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TAFE学院的课程特点与时代进步

TAFE学院的课程特点与时代进步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继承前阶段某些课程特点的基础上,TAFE学院的课程也与时俱进,出现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就业为导向、课程范围扩大、课程内容更新、课程统一化等方面。TAFE学院注重实用性课程,但是并不排斥学术性课程,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加强。原先开设预备性课程,20世纪80年代末着手TAFE学院与大学的学分转换。1989年《霍巴特宣言》加速了包括TAFE学院在内的所有课程标准的统一化进程。

TAFE学院的课程特点与时代进步

在继承前阶段某些课程特点的基础上,TAFE学院的课程也与时俱进,出现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就业为导向、课程范围扩大、课程内容更新、课程统一化等方面。

第一,强调以就业为导向。20世纪70年代,TAFE学院基本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随着失业率上升,从80年代初开始逐步实行了以就业为中心的课程。以新南威尔士州为例,在1986年,新南威尔士州技术与继续教育部下属的劳动力市场项目部门管理该州所有TAFE学院为失业青年开设的就业培训项目。它负责实施“青年就业计划”、“社区就业项目”、“成人培训项目”和“澳大利亚实习生制度(traineeship)培训班”等。[36] 这些项目基本都是以培训为手段以就业为目的。反映了TAFE学院在80年代课程设置的一些新的特点。伊万·科赛特(Ian Castles)在1991年《澳大利亚年鉴》中提到:“达到最低离校年龄的学生毕业可以参加工作或者进入TAFE学院学习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37] 这说明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TAFE学院已经实行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

第二,拓展了课程范围。随着科技的发展,TAFE学院的课程比过去种类增多了。到1988年为止,新州102所TAFE学院注册了474 051名学生,开设了大约1200门课程。课程门类增加反映新技术的课程,早在1985年新州的TAFE学院就开设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课程,1989年还建立计算机集成制造中心。[38] 技术与继续教育的课程种类繁多,主要是实用性的课程,其中最受海外学生欢迎的是商业课程(包括营销、会计与管理)、旅游等。只要学生想学习的课程,TAFE学院几乎应有尽有。还有一些课程是非职业性的,例如书法、优雅娱乐等。这些课程面向仅占非职业注册人数的一小部分,在1988年达到1.7%。[39]

除此之外,证书课程也有结业的课程,还有进入大学预科性质的课程以及特殊需要的课程。在新州,除了独立生活技能、汽车维修这些主要课程以外,还开设了大量的特殊课程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比如识字、计算、弱智、语言障碍、残疾等。帮助弱势群体的项目广泛开设,比如土著学生、残疾人和失业者的特殊课程。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由此可见,技术与继续教育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所谓的职业技术教育,还有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阶层流动的普通教育。正像“康甘报告”所强调的那样,“需要”是课程开设的基本动因。这种需要既包括技术的,也包括人文的。

第三,保持课程学术性。TAFE学院注重实用性课程,但是并不排斥学术性课程,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加强。升学教育始终是TAFE学院的一种基本功能。原先开设预备性课程,20世纪80年代末着手TAFE学院与大学的学分转换。全国就业、教育与培训董事会(NBEET)在一份报告中称:“近年来,TAFE学院倾向于推广一些学术性课程,例如商业研究、电子学、计算机与办公室管理。在一些州,TAFE学院11、12年级学生不仅乐于攻读这类学术性学分课程,而且学分计入大学入学分数。”[40] 一部分学生选择TAFE学院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升入大学,而不是为了获得证书然后就业。澳大利亚教育体制是一种上下衔接互相贯通的系统,TAFE学院处于中等基础教育和大学之间,要想保持这种良好的衔接,必须进行学术性课程的教学。

第四,推行课程统一化。1986年1月,澳大利亚教育理事会开会确定了全国通用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颁发的各种证书。理事会还设立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对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颁发的新的学历证书进行等级注册。这就使他们的证书具有全国通用性,有利于学生在全国范围内就业和大学对这类证书的承认。1989年《霍巴特宣言》加速了包括TAFE学院在内的所有课程标准的统一化进程。如前所述,1989年澳大利亚高校课程审定委员会(ACTC)发布的“技术与继续教育课程分类大纲”,统一了全国课程的名称和分类。以上这些措施有利于TAFE学院毕业生就业和求职,也有利于学院的顺利发展。

总之,TAFE学院的课程对比前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特点:①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加强面向失业青年的就业技能培训,引入了实习生制度;②课程难度提高了,增加了反映最新技术的计算机培训课程;③课程通用性增强,这反映在各州协商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颁布通行的课程证书;④继续保持学术性课程的教学。原先注重普通知识性的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增设了研究性课程。以前是为考大学开设一些预备性的普通文化课程,后来为大学衔接开设了一些学分课程。

【注释】

[1]巴里·琼斯,朱德铭等译:《醒来吧,沉睡的人们——展望技术与就业未来》,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序言.作者系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原科学部部长。

[2]Simmon Marginson.Education and Public Policy in Australia,Cambridge: the press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1993.P.4.

[3]王桂:《当代外国教育——教育改革的浪潮与趋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560页。

[4]Simmon Marginson.Education and Public Policy in Australia,Cambridge: the Press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1993.P.4.

[5]王国富,王秀珍总编译:《澳大利亚教育词典》,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84页。

[6]Gillian Goozee.The Development of TAFE in Australia,SA: National Centr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Ltd.3rd edition,2001.P.54.

[7]ABS Labour Force Status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Cat.No.6235.0

[8]Gordon Stanley(et al).Variation in Student Selection within the Australian Unified National System: a case study in undergraduate business studies from Western Australia.Higher Education,1994,(28):293.Printed in the Netherlands.

[9]Gordon Stanley(et al).Variation in Student Selection within the Australian Unified National System: a case study in undergraduate business studies from Western Australia.Higher Education,1994,(28):298.Printed in the Netherlands.

[10]Simmon Marginson.Education and Public Policy in Australia,Cambridge: the press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1993.P.191.

[11]Grant Harman.Australian Experience with Co-ordinating Agencies for Tertiary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1984,(13).Printed in the Netherlands.

[12]《1994年澳大利亚年鉴》转引自王斌华:《澳大利亚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17页。

[13]Simmon Marginson.Education and Public Policy in Australia,Cambridge: The Press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1993.P.191.

[14]Simmon Marginson.Education and Public Policy in Australia,Cambridge: The Press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1993.P.191.

[15]Ian Castles.Year Book Australia 1991.Canberra: Printed by R.D.Rubie,Commonwealth Government Printer,1991.P.291.

[16]Gillian Goozee.The Development of TAFE in Australia,SA: National Centr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Ltd.3rd edition,2001.P.53.

[17]L.E.Foster.Australian Education: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NSW:Macarthur Press Sales Pty Ltd.1987.P.216.(www.xing528.com)

[18]王斌华:《澳大利亚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06页。

[19]Peter Kearns,William Hall.Kangan: 20 Years on—A Commemoration TAFE 1974-1994.NCVER Ltd,1994.P.87.

[20]Simmon Marginson.Education and Public Policy in Australia,Cambridge: The Press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1993.P.10.

[21]Peter Kearns,William Hall.Kangan: 20Years on—A Commemoration TAFE 1974-1994.NCVER Ltd.,1994.P.87.

[22]Marvin C.Alkin.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six edition),Vol.4.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2.P.1089.

[23]Simmon Marginson.Education and Public Policy in Australia,Cambridge: The Press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1993.P.84.

[24]Geoff Hawke.New Face of TAFE.Held by the Employment and Skills Formation Council,Melbourne,On 9-10 October,1989.P.2.

[25]黄日强等:《战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研究》,开明出版社,2004年版,第52页。

[26]教育部:《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151页。

[27]The Australian Encyclopaedia,Vol.3.Queensland: Australian Geographic Pty Ltd,1988.P.1089.

[28]Simmon Marginson.Education and Public Policy in Australia,Cambridge: The Press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1993.P.187.

[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87页。

[30]Gillian Goozee.The Development of TAFE in Australia,SA:National Centr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Ltd.3rd edition,2001,P.70.

[31]2005年,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国家培训局的职能划归到教育、科学与培训部(DEST)。

[32]Gillian Goozee.The Development of TAFE in Australia,SA:National Centr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Ltd.3rd edition,2001.P.47.

[33]济廉·古兹在其著作《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发展史》(第75页)认为,1989年南澳大利亚州建立的是“就业、技术与继续教育部”(DETAFE)。笔者认为是错误,因为前言的缩写全称为“就业、培训与继续教育部”,而且南澳大利亚网站也是如此。据此,我认为1989年以前南澳大利亚设立的应为“技术与继续教育部”,理由是不仅古兹持此观点,而且王国富《澳大利亚教育词典》第138页也这样认为,最有力的证据是1988年《澳大利亚百科全书》第1089页明确指出南澳大利亚建立了独立的“技术与继续教育部”。

[34]Gillian Goozee.The Development of TAFE in Australia,SA:National Centr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Ltd.3rd edition,2001.P.70.

[35]NBEET.Credit Transfer—A Discussion Paper.Canberra: 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1989.PP51-52.

[36]Norm Neill.Technically & Further: Sydney Technical College 1891-1991.Sydney: Hale &Iremonger Pty Limited,1991.P.84.

[37]Ian Castles.Year Book Australia 1991.Canberra: Printed by R.D.Rubie,Commonwealth Government Printer,1991.P.274.

[38]Norm Neill.Technically & Further: Sydney Technical College 1891-1991.Sydney: Hale &Iremonger Pty Limited,1991.P.88.

[39]Norm Neill.Technically & Further: Sydney Technical College 1891-1991.Sydney: Hale &Iremonger Pty Limited.1991,P.84.

[40]NBEET.Credit Transfer—A Discussion Paper.Canberra: 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1989.PP22-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