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顺治元年,清军铁骑入关,进占北京,标志着清朝对中原统治的开始,一直到民国元年宣统帝宣布退位,历时268年。清代初期,清朝统治由战乱走向治平,由治平走向昌盛,出现了太平盛世的良好局面。这一历史时期的科举考试制度,承袭明朝旧制,但略有完善,并且设置了特科——博学鸿词科,用以广揽天下贤才。那么,清初的科举考试与经学的发展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这些问题将在本章中进行详细的阐释。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铁骑入关,进占北京,标志着清朝对中原统治的开始,一直到民国元年(1912年)宣统帝宣布退位,历时268年。按照历时分期,本研究将其划分为清初、清中、晚清三个历时阶段。本研究中的清初期,是指顺治朝(1644—1661)、康熙朝(1662—1722)、雍正朝(1723—1735)这三个帝王时期,清中期则是指乾隆朝(1736—1795)、嘉庆朝(1796—1820),晚清是指道光朝(1821—1850)、咸丰朝(1851—1861)、同治朝(1862—1874)、光绪朝(1875—1908)、宣统朝(1909—1912)[1]。清代初期,清朝统治由战乱走向治平,由治平走向昌盛,出现了太平盛世的良好局面。在经学方面,以“经世致用”为宗旨的“实学”思潮开创新学风,经学也由明末的衰败走向复兴,尤其是在清朝统治者“尊儒重道”的文化政策下,晚明空疏无用、游谈无根的学风如同阴霾一样烟消云散,而隆师重儒、尊崇经术却逐渐成为社会上下的一种良好风尚。在这一段历史时期,各学派思想家纷纭辈出,著述讲学,传播学说;朝廷尊崇儒学,不但谒太学,祭孔庙,而且还设立了固定的经筵讲习制度,开讲儒经,编纂经籍。这一历史时期的科举考试制度,承袭明朝旧制,但略有完善,并且设置了特科——博学鸿词科,用以广揽天下贤才。那么,清初的科举考试与经学的发展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这种联系又是如何体现的?这些问题将在本章中进行详细的阐释。(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