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助与友谊:东乡族传统的团结之道

互助与友谊:东乡族传统的团结之道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乡族是一个讲究团结,提倡互相帮助的民族。《古兰经》中也有讲到要善待他人,亲爱近邻和远邻,这样才能加强一个地区成员之间的友谊与和睦,大家共同为众人之事而互助合作。东塬村过去一直有互相帮助的良好传统,据马永祥回忆说,以前村子里不管谁家有事,大家都会积极前去帮忙,无论是帮忙红白喜事,还是打庄窠、[1]挖井、种庄稼这种强体力劳动,人们都很踊跃。

互助与友谊:东乡族传统的团结之道

东乡族是一个讲究团结,提倡互相帮助的民族。《古兰经》中也有讲到要善待他人,亲爱近邻和远邻,这样才能加强一个地区成员之间的友谊与和睦,大家共同为众人之事而互助合作。东塬村过去一直有互相帮助的良好传统,据马永祥回忆说,以前村子里不管谁家有事,大家都会积极前去帮忙,无论是帮忙红白喜事,还是打庄窠、[1]挖井、种庄稼这种强体力劳动,人们都很踊跃。他给我们讲了自己年轻时打庄窠,村里老人都来帮忙的事情:

过去村里互相帮助(的情况)多,我们这里有句俗话说“一家一手,百家不难”么,(别)人家修家(盖房)我们去帮忙,他们给我也帮忙。1976年,我打庄窠的时候,庄子里六七十岁的老人们给我来帮忙。(那时候)村里的年轻人全部出去大干(农业),农民学大寨去了,(村里只有)老汉比较多。我打庄窠(的时候),(村里的)老汉全部都来帮忙。(他们来)帮忙的时候,(当时)我的母亲不是(已经)改嫁了么,我母亲的老汉(丈夫)也来帮忙,他给我说,哎呀,你心里怎么想?村上这些五六十、六七十(岁)的老汉给你这么来干活(帮忙),你太幸福了!(当时)村上来帮忙的(一共)有十几个(人),庄窠(面积)大概有半亩地,总共300多平方(米),房子盖了5间。全部庄窠打完(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那个时候修房子咱们不掏工资,群众全部(自愿来)帮忙,咱们只是一天管三四顿饭(就可以了)。

东塬村的房屋(2014年7月28日摄)

我们能看得出来,马永祥提起这件事情时还是比较感动的,他接着回忆自己又是如何去帮助别人的:

后来别人家盖房子、打庄窠、种庄稼的时候我也去帮忙。(需要帮忙的人家)有时候叫(我)一声(去帮忙),有时候不叫,(但是我只要)听说了就过去了,(一般帮忙)最多(也就)一个星期(的时间)。那个时候咱们这里挖井,还是用土办法挖么,(用)绳子拉(土)么。挖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挖,谁的家里(要)挖井了,我们赶紧去帮忙。我们帮忙去以后,辛辛苦苦地干上一天活,(主)人家管饭,家里做的凉面,蒸的素盘(大饼),(我们)吃得可香得很。那个时候生活困难,家里填不饱肚子么,(去)人家家里(帮忙)最起码(有)好吃好喝么,这样(大家)就抢着做去(帮忙)。(东塬村里)原来有家姓马的,(以前是)临夏市的,(响应)“到农村去”(的政策)么,后来迁到咱们队里来。他们家里有四五口人,(其中)有(国家正式)工作的人,经济条件好。(有时)我给他们(帮忙)挑一担水,(他们)给(我)一块馍馍,(我)高兴得很么。[2](www.xing528.com)

马永祥觉得在过去生活困难的时期,东塬村的人们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劳动,人与人之间帮忙也不计报酬,往往管顿饭就可以了,非常有人情味。但是现在不行了,尽管国家发达了、地方繁荣了、人们也有钱了,可人情关系变得太淡薄了,人们之间互相不帮忙了,什么事都要讲经济利益。他认为人是讲感情的动物,一个村就好像一个家一样,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帮助。不过他也认为像现在的这种情况已经很难有所改变,过去那种社会风气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注释】

[1]东乡族把居住的家院叫庄窠,庄窠多半依山而筑,屋外有一丈多高的土墙围住,内有空地,多为土木结构的两面房。

[2]马永祥访谈录,2014年7月2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