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动课堂中关系形成的促进要素

互动课堂中关系形成的促进要素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次,合理的点评是互动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互动教学的全面、充分以及与学生互动激情的延续,例如,淮师一附小张虹老师讲授的《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的教学片段。但是,互动教学课堂不应成为学生“自由”学习、无节制的课堂,而是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互动课堂中关系形成的促进要素

1.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

不同的教学方法对课堂互动的设计和要求是不同的,选择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互动实效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合理的教学设计、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有趣的情境教学、生动具体的课件示范,都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互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当然,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通过教师实现的,能否实现互动还有赖于教师课堂活动的实施。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了解“学情”,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实际需要的学习目标。这一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就是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出发,在摸索清楚学生的需求以后,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架好从已知迈向新知的桥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机会。

其次,合理的点评是互动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学生会逐渐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在与教师的互动中,针对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其基本的诉求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评价。而此时,教师要对学生的互动热情与思考精神予以鼓励和赞许,尤其是对那些回答错误的学生更应在给予其正确答案的同时,使其感觉到回答的最大价值在于是否经历了思考和探索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互动教学的全面、充分以及与学生互动激情的延续,例如,淮师一附小张虹老师讲授的《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的教学片段。

课前积累:自由读、指名读。

师:“你们觉得儿歌中的大白鹅是怎样的呢?”

生1:“骄傲的。”

师:“瞧,他多棒呀!一下子就说对了,那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1:“它总是仰起头,瞧不起别的小动物。”

师:“是的,你很会读,你能自己做动作边读边演吗?”

生1高兴地自读自演。

全体学生加动作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可不要学大白鹅这么骄傲哦!好,请同学们趴下休息,准备上课。上课,起立!”

全体学生起立。

师(竖起大拇指):“你们真像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

(1)读题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一起朗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

(2)讲读课文。

导读第一自然段。

师(画一座高山):“看,老师画了一座高高的山。那么,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哪里呢?朗读第一自然段。”

全体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们能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到它们的家吗?”

生2积极举手,将小松树和大松树贴到黑板相应的位置。

师:“是呀,小松树长在山上,大松树长在山下。你贴得很正确,看来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就会有发现。”

师:“同学们觉得小松树长得怎么样呀?”

生:“很矮、很小。”(www.xing528.com)

师:“大松树呢?”

生:“很高、很大。”

师:“大家说得都对,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吧!”

全体学生再次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有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什么呢?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捧起书,自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什么?”

生:“(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师:“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怎么样?”

生:“长得很高。”

师:“它为什么认为自己长得很高呢?”

生:“因为它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师:“你们真会读书,你们在用书中的内容作为自己回答的依据,真好啊!猜猜看,小松树能看到什么?”

生:“它能看到大海和房子。”

此时,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判断,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小松树看到的大海和房子与在别的地方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生:“原来在别的地方也能看到大海和房子。可是小松树站得高,所以它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大海,看到的房子都变得很小了。”

师:“是的,你们思考得很全面啊!”

…………

在上面的教学中,教师不吝啬自己的赞美,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馈,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调动了课堂整体的参与性。当学生的回答与正确答案不符的时候,教师也并没有“一刀切”,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顺势引导,帮助学生在原有答案的基础上,将其回答合理化、规范化,让学生有了再思考的过程。这样呈现的课堂才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

最后,教师要借助课堂反思和总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我会学”向“我学会”转化,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教师要在教完每一节课之后带领学生梳理和回顾这节课所讲的内容,例如,教完《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后,教师询问学生:“学了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知道人类还有哪些‘老师’吗?”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不仅是对学生所学内容的回顾,还应该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拓展,并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但是,互动教学课堂不应成为学生“自由”学习、无节制的课堂,而是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运用恰当的课堂互动策略

在课堂中,运用恰当的课堂互动策略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互动策略主要掌握在教师的手中。因此,为了保证课堂互动的顺利进行,除了建立合理、积极的教师期望,实施尊重学生地位和尊严情感策略,准备充分的教学设计,以及执行及时有效的课堂提问等教学策略以外,还需要教师实施良好的管理策略作为保证。这种策略包括维持有序的课堂纪律,建立良性的课堂竞争和有效的课堂合作机制,等等。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良好的管理策略更能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课堂活动,例如,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初期普遍缺乏良好的纪律意识,又特别活泼好动,如果教师不加强相应的管理,那么,课堂就会出现无组织、混乱的现象,就连基本的教学环节也会无法进行。此时,教师可以运用课堂竞争和合作,这种措施的实施既包括纪律、回答问题等常规行为,又包括尊重竞争对手,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竞争热情并将其转化到学习中。

3.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的发现者和探索者,都迫切需要别人的支持和鼓励,尤其是来自教师的肯定。但是现实中每个学生的发展又是不均衡的,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性。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立不同的达成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并通过学习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后续的学习,形成积极、良性的循环。

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这样做不仅要坚持差异化发展,还要力求缩短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的共性问题,使学生都能获得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