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台陈庭学:诗人游历的成都之旅

天台陈庭学:诗人游历的成都之旅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台①陈君庭学,能为诗。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④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⑤、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浙江天台籍人士陈庭学,擅长作诗。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相聚。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天台陈庭学:诗人游历的成都之旅

宋 濂

题 解

本文是一篇赠序,开篇先叙川蜀山水之奇,突出游历川蜀之难,引出庭学之能游,继而叙述自己之不能游,形成反衬,结尾更推进一步,强调必须探索“山水之外”的东西。全文主旨鲜明,一气呵成,是古代赠序中的典范。

【一段】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注释】

①剑阁:今四川剑阁东北大剑山、小剑山之间的栈道,是古代川、陕间的主要通道。栈道:在峭岩陡壁上搭木形成的道路。

②瞿唐:今作瞿塘,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奉节东。滟滪:即滟滪滩,瞿塘峡口的险滩。

③仞:古代度量单位,一仞等于八尺。

④悼栗:颤抖。

【译文】

我国西南部的山水,唯独四川境内最为奇特。然而,那里与中原一带相距万里之遥,陆上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水上又有瞿塘峡和滟滪滩之类的忧惧。骑着马行走,行走在大片竹林之间,山势高峻,接连走几十天,也看不到山峦的顶峰。站在高处往下俯瞰,陡峭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胆战心惊。从水路走,江中的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旋涡变化不测,船只稍稍偏离航道,就被撞成粉末,像泥土般下沉,沉船中的人便饱了江中鱼鳖的口腹。通往四川的道路是如此艰难啊!因此,不是做官而又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饱学之士,即使去游览了,也得不到精神上的享受,说不出个所以然;若非身强体壮者,到达之后,大多会老死在那里。那些喜欢奇山异水的士子,认为这是一件憾事。

【二段】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注释】

①天台:天台府,在今浙江天台。

②中书左司掾(yuàn):中书省下所设左司的属员。明朝中书省下设左右司。

③都指挥司:军事指挥机构,隶属兵部。照磨:都指挥司下属官吏,掌管文书宗卷。

④扬子云: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蜀郡成都人,西汉文学家。诸葛武侯:诸葛亮三国时蜀汉丞相,封武侯。

⑤射:射覆,酒令的一种。用相连的字句隐物为谜而使人猜测。(www.xing528.com)

⑥京师:首都。明初京师应天,即今江苏南京。

⑦侈:多。

【译文】

浙江天台籍人士陈庭学,擅长作诗。他以中书左司掾的身份,屡次随大将北征,立有战功,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到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又是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凡历代英雄豪杰战斗和驻守的遗迹,诗人文士游览登临、饮酒射覆、赋诗吟咏的地方,庭学都一一游览。游览之后,就一定会写诗抒发感受,记录景物、时世的变迁,因此他的诗歌在入川以后越写越好。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相聚。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语气更加豪壮,志趣更加高远,这大概是因为得益于川蜀山水吧。

【三段】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注释】

①四方兵起:指元朝末年群雄四起。

②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指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明朝。圣主,指朱元璋。宇内,天下。

③耄(mào):年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译文】

我内心很是惭愧,我年轻的时候,曾经立志要周游天下,因学业未成,不得空闲。到了壮年能出游的时候,四方战乱,没有地方可以落脚。及至当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四海一家,而我却年老力衰。想要像庭学那样去游历,还能实现吗?

【四段】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释】

①颜回、原宪:都是孔子的学生。颜回居陋巷,安于求学,深得孔子赞扬。原宪,字子思,孔子死后隐居乡野,安于贫贱。所以后代常常拿颜回、原宪代指安于贫贱,不改操守的读书人。

【译文】

然而,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大都常年居住在陋室,由于很少与人往来,以致杂草遮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向和意气却始终很充沛,好像他们胸中足以包容天地万物。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有超出山水之外的东西吗?庭学回去之后,试着从这方面探求一下,如果有什么收获,请告诉我,那样的话,我将不只是惭愧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