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上课程和课程设计的相关概念解析,有效课程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求教师在基础教育阶段提升课程设计能力,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设计促使学生成长的英语课程。事实上,新课程背景下中学阶段较为成功的英语课程设计屡见不鲜,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初步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有些学校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原版书阅读,开展“中学英语原版书阅读”课程化建设,还有学校进行分级阅读课程设计,依据学情提供多种支架;另有学习充分利用网络和媒体资源,进行“中学英语听说课程建设”或者“主题意义引领下的阅读资源建设”等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也有学校开展英语学科戏剧课程。教师角色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逐渐转为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努力探索如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可选择的课程菜单。
在诸多实践探索的背景下,如何开展有效课程设计这一问题值得思考。王蔷等依据泰勒课程设计理论提出课程设计要在目标确定时考虑学生的需求、社会的期待和学科专家的建议;选择有利于学生兴趣养成、思维发展、信息获取、态度形成的经验;并组织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的经验;依据学生的发展状况评价课程效果[11]。本节将探讨有效课程设计可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旨在引发教师对课程设计在学理层面的关注与思考,进而提升一线教师课程设计的能力和课程的效果。
(一)以国家教育政策为纲领
以国家宏观教育政策为纲领是课程设计的首要原则,教师在设计课程时不能仅仅只是关注语言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而是要明晰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什么?是否能够有效促使教育目的的达成?课程目标是否与国家宏观语言政策统一?
《课标》中明确提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英语课程设计首先指向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切实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同时,课程设计者要考虑教育的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因素,使得课程设计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体现外语课程对学生思想和意识的影响[13]。以校本课程设计为例,其目标应与国家政策、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保持一致,使得基于课程的语言学习服务于学生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
(二)以诸多学科理论为指导
明确的课程目标有效地保证了课程设计的起点和终点,回答了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学习过程和最终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的问题。但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实施与评价等一系列课程设计的过程需要在诸多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完成,课程设计者跨学科理论知识是科学、系统、优质课程设计的必要条件和理论基础。课程设计者应了解语言学对语言本质的描述,二语习得对语言发展的研究、教育学对培养和发展人的教学本质和教学规律的阐释、心理学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等多领域的理论学习。基于多学科理论指导,教师能够形成对外语教学的认识,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更好地把握学生语言习得的促进因素,关注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风格,在此基础上整合筛选课程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提升有效的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例如,教学法相关理论对于课程设计中学习活动经验的选择方面作用尤为重要。我国的语言教学深受教学法相关理论逐渐发展的影响,经历了结构大纲、功能—意念大纲、任务型大纲的发展过程。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国内学者龚亚夫提出可选择性的课程模式,通过多元任务大纲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多元任务,以任务活动驱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参与度和积极投入[14]。基于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学习,课程设计者通过设计真实、依托于生活情境的活动任务,为学生语言运用的交际情境,辅助学生在真实复杂情境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迁移运用语言,实现从知识到能力到素养的提升。《课标》中提出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丰富课程活动设计。这就要求课程设计者从认知的角度关注学生在大量的基于语境的任务中接触语言,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可参与的活动任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和逐渐形成能力的学习过程[15]。(www.xing528.com)
再如,心理学相关理论在外语课程设计中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以动机心理学研究为例,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动机是英语学习的关键要素之一,课程设计者可以依据动机理论进行课程设计,从内容选择和活动设置等方面关注对学生动机的有效激发。另外,有些学校开始英文动画电影赏析课程,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并融入新媒体背景下多种资源,借助信息技术,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动画电影课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和学习风格,在二语习得相关理论指导下进行有效的课程设计。
(三)以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为起点
有效课程设计的第二个原则即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为起点,《课标》中也明确提出英语课程应遵循多样性和选择性原则,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学习特点以及未来发展的不同需求,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16]。该课程设计原则要求课程设计者从学生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提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教师在课程设计初始阶段要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语言水平,或者是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亟须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设置分层教学目标、知识内容,开展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有效课程设计以满足学生的目标需求和心理情感需求[17],促使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内在动机上[18]。
然而,就高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而言,在实践层面存在着课程设计与学生需求不一致的现象,有些教师局限于对课程开发的关注,却忽略了课程设计过程中对教学实际情境的分析和对学生实际问题需求的诊断,最终导致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质量大打折扣,课程设计真正的意义未能体现出来[19]。所以有效课程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实际学情特征,通过有效课程设计提供指向学生能力、策略、素养发展的学程,即课程。
例如,北京市某学校高中学生三分之二来自北京市各个地区,学情构成极为复杂,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弱这一现象尤为凸显,这一问题和高考听说考试的发展趋势之间呈现巨大的差距,因此该校从学生实际问题和发展需求出发,特别设计了听说课程以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该课程设计很好地遵循了以学生实际需求和能力发展为起点的原则。再如,有学校通过设计演讲课程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将语言知识转化成运用语用能力,有逻辑地进行有意义的表达。该课程既能够提升学生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写作、公众演说、跨文化交际、批判性思维、捕捉信息以及调查研究等综合能力。
(四)以多元评价手段为保障
课程评价应被视为课程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不是结果,课程评价为课程的优化和完善提供有效的支持[20]。多元评价手段是有效的课程设计的保障,课程设计者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的效果、可接受性几个维度设计评价量规,通过访谈、问卷、课堂观察等多种手段收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质性数据,以检验课程设计、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活动任务等具体实施的效果,诊断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优化设计,寻找更好的方法,提升课程的有效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