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晚清时期科举与经学的关系及优化方法

晚清时期科举与经学的关系及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光以降,国家多难,事变日亟,清朝统治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政权更是出现了崩溃的兆头。那么晚清时期的经学发展与科举考试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内在联系?这便需要对晚清的经学发展状况有所了解。

晚清时期科举与经学的关系及优化方法

道光以降,国家多难,事变日亟,清朝统治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政权更是出现了崩溃的兆头。有人把当时的中国比作一位病入膏肓、四肢麻痹的垂危之人,“方今良法美意,事事有名无实。譬之于人,五官犹是,手足犹是,而关窍不灵,运动皆滞,是以当极盛之时,而不及四期,已败坏至此”[1]。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清代经学发展也随之进入了第三个历史时期,即通常所说的晚清时期。这一历史时期,以考证为特色的考据学已经是盛极而衰,弊端频现,日益受世人所厌弃。在传统经学与史学考证已走向褊狭的同时,转向了局部研究,比如金石学、舆地学以及诸子学等领域,在晚清学术界颇为流行;今文经学常州今文学派的基础上,经过魏源龚自珍的积极推动,倡言变革,将今文经学与现实政治密切结合起来,日益受到世人关注,甲午海战之后,梁启超等人借今文经学倡导政治改良,从而造成了今文经学的异变;程朱理学经过百年的沉寂,在汉学式微的情况下,经过统治者的支持和理学官员的倡导,到咸、同时期,理学又达到兴盛,但甲午海战之后,由于时局维艰,西学涌入,理学遭受冲击,迅速衰败。

晚清的科举考试虽然在清中期所奠定的制度基础上稳定运行,但却因科举舞弊日趋严重,积重难返,士人终日皓首穷经,揣摩时文,知识日趋空疏,思想日益僵化。尤其是鸦片战争爆发之后,“救亡图存”、“经世致用”成了历史发展的主旋律,而以科举考试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却无力回应,不能适应社会现实,无法满足培养和选拔新型实用人才的需求。在这种迫切的社会背景下,朝廷上下涌动着变革图强的潮流,人们将改革的“突破口”聚焦到了科举考试上。清廷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变革,如设立算学科和经济特科,但最终因效用甚微,时局迫切,于1905年,朝廷下诏停罢科举。这样,运行了1300年的科举考试便由此寿终正寝。那么晚清时期的经学发展与科举考试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内在联系?晚清经学的发展对科举考试有着什么样的影响?而科举考试的革废又会对晚清经学的发展产生何等的作用?这便需要对晚清的经学发展状况有所了解。(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