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解
本文是庆历年间,作者在读了友人曾巩写给他的《怀友》一文后所作。通过叙述孙侔(móu)和曾巩言行的一致和志趣的相似,表现朋友之间的志同道合,情深意笃及互相慰勉。全文运用陪衬手法,处处以孙侔陪说曾巩,交互映发、参差错落,“淡而弥远,自令人回味”(吴楚材、吴调侯评)。
【一段】
江①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②,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③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④,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⑤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注释】
①江:指长江。
②子固:曾巩字子固。
③淮:淮河。
④正之:孙侔字正之。曾客居江淮之间,立誓不仕。
⑤辞币:书信和礼物。
【译文】
长江之南有一位贤人,字子固,他不是当今世俗所说的那种贤人,我仰慕他并和他成了朋友。淮河之南有一位贤人,字正之,他也不是当今世俗所说的那种贤人,我也仰慕他并和他成了朋友。这两位贤人,足不曾相互往来,口不曾相互交谈,也没有相互交换过书信和礼物,他们的老师和朋友,难道都相同吗?我考察过他们的言行,他们彼此间的不同之处竟是那样少!我说,这是他们学习圣人的结果罢了。他们学习圣人,那么他们的老师和朋友必定也是学习圣人的。圣人的言行难道还会有什么两样吗?所以他们的相似也就是必然的了。
【二段】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①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②而后已,正之盖亦尝云尔。夫安驱徐行,轥③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④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注释】(www.xing528.com)
①不予疑:“不疑予”的倒装。予,我。
②扳(pān):通“攀”,援引。中庸:是儒家奉行的道德标准。不偏为中,不变为庸,泛指不偏不倚,循规蹈矩。
③辅(lìn):车轮,这里用作动词,驾车前行。
④从事于左右:跟随他们去做。
【译文】
我在淮南,向正之谈起子固,正之不怀疑我的话。我回到江南,向子固说起正之,子固也很认为我的话对。于是我又发现这些被人们视为贤人的人,不仅言行相似,又是互相信任的。子固写了一篇《怀友》送给我,文章的大意是说要互相援引,以期最后能达到中庸之道的境界,正之也曾经这样说过。像驾车缓缓地前行一样,逐渐走向中庸的门庭,然后升堂入室,达到中庸的最高境界,除了这两位贤人还有谁呢?我过去不敢说自己必能达到这种中庸的境界,却也愿意跟随着他们努力去做,在他们的帮助下朝着这个境界前进也是可能的。
【三段】
噫!官有守①,私有系②,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③,且相慰云。
【注释】
①守:职守,工作岗位。
②系:牵制。
③警:警策,勉励。
【译文】
唉,做官的有自己的职守,个人也有私事牵绊,我们朋友之间不能经常相聚,我写了这篇《同学一首别子固》,用它来互相勉励,又互相安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