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学习:激发潜能,转变方式

学生学习:激发潜能,转变方式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是富有潜力的发展中的人,意味着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蕴藏的巨大潜能,关注学生学习中的生命状态。新课改的要点之一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从传统的被动学习向自主、合作、探究式的主动学习转变。以学生为本的学习主体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学习者总是怀着一种心理矛盾渴望发展和学习,所以说学生具有学习的潜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学习:激发潜能,转变方式

1.学生与新课改下的学生观

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可塑性

北京师范大学崇德教授赋予了学生全新的定义:学生活的知识、学生存的技能、学生命的意义。这个定义完全诠释了新的学生观,即努力培养和建构知识、能力、人格型的学生。

新的学生观基于以下基本理论:学生是人;学生是富有潜力的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体个人。

首先,学生是人。学生是独立存在的、具有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支配的附属品,也不是容器。叶澜教授指出:“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这是一个明白到不能再明白的事实,是每一个活着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朴素真理。”将学生真正当人看,这就意味着在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还必须将学生视作主动的、积极的、有进取精神和创造性的学习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还给学生自由想象与创造的时间和空间,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如果在教学中漠视学生所具有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把外部知识强制灌输给学生,那么学习就会成为没有快乐的“苦差事”,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学生无法从中找到自我生命的力量、自我存在的价值。这样的教学也会因缺乏活力而难以持久。

其次,学生是富有潜力的发展中的人。事实上,人是未完成的存在,也是非特定化的存在。人的生命处于一种不停息的变化之中,每个人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生命是一个特定的旅程,人永远处于生成发展之中。因此,一方面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尚待开发,其身心发育还不够完善,需要教育者科学、合理地开发、发掘;另一方面学生又是具有一定能力并享有一定权利的主体,同时他们也具备行使这种权利的能力。成人不仅不能剥夺或者代替他们行使其权利,相反还要给予其应有的尊重和适当的保护。学生是富有潜力的发展中的人,意味着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蕴藏的巨大潜能,关注学生学习中的生命状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用僵硬的框架束缚学生,而应自觉地将“让每个孩子都实现成长”作为自己的教育信条。尽管孩子有自己的不完善,但那也是一种独特的美!

再次,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不同的样子。法国大教育家卢梭认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替代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因此,一方面学生时代是人的生命历程中最富生命活力,生命色彩最为丰富斑斓,生命成长最为迅速、最为重要的时段,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定义为“成人期”的准备,相反,必须肯定其作为人完整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具有的价值;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学生有着和成人不同的价值观、精神诉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时,我们还必须承认和接受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这意味着教师应该懂得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尊重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和独特体验,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身上蕴藏着的丰富、独特的发展资源,并能引导每一个学生体验到生命的独特。

最后,学生是具体个人。尊重每一个学生,不仅是理论上的思辨,还需要现实的认识基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早已提出:“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他还指出:“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的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日本著名学者佐藤学也谆谆教导:“教师常常爱用‘大家’来称呼学生,但是,在教室里并不存在‘大家’,存在的只是有自己名字和容貌的一个一个的学生。”但是,就中国目前教育学理论的现状来看,在有关“人”的认识上,主要缺失的是“具体个人”的意识,需要实现的理论转换是从“抽象的人”向“具体个人”的转换。

“具体个人”观念的确立意味着我们对“人”的认识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人的生命是在具体个人中存活、生长、发展的;每一个具体个人都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个体生命是以整体的方式存活在环境中,并在与环境一日不可中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构成中生存与发展的;具体个人的生命价值只有在各种生命经历中,通过主观努力、奋斗、反思、学习和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创建和实现,离开了对具体个人生命经历的关注和提升,就很难认识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体个人是既有唯一性、独特性,又有人之普遍性、共通性的,是个性与群性具体统一的个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没有学生个性的培养,我们很难说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无论是知识的建构,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都需要个性的体现。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师生的沟通与交流。

2.学习与新课改下的学习观(www.xing528.com)

学习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学习是自我概念的变化,是价值与潜能的实现。这是一种对真理的追求过程。

新课改的要点之一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从传统的被动学习向自主、合作、探究式的主动学习转变。这必然引起整个学习观的转变。

(1)以学生为本的学习主体观。

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是机械的接受式学习,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内容的组织、学习方式的选择等方面不是依据学生的个性、需要和兴趣,而是由教师主观决定的,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学习者总是怀着一种心理矛盾渴望发展和学习,所以说学生具有学习的潜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改下的学习观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和能动作用,主张学生不是被动消极的客体,而是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应是“我要学”而不应是“要我学”。

(2)全面发展的学习目的观。

以往的学习观念片面追求升学率,以知识的获得为唯一目标,忽视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新课改转变了传统过分注重知识的理念,在关注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同时,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关注学生日常生活能力和人文素养方面的发展,让学生感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学会领悟生命的意义。知识是工具、手段,发展是目的。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

(3)综合化、生活化的学习内容观。

新课改倡导的学习内容不仅是单一化、理论化、体系化、抽象化的书本知识,还包括来自社会生活和自然中的知识,主张学生学习的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学生学习的是综合化的内容。首先,学生不仅要学习间接经验,也要学习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互为基础、互相促进,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是全面的学习。在学习内容上既要重视科学性内容的学习,也要重视人文性内容的学习,坚持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融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