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过程,还涉及诸如生生互动、师师互动等多种互动过程,是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立体互动合作。
1.师生合作教学
师生合作教学是以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为基础的。它的特点在于特别注意诱导学生学习,特别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劳动。在合作教学中,师生合作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方面。教师与学生同属于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因素,其间的交往互动构成教学活动的统一体。作为教学活动参与因素,教师与学生各有其独立的角色与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讲课者主要是教师,但又不拘泥于教师;学习者主要是学生,但也不拘泥于学生。从信息交流的角度来看,师生互动关系主要有四种。
(1)单向式。
单向式是一种传统的交流模式,即把教学看成教师将信息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是信息源,学生是接受者。其特征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单向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对信息进行整体把控,并将信息同时传给尽量多的学生;而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即缺少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
(2)双向式。
双向式是把教学看成师生之间相互作用获得信息的过程,强调双边互动,及时反馈。双向交流的优点是教师可以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时发现自己和学生的错误与不足,适时改进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而缺点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只涉及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交流,缺少学生与学生的信息交流。
(3)多向式。
多向式是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掌握知识,并寻求共同发展的活动,强调多边互动。多向式的优点是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广泛交流,集思广益,是民主化教学和教学社会化的有效教学形式;而缺点是对于教师来说,课堂管理的难度会相应增大。
(4)环式。
在这样的教学中,交流渠道越多,教学就越民主。环式的优点是有利于班级内部社会心理气氛的改善,对学生社会技能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而缺点是这种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花费的时间也较多。
合作教学认为,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交流,其间必然涉及上述四种信息互动方式。这四种信息互动方式各有其用,缺一不可,可以形成一种网状的立体互动模式。
2.生生合作教学
生生合作教学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为基本特征。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往往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视为教学中唯一重要的关系,认为学生之所以能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主要是取决于与教师的互动。国内目前不少学者将教学概念仅仅理解为“师生双边活动”,这种观点实际上就是上述思想的折射。生生合作教学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相互作用的弊端,着眼于生生之间互动的变革,将合作性的团体结构纳入了课堂教学,构建了以生生互动为基本特征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群性的协同发展。
通常认为,组织学生学习的情境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竞争性的学习。在这种学习情境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同伴目标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即别人的成功意味着自己的失败,反之亦然。第二种是个体性的学习。学生各自朝着既定的目标进行独立学习,而不必管其他人学得如何。第三种是合作性的学习。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沉浮与共”的关系。合作教学认为,合作性的学习,即合作学习是这三种学习情境中最重要的一种,也是目前运用得最少的一种学习情境。从一系列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课堂活动的主流应当是学生的合作活动。
生生合作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有学者指出,将来的学生很有可能需要获得比现在多得多的小组集体工作的经验,其办法是合作教学和共同解决问题,这将使他们得以完成未来新的事业。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可由4~6名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的影响。具体实施的过程如下。
(1)分配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之初,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要求、评价的标准(既注重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又关注个人的学习成果情况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2)合作探究。(www.xing528.com)
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其间,教师要在组内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教师不仅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多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3)全班交流。
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注意了解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另外,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方法。
3.教师合作教学
教师合作教学是指教师以教师团队为组织,为完成共同目标,分工合作进行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它旨在通过在实践中合理配置、科学开发教师资源,或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的途径,促使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教师在团队中保持着合作性互动,以同伴支持、价值共享与反思对话为基础,开展专业切磋、协商、交流和合作,一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从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上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因此,只有积极建立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让每一位教师尽快掌握现代教学的各种理念,调动每一位教师的资源和才智,才能打造出一个能相互合作、相互支持、资源共享、平等交流、共同发展的团队,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1)合作备课。
合作备课是由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组织的以优秀教师为主导的教师共同参与研讨的教学准备活动。它一般包括备教育理论、教材教法、学生生活、学生学法等内容,是对课堂教学进行的全方位设计,是教育教学的起始工作。合作备课的重点应是构建开放的教学形式,研究以师生交流为中心、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教学过程。因此,为完成教学目标,合作备课要按照教学环节,设计学生需要进行的自学、讨论、反思、探究、实践、总结等活动,研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启发、引导、辅助、激励学生的方法或手段。
(2)观摩教学。
观摩教学是由年级组、教研组和课题组组织的教师之间互相借鉴、合作探究的一种教学活动,一般包括听课、评议、反思、交流、研讨等程序。观摩教学的类型包括:名师展示课、教研组听评课、不同学科观摩启发、个人自我观摩和反思、共同“研课”。
(3)合作上课。
合作上课是由年级组、教研组和课题组组织的以名师为主导的两三个教师围绕一个中心同上一堂专题课的上课形式。
(4)合作活动。
合作活动是由年级组、教研组和课题组组织的以名师为中心的两三个教师共同组织、合作指导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课题。它包括合作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合作组织活动课、合作组织课外活动、合作组织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等。
(5)合作教科研。
合作教科研是由教科室和课题组组织的以名师为中心的几个教师分工合作开展的课题研究和科研交流活动,它是培养学者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教师合作教学的全过程,是一个由观摩到创新、由交流到探究、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师反思感悟和素质提升的过程。它在提升个人素质的同时,发挥了团体优势,从群体和个人两个方面为师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做出了贡献。目前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教师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实施,为教师合作教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