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性
听课时,听课者总是会带着想要达到的目的而去,如:为什么要听课?听什么样的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对听课者而言,听课不应该是盲目的,而应该是有着清晰而具体的听课目的。听课者要根据听课的目的来选择时间、地点和对象等,并有选择、有侧重地听一部分课或学习一部分内容,例如,同一备课组教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互相听课,一起探讨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内容的处理。老教师指导新教师的听课,主要是发现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其分析,指导其改进。新教师听课主要的目的就是观摩学习,重点看讲课者是怎样教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突破的,板书是如何设计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是如何运用的,课堂气氛是如何活跃的,等等。同时,新教师要学会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参考运用这些讲课的方法。
2.选择性
听课者应该明确听课不是为了完成学校所布置的任务,而是为了教师今后的发展。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课就意味着选择,例如,新教师要学习有经验教师的教学艺术,就应当根据这些有经验教师的风格与特点,有选择地长期听课学习。学校教研员要对新教师进行培养和考核,就会选择听新教师的课;要推荐教师参加优质课比赛,就会听部分优秀教师的课;要了解课堂教学的现状,就会不打招呼地随机听课;要研究某一学科专题内容,就要求所有参与研究的教师共同听课研讨。
3.指导性(www.xing528.com)
绝大多数听课活动在听课后要形成个人或集体的认识和意见,而且在全部听课活动中,上级对下级、领导对教师、专家对教师及学校内部的公开课和研讨课等占大多数,形成的评价要以一定的方式反馈给学校或教师本人。这必然要求听课者本着真诚、谦虚、实事求是、解决问题、共同学习的态度,提出一定的指导性意见、要求和改进措施等。
4.理论性
听课时,听课者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这些“仁”与“智”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听课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需要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新的教学思想与理念来支撑。听课者即使听本专业以外的课,也要能听出一些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这本身就需要听课者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基础。在听课的过程中及听课后,听课者要进行一些思考分析,要对讲课者做一些中肯的、有建设性的评价。这都需要相关的理论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