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规定每一个穆斯林都必须完成的宗教义务在中国被穆斯林们称为“五功”,或称“五桩天命”、“五常”。伊斯兰教的圣人穆罕默德曾说过:“伊斯兰建筑于五项基础之上,作证万物非主,只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履行拜功;出纳天课;朝觐;封莱麦丹月之斋。”[1]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和经师王岱舆在其《正教真诠·五常章》中将其归纳为“正教之五常,乃真主之明命,即念、施、戒、拜、聚之五事也”。时至今日,我国的穆斯林一般将这五项必须遵守的基本宗教义务称为“念、礼、斋、课、朝”五功,即“证信、礼拜、封斋、天课和朝觐”。马永祥告诉我们,五功是伊斯兰教信仰的基础,穆斯林通过做五功来表达对真主的虔诚,这既是宗教义务,也是宗教功修。
1.念
马永祥说,所谓“念”就是穆斯林要通过郑重宣誓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坚定的伊斯兰教信仰,通过念“作证词”来确认,承认宇宙间除真主之外别无他主,而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这一伊斯兰教的基本信条。“作证词”的汉语意思为:我作证,万物非主,唯有独一无二的真主;我又作证,穆罕默徳是真主的仆人与使者。
所有穆斯林都必须通过“念”这个“作证词”的方式来确认信仰,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穆斯林。此外,“念”还包括穆斯林在日常生活中诵读《古兰经》、赞美真主、向真主祈祷等行为。当然,伊斯兰教的信仰并不仅仅只是口头上的信仰,仍需要身体力行。
2.礼
“礼”即指穆斯林的礼拜,是穆斯林承认真主伟大、崇拜真主、表示自身渺小,祈求真主护佑的具体表现。《古兰经》中说:“你们应当谨守拜功。拜功对于信士,确是定时的义务。”(4:103)礼拜是每个成年的男女穆斯林无论身在何处都应遵守的一项功修。礼拜的程序主要由站立、抄手、鞠躬、抬头、叩头、跪坐等动作构成,同时要念《古兰经》中的章节,即通过动作行为和言词来侍奉真主。马永祥给我们介绍说,伊斯兰教的礼拜主要有每日五次的礼拜;每周一次的主麻拜;每年各一次的开斋节拜和宰牲节拜以及其他一些礼拜。
每日五次的礼拜主要是指,第一次礼拜:晨礼(邦达),[2]在日未出,东方刚亮的时候,共四拜。第二次礼拜:晌礼(撇世尼),在午后一时许,共十拜。第三次礼拜:晡礼(底格勒),在日落尚有一箭高的时候,共四拜。第四次礼拜:昏礼(沙目),在日落后,太阳红气尚未散的时候,共五拜。第五次礼拜:宵礼(虎夫旦),在西方霞光消失,至翌晨拂晓之前,共九拜。
每周一次的聚礼是指:每周星期五在清真寺举行聚礼(主麻拜),为两拜。因在晌礼时间进行,故在主麻拜前后各礼四拜为圣行。主麻拜之前阿訇要宣讲“卧尔兹”,[3]劝诫穆斯林向善止恶。
一年两次的会礼,即开斋节会礼和宰牲节会礼,均在上午举行。此外,还有为亡人举行的殡礼等等。
马永祥对于礼拜有自己的理解,他这样告诉我们:
作为穆斯林,做五功这是主命么。“乃麻孜”是一切教门的柱子,[4]“念、礼、斋、课、朝”这些(就像是)是修房子,先把柱子立起来,(柱子)立起来以后,再有(房)梁,再有檩子,再有椽子,再有门窗,(房子就)封闭(盖好)了。没有柱子,(其他)全不能站么。柱子立起来,(房子才)能承受住。这个就和起(盖)房子一样的道理么,你(礼拜)做多了,(就像)钱多了房子(才能)修得好么,钱少了房子(就)修得瓤么,(都是)一个道理么。[5]
马永祥关于礼拜的这个比喻比较有意思,这也说明了他对礼拜重要性的认识。我们和他在一起的这几天,只要礼拜时间一到,无论是身在家里还是外面,也不管是在招待客人还是在地里干活,马永祥马上会起身去洗小净,然后到清真寺或者找个干净的地方做礼拜,绝不耽搁。
3.斋(www.xing528.com)
“斋”即指穆斯林在斋月里的斋戒,穆斯林一般也称之为闭斋或封斋。伊斯兰教历每年的九月被称为“斋月”,因为《古兰经》中说道:“莱麦丹月中,开始降示《古兰经》,指导世人,昭示明证,以便遵循正道,分别真伪,故在此月中,你们当斋戒;害病或旅行的人,当依所缺的日数补斋。”(2:185)。伊斯兰教认为该月是真主颁降《古兰经》经文的月份,因此在穆斯林看来,斋月是一年之中最为吉祥,最为尊贵的月份。伊斯兰教历九月第一个新月的出现意味着斋月的开始,而等到下一次新月的出现则标志着斋月的结束,穆罕默德的圣训中也有“你们要见新月而封斋,见新月而开斋”的记述,因此斋月的斋戒最多是30天。按照伊斯兰教法的规定:全体穆斯林,除病人、孕妇、哺乳期的妇女、未成年的幼儿以及在日出之前踏上旅途的人之外,都要封斋。在斋月里,从每天东方初现曙光之时起到西方最后一丝光线消失之时,穆斯林在此期间必须戒断饮食、戒绝丑行秽语、戒除男女房事。马永祥认为,通过封斋可以使自己克制私欲、修身养性、体会穷人的饥饿并由此产生向善之心,养成诚实、忍耐、知足、克己等美好的德行,也可以清理身体中的有害物质,保护身体健康。
我们在东塬村调研的第一天和第二天正好是斋月的最后两天,通过观察和体验,也感受到了东乡地区在斋月里浓厚的宗教氛围:村里的清真寺在每天凌晨3点多钟就开始由满拉用高音喇叭念经呼唤人们起床,吃封斋饭;4点多钟大家吃完封斋饭后便匆匆去洗小净,随后清真寺就开始念召唤晨礼的邦克,人们又鱼贯进入清真寺大殿做礼拜;整个白天,每到礼拜时间,清真寺的喇叭就不断响起,提醒着人们按时做礼拜;晚上8点20分左右,随着清真寺再次念起邦克的声音,坚守了一天的人们才开始进食饮水,而这之后也不休息,还要做夜间的礼拜,一般要到近晚上11点才全部完成,结束一天的功课。
4.课
“课”指的是天课,穆斯林一般称之为“则卡提”。[6]按照伊斯兰教法的规定,凡是穆斯林每年都要将其收入(除去基本的生活开支外)的一部分用于赈济穷人或帮助需要救助的人。《古兰经》中说道:“信道而且行善,并谨守拜功,完纳天课的人,将在他们的主那里享受报酬,他们将来没有恐惧,也不会忧愁。”(2:277)
天课制度有别于赋税制度,因为其并非属于政府征收的性质,也不是随意的捐赠施舍,而是穆斯林为获得真主喜悦的奉献行为,其交纳的时间也没有具体的规定。过去中国穆斯林交纳天课的以实物居多,如农产品、牲畜等,现在主要是以现金为主。马永祥告诉我们,如果是用现金交纳天课,按伊斯兰教法规定为个人收入的2.5%,这是以其每年收入的盈余来计算,即除去合理开支外剩下来的部分。此外,天课并没有最高限额,这2.5%只是一个最低的标准。伊斯兰教鼓励收入高的穆斯林多交纳天课,进而使更多人受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促进人人互助、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
马永祥说,东乡族重视天课,认为如果不交纳天课,那该出而没出的一部分收入就变成了“非法”,吃不得,用不得。东乡族一般愿意在斋月里将天课交纳给清真寺,由寺里统一使用,或用于济贫,或用于公益。我们在东塬村访问、调研时,在东塬清真大寺的公告黑板上看见了一份村民出天课情况表。
东塬清真大寺斋月捐款名单(2014年7月27日摄)
马永祥2014年斋月里也出了5000元的天课给东塬清真大寺。对于穆斯林交纳天课,他这样告诉我们:
出天课这是义务,这些钱你出过了,你(剩下)的这个钱怎么使都可以。如果这些(天课)不出,(那么)这些钱全部(就被)染脏了,顶如(如同)偷得(钱)一样。[7]
5.朝
“朝”,即是指穆斯林去麦加朝觐。《古兰经》中说道:“凡能旅行到天房的。人人都有为真主而朝觐天房的义务。”(3:97)根据伊斯兰教法规定,凡具备一定条件的穆斯林男女一生中应当去麦加朝觐一次才能算作完成了功课,这些条件包括:第一,朝觐者必须身体健康,有能力履行朝觐的各项功课。年迈体弱者,理智不健全者,不能长途旅行或乘坐交通运输工具者,不承担朝觐义务,但是,可以出资请人代朝。第二,妇女如果没有丈夫和直系血亲陪同不能朝觐。第三,因路途危险无法保证人身和财物安全者可以免去朝觐义务。第四,不欠外债,清算了所有经济纠纷并为家人留下足够生活费用者可以朝觐。
我们在同马永祥谈起朝觐的情况时,他告诉我们,过去因为东乡地区经济条件差,人们都很贫穷,有能力去朝觐的东乡族人少之又少。这些年,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有能力去朝觐的人越来越多了。现在东塬乡就已经有将近一百人去朝过觐,仅去年(2013年)一年就去了有20多个人。现在国家每年给东乡县分配的朝觐名额远远不够,不到200人,不能满足人们朝觐的愿望,很多人想去朝觐就只能提前报名排队等待,据说有人等了6年才轮到。有些人实在等不住,便参加民间组织的海外旅行团去麦加。我们在东塬村调研时遇到的一位老人在2013年参加了一个海外旅行团,绕道东南亚去麦加朝觐,结果在泰国等了一个多月也没拿到沙特阿拉伯的签证,只好回国,损失了1万多元。对此,马永祥认为:
通过私人旅游去(朝觐),(一方面)不安全,(另一方面)社会(影响)也不好。通过国家统一组织出去的,(在)外面形象也好,对个人安全上也好,对社会的稳定上也好。就是(现在国家给的名额)太少,就这么加两倍也还不够。像咱们这个县,国家一年给500人的名额还差不多。[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