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我国传统医药和当代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医药事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全国有民族医医院130多所,民族医药技术人员1万余人,藏医、蒙医、维医3所高等民族医药院校和一些中等民族医药专科学校;县级以上民族医药科研机构35所,涵盖12种民族医药。全国有藏、蒙、维、傣、壮、朝、苗、瑶、回、彝、土家、布依、侗、哈萨克、羌共15个民族设有本民族医药的医院。在民族地区,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和部分综合医院设立了民族医科。民族地区绝大多数的村卫生室和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都能够提供民族医药服务。1997年11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一)藏族医学
藏族医学已有1 2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其理论体系主要是三元素学说(风、胆、痰)。公元8世纪末的《四部医典》是藏医学的经典著作。目前,我国的藏医主要分布在西藏以及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地。
(二)蒙古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以藏医《四部医典》为基础,结合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医疗实践,产生了《蒙医正典》等古典医学巨著,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以“三根”学说(赫衣、希拉、巴达干)为主要理论体系的蒙医理论。目前蒙医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青海、新疆等地。
(三)维吾尔族医学(www.xing528.com)
维吾尔族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早就与内地的中医有广泛的交流,形成了包括四元素(土、水、火、风)、四津(血津、痰津、胆津、黑胆津)及五行(金、木、水、火、土)等内容的理论体系。目前维医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喀什、和田、吐鲁番等地。
(四)傣族医学
傣医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在古老的贝叶经上,就有用傣文刻写的医药、方剂、制剂等内容。目前傣医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
此外,苗族、彝族、壮族、朝鲜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也积累了不少医药经验。这些传统医药为本民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宝库增添了光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