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
题 解
这是一篇史论,作者论述历朝君主也想吸取前朝败亡的教训,进行改革,结果却都不免于灭亡,这是因为天道为智力所不及,因此在文中提出尽人事以合乎天心的主张。
【一段】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译文】
考虑国家大事的人,常常谋求解决那些困难的问题,而忽略那些容易解决的问题;防范那些可怕的事情,而遗漏了那些不被怀疑的事情。然而祸患常常萌芽在那些被忽略的问题中,变乱常常产生在不被怀疑的事情上。这难道是他们考虑得不够周全吗?这是由于人们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世间本该如此的事情,而超出了人们智力所能达到的范围的,那就是天道。
【二段】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①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②。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③,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④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⑤,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⑥。武、宣⑦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⑧。光武之惩哀、平⑨,魏⑩之惩汉,晋⑪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⑫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⑬,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⑭,思之详而备之审⑮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⑯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注释】
①一:统一。
②封建:周朝分封疆土的制度。郡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
③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汉高祖刘邦出身卑微,但最后推翻了秦朝。陇亩之中,即田地之间。
④惩:警戒,以过去的失败作为教训。
⑤大建庶孽而为诸侯:刘邦即位后,大封子弟为诸侯王。庶孽,妾媵所生的子女。
⑥七国萌篡弑之谋:汉景帝时,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吴、楚、赵等七个诸侯王起兵叛乱,后被平。弑,古代臣杀君,子杀父母称为弑。
⑦武、宣:指汉武帝刘彻和汉宣帝刘询。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们曾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和权力。
⑧王莽:西汉末年外戚,逐渐掌握了皇权,并改国号为新。祚:帝位。(www.xing528.com)
⑨光武:光武帝刘秀,东汉开国皇帝。哀、平:西汉末年的两个皇帝。
⑪晋:指西晋。
⑫武氏:即武则天,名曌(zhào)。高宗皇后,后废中宗、睿宗,自立为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
⑬宋太祖句: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吸取了五代时期藩镇势力膨胀挟制君王的教训,召集将领宴会,劝他们广置田地,以享天年。将领们听了都很害怕,纷纷请辞,交出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
⑭几:微妙关系。
⑮审:周密。
⑯工于:善于。
【译文】
当初秦始皇消灭诸侯、统一天下时,认为周朝灭亡的原因在于诸侯的强大,于是就把分封制改成了郡县制。正当他以为从此可以不用再进行战争,皇帝的宝座可以世代相传时,却不料汉高祖在田野间兴起,最终推翻了秦朝的政权。汉朝建立以后,从秦朝孤立无援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于是大封子弟为诸侯王,以为他们是同姓王,血亲关系可以使统治世代相传而不致发生变故,不料吴楚七国却萌发了篡权弑君的阴谋。武帝、宣帝以后,逐渐分割诸侯王的封地,从而分散他们的力量,以为这样就可以太平无事了,不料外戚王莽最终篡夺了汉朝的天下。东汉光武帝对于西汉哀帝、平帝,曹魏对于东汉,晋朝对于曹魏,都从前代失败的原因中吸取教训,从而制定防范措施。但是,他们后来的败亡却都在他们所防范的事情之外。唐太宗听到将会有姓武的人来杀害他的子孙,就搜捕并杀掉有嫌疑的人,而武则天日日在他身边侍候,他却没有觉察。宋太祖见五代时期地方藩镇势力强大足以挟制他们的君主,便在统一天下后全部解除了武将的兵权,削弱他们的力量,以便容易控制,却没有料到他的子孙后来反而因此受困于敌国。上述这些帝王都有超人的智慧、盖世的才能,他们对于太平、动乱、生存、灭亡之间的微妙关系,考虑得非常详尽,也防备得很周密了,然而他们仔细谋划了这一方面,祸患却从另一方面发生了,结果招致动乱甚至灭亡,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人的智慧只能考虑到人事,却不能考虑到天意。良医的子女大多死于疾病,高明巫师的子女大多死于鬼祟。难道他们善于
救活别人,却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吗?实际上,他们在考虑人事上是聪明的,但在考虑天意上却是笨拙的。
【三段】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①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注释】
①遽(jù):马上,立即。
【译文】
古代的圣君,懂得天下后世的变化不是人的才智所能考虑周全的,不是法术所能控制的,因此不敢任意施展他们的智谋,只是积累最大的诚意,运用最高的道德,来迎合天意,使上天眷顾他们的品德,好像慈母抚养婴儿一样不忍心撒手不管。所以,他们的子孙中虽然有愚蠢、不成材的,足以使国家覆灭,而上天终于不忍心使它立刻覆灭,这才是考虑问题深远的人。如果自己不能迎合天意,却想用一点小小的智谋去控制和驾驭当前事务,还想让自己的子孙一定不会有危难和覆灭,这在情理上必然是说不通的,又怎会符合天意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