育机构,它可能没有体现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特征以及教学特点,TAFE学院教师对能力为本位的培训持否定态度就不难理解了。不管怎么说,这项调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能力本位培训存在的弊端。它对技术与继续教育体制的打击是相当沉重的,因为能力本位是技术与继续教育的核心理念。对于技术与继续教育的批评还不止这些,不能满足行业需求也是一种说辞。这也是1996年以后各州TAFE学院纷纷合并,或者被综合性大学兼并的重要原因。TAFE学院的技术即使再先进,也赶不上一流企业的技术。美国的赫钦斯说:“学生以任何其他人学习其他领域操作的唯一方式,即实践的方式学习实际操作。”他进而指出:“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在专业学院里不应尝试‘实际的工作’,即使这样做有机会取得成功,因为它干扰了学生的教育。”[6](www.xing528.com)
其他学者对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也有非议。墨尔本大学的鲍林·詹姆斯等(Pauline James)在英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杂志》发表的论文中提到,“1994年普拉曼(Plowman)撰文说,通过以能力为本位的培训学习,许多TAFE学院的学生遇到了困难,缺乏学习的动力。……可能能力为本位培训课程本身存在问题。”[7]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或某些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系统。它们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正像全国就业、教育与培训董事会(NBEET)评价技术与继续教育学生那样,“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就不能充分发挥实践能力。即使他们具备实践能力,在高校和工作环境中也缺乏后劲。”[8]知识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不可偏废。即便职业技术教育需要以能力为本位,但是这种本位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否则继续学习就会遇到困难,增长能力就会缺乏根基。
总之,能力本位的观点受到了澳大利亚国内外的质疑。笔者认为能力本位观是工具主义在高职教育的反映,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尽管这种发展包括职业能力的训练,但是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能力本位,实质是职业本位、用人单位本位。这抑制了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值得商榷。岗位的针对性越强,适应性越差。现代社会,人的一生要经历平均六七次工作岗位变换,能力本位教育会造成学生后劲不足,转岗能力较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