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科技与影视美术制作的融合与创新

高科技与影视美术制作的融合与创新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科技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高级科学技术。高科技在电影、电视领域中的引进和渗透,使影视制作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和深远影响。电影高科技的发展无疑对电影特技、影视场景、化装等的技术制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传统的设计和技术制作的基石上,发展新的、创造新的奇迹。

高科技与影视美术制作的融合与创新

科技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高级科学技术。高科技在电影电视领域中的引进和渗透,使影视制作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和深远影响。

1979年,美国影片《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中首次采用了计算机技术,体现了卢卡斯想象的宇宙世界美术师、特技师们设计并制造了各种各样功能新奇、形状怪异宇宙飞船太空站,营造了神奇、奥秘的宇宙空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场景气氛”,展现了人们只有在幻想中才会出现的瞬息万变的太空景象和星球之间飞船大战的壮观场面。这部电影轰动了世界影坛,创造了当年美国票房的最高纪录。

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于1993年拍摄了被称为“高科技的奇迹”的电影《侏罗纪公园》,启用了乔治·卢卡斯创建的工业光魔公司(ILM),采取电脑绘画技术创造了1亿4000万年前的恐龙时代,在银幕上实现了人们梦寐以求的让恐龙复活的梦想,创造了一个恐龙世界的神话

1997年,轰动一时的大制作电影《泰坦尼克号》(导演:詹姆斯·卡梅隆)采取了计算机合成技术(CG),片中有400多个合成镜头,他发挥电脑数字技术的魅力,结合传统电脑特技,创造了数字船、数字海、数字人。该片“在全球掀起了电影史上罕见的票房狂潮”,被称为“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讲述戏剧性故事的典型范例”。

又如20世纪80年代拍摄的《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导演:罗伯特·泽梅斯基),运用电子合成技术,使真人与动画融于特定的真实场景中,在动画世界里,真人(演员)可以运动自如并与动画人物和动物形象自由交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电影银幕形象。

1995年,迪士尼电影公司花费4年时间拍摄了电影史上第一个全部电脑制作的三维动画片《玩具总动员》。

2000年,我国电影《紧急迫降》中运用电脑合成技术、三维动画等高科技手段,拍摄了近40个高难特技镜头,同样取得令人惊叹的艺术效果,开创了我国电脑特技的新天地。

再有如影片《阿甘正传》《大白鲨》《第三类接触》等,都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拍摄特技镜头的出色作品。

电脑合成、电脑绘画技术、三维动画及其他电脑特技技术越来越得到电影人的重视并在电影或电视剧创作中被广泛应用,取得了技术上奇迹般的效果。以上列举的几部影片,无一例外地都获得了最佳视觉效果或特技等技术奖。

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讲:“过去,思维、语言、文字、推理加在一起创造了我们的文化。但是现在又要考虑加进一个新的东西,就是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文化的一个手段、一个工具,要加到思维、语言、文字里面去。”他接着又说到电影,“有了剧作家写的电影剧本,就能通过电子计算机和光电技术、声电技术,制造出电影来。开始时也许是电子计算机制造背景,人物动作还是真人演员拍摄,然后如同前一节讲的综合成片子。也许最后真人拍摄的部分逐步减少,主要是计算机造电影了。这就使电影导演从拍摄工作的局限性中彻底解放出来,大大地扩展了他的创造能力,促使电影艺术向前发展”。[14]

钱学森的看法很有预见性。

电子计算机以其神奇的魔力和功能,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影视制作领域,改变着制作方式和银幕、屏幕的面貌。如果说电影或电视突破了时间的限制性,插上了翅膀,任凭影视创作在时间和空间中自由地翱翔,那么电子计算机进入影视领域,广泛地参与影视制作,就使其插上了高科技翅膀、想象的翅膀,实现了技术制作上的再次腾飞。

从电影和电视的发展历史来看,既是一部时空艺术发展历史,也是一个影视技术不断革新、发展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革新影响着制作方式和表现手段的丰富和发展,带来电影思维方式及审美观念的变化。

电影从形成时期到成熟时期经过了近50年的发展历程,成熟期的主要标志之一是电影理论、视听语言的形成;之二是电影声音和彩色电影,即形象元素和技术元素的形成和完善。电影声音和彩色的出现在电影发展史上意义非同一般,从“伟大的哑巴”到有声,从20世纪20年代的科技水平来讲,也可以称为“高科技”了。电影声音的出现无疑是一场革新,电影可以运用声画对位、声画同步、声画分离等方式,把声音与画面结合,电影从此成为声画艺术,成为名副其实的时空艺术。彩色电影的出现,使电影掌握了最重要的造型表现手段,色彩与光线、运动、空间、环境构图等,共同构成了电影的完整无缺的造型手段体系。

我们讲电影美术是具有艺术创作和技术制作双重性任务的造型艺术,电影美术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电影高科技的发展无疑对电影特技、影视场景、化装等的技术制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传统的设计和技术制作的基石上,发展新的、创造新的奇迹。

电子计算机的神奇能力和其魔幻般的模拟技术,说到底,对于影视艺术创作来讲,“高科技”就如钱学森所指出的是一种手段和工具。高科技手段和技术主要运用在电脑特技方面,它比之传统的特技合成、手操纵的模拟技术,在范围、功效、作用、逼真程度等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水平。

最早运用电子计算机于电影制作的,要算美国导演乔治·卢卡斯创建的ILM公司。“它是专为拍摄电影提供高科技服务的一个特技王国,它拥有80台硅图像超级计算机,几乎垄断了好莱坞全部的电影特技制作,并由此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对传统电影技术来说几乎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奇迹。”[15]

1977年,卢卡斯导演的轰动一时的《星球大战》是利用高科技手段拍摄的出色的科幻片,片中出现了众多奇异的银幕形象,如机器人外星人、公主、传教士、人形怪兽、手执电光剑的武士以及帝国飞船,各式各样的飞行器、大型空间站,奇形怪状的机关、仪器等,在这宇宙空间中的种种场景、人物、机器怪物等形象,完全是地球上和人类历史上不存在的或人类未曾见过的,而是来自于影片创作者的想象和幻想,首先由美术师、特技师的奇思妙想设计出原型,再由电脑合成、制作完成的。一句话,是由人脑指挥电脑来完成的。

该片有900多名专家参加了拍摄工作,采用了360多种特技,片中的情节在星球之间的宇宙空间展开,庞大无比的空间站的逼真效果、太空飞船追逐激战的壮观场面、外星人格斗的特技镜头等让观众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该片在美国影坛掀起了一股“电影特技热”,曾创下了4亿美元的高额收入,成为20世纪70年代票房收入最高的八部影片之一,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全部技术方面的奖项。

被誉为“遗传工程的神话、史前生物奇迹”的电影《侏罗纪公园》改变了人们过去只能在博物馆里面对巨大恐龙化石模型,想象这些巨兽活着生活模样的情况,现在几头巨大的活恐龙正从银幕向人们一步一步地走来。这种激动人心的传奇景象和形态各异的巨兽形象的制作任务主要是运用电脑绘画方式创造出来的。

影片中有六种不同种类的恐龙,最大的身高20英尺,“是ILM公司的50多位电脑绘画专家、工程师、木偶师等辛勤工作了整整一年半,动用了价值1500万美元的技术设备才完成的”。

ILM的科技精英们要让他们创造的恐龙像真的猛兽那样在银幕上追逐、厮杀。年轻的电脑动画师、ILM的超级奇才史蒂夫·威廉姆斯经过了两个多星期的艰苦工作之后,在ILM公司的超级绘画计算机上,绘制出了一个长达10秒钟的恐龙运动特写镜头,这意味着他要绘制出240幅电影画面草图,并在每一幅草图上都要画出恐龙的三视图,甚至标出每一块骨骼的位置,其过程之艰辛、繁琐就可想而知了。正是在此基础上,ILM由里至外地创造了他们自己的恐龙:先是在已有骨骼上附上肌肉,然后根据日照的明暗程度给它上色,最后再通过皱纹鳞片和一些泥土对它进行细致的调整。终于,一头足有二层楼高的恐龙从银幕上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只见它两眼冒出凶光……[16]

从以上介绍我们不难看出,电脑动画美术师是银幕恐龙形象的原创作者,是美术师借电脑之手设计并制造出来的。另外,电脑绘画技术所创造的形象和银幕效果是极其逼真而完美的,但又是很艰辛而费时的技术制作。

美国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拍摄的,被誉为“电影史上最昂贵的影片,但无疑也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影片之一”的影片《泰坦尼克号》,在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电影制作上具有与前两部影片不同的特点。全片共有400多个采取CG(电脑合成)制作的镜头,其数量和规模超过以往任何一部影片。该片采取传统特技与电脑特技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了电脑数字技术,制作了数字海、数字船和两千多个数字人。

为了使这艘给人类带来欢欣与震惊世界的悲剧的“梦之船”再现于银幕,该片的特技美术师和技师们共建造了大小不同比例的4个“泰坦尼克号”船的模型及若干小的模型。据有关材料介绍:“最大的模型长达236米,相当于横贯两个半足球场,重约500吨,船体高出水平面14米,4个烟囱高16.5米,从水面到烟囱顶部差不多有10层楼高。”这个船的模型基本上是按船实际长度的1∶1比例略小些制作的,这样庞大的特技模型船在电影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一位研究“泰坦尼克”事件的资深学者,肯·马歇尔说:“当我第一次在巴亚片场看到‘泰坦尼克’的模型时,我仿佛是通过时间隧道回到1912年,它就在那儿,像刚下水一样。”[17]

影片中拍摄的大船在航行中的全景和大部分船体的镜头则是用另外的按1/20的比例制作的模型拍摄的,这个模型船长有14米左右,两侧有2000个左右的舷窗、20艘救生艇并有20支桨,每个放救生艇的吊臂是可以活动的。

“最让人望而生畏的工作是在船壳:他们用木板制作了船壳,在每颗螺丝钉的位置上打一个小孔,然后让工人用小锤子把很细的钉子打进去,总共有10万颗钉子……[18]

这种繁而又繁的制作都是为了达到高度逼真的效果和质感所做的必不可少的工作,为的是与数字船合成后及镜头近距离拍摄时不露破绽。

除了以上传统的模型制作外,该片还使用了一种三维数字仪设备,制造出与传统模型船一模一样的“数字船”。影片成功之处是使不同技术制作方式、不同种类、形形色色的模型在银幕上的不同情节、不同角度、不同的场景气氛的合成和体现中完美无瑕并在观众的观察和印象中是一艘船。

在这部影片中最具挑战性的电脑特技制作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制造的“数字海”和在模型上出现的众多活动的“数字人”(乘客)。

数字人主要用于拍摄1∶20比例的模型船上,如在航行中甲板上漫步的乘客,沉船时从高空往下坠落的人、起锚时船上挥手告别的人群等。

据统计,在所有镜头中共出现了上万数字人,最极端的一个镜头中,有将近一千个数字人,而另一个镜头中,一名数字乘客的高度占了整个画面的1/3。从技术上讲这项工作是一次突破,在电影中第一次用数字技术代替真人表演。《泰坦尼克号》证明,数字技术不仅可以用来制作外星人、飞碟和火山,它还可以用来模拟我们的日常生活。电影观念中最神圣的领域之一——人的表演,第一次受到了侵犯。

在这部影片中美术师拉蒙特不仅参与了特技模型的设计,主要承担了该片全部内景的设计和搭建,如豪华的贵宾套房、高达三层的楼梯头等舱餐厅、三等舱的跳舞场景等。

从以上介绍的该影片的制作情况,我们不难看出:要把各种类的模型,数字船、数字人、数字海与制片厂内搭建的船舱内景与影片中场景需要的冰山背景、不同时间、地点的天空景色,还有最重要的演员扮演的角色在其中的动作等形象合成于电影镜头画面里,呈现于银幕上,乃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相互交织的生成技术和制作的过程。

在实际操作中,用电子计算机把所有这些数字成分计算出来并形成一幅幅的镜头画面,这一技术和计算过程是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和精力,根据实际的制作情况估计“简单的画面每一幅要用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复杂的可能需要3至4个小时的时间”。可想而知这是一种何等繁杂的合成过程,当然可以集中、动用数百台专门的计算机以最快捷的速度制作完成。

其他影片的实例还有不少,例如导演卢卡斯又拍出《星球大战前传》,斯皮尔伯格拍摄的《大白鲨》《第三类接触》及《外星人》等都是运用电脑特技的成功作品。(www.xing528.com)

总之,电子计算机的高科技手段和技术使银幕和屏幕视觉效果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电影美术师应熟悉并掌握这种手段和技术,不断创作出新的奇迹。

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面对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影视创作、特技制作上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影视创作者对此应有足够的估计和全面的认识。

第一,电脑特技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之快一日千里、前所未有。高科技在影视创作和技术制作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既然能造出数字船、数字海、数字人,当然也就能造出数字场景、数字道具,模拟色彩空间、气氛等,会大大提高银幕和屏幕视听形象的质量、扩大视听语言和手段的范围,高科技的引入势在必行,应引起从事影视创作的艺术家们的足够重视。

2000年我国新片《紧急迫降》运用了如三维制作、数码代换、跟踪叠加等一系列高科技手段,上海电影制片厂斥资250万美元,“在国内率先引进了代表20世纪世界最高技术水平的电脑特技制作设备,并成立了‘电脑特技公司’”。[19]

该片中有37个数字特技镜头,采取了传统特技与电脑特技结合的做法,制作了四架不同比例尺寸的飞机模型,通过电脑合成技术展现了异乎寻常的、惊心动魄的银幕奇观,取得了一般制作技术难以达到的境界。

美国导演卢卡斯讲到:“我对技术并不非常热心。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但要想能讲述自己的故事,我必须开发必要的技术。毕竟,原始人要在洞穴的墙上画出一个垂死的野牛,他必须发明红色颜料。”“不久的将来——非常之快——电影将用数字技术进行拍摄和放映,拍摄下来的影像会自动输入电脑,大部分的后期制作也将由电脑来承担。许多电影人将不得不学习新的创造过程和技术。我们曾从默片时代进入有声片时代,又从黑白片时代进入彩色片时代,我敢肯定我们同样会进入数字电影时代”。[20]

第二,我们要客观而实际地认识到:电子计算机技术、电脑特技、三维动画不是万能的,它是为体现创作者的意图和想象、创造和形成银幕和屏幕视听形象的一种手段、一种工具,电脑的神奇能力和魔幻般的技术是在人脑的指挥下完成的。

实践证明,电脑特技与传统特技结合,数字角色与真人、演员表演结合,数字道具、场景与实景、场景、布景结合,利用数字技术处理画面的色彩、光线、气氛……总之,要体现创作者的意图和创意,最大限度地使艺术家的想象力得到发挥。

和大多数特技电影一样,《泰坦尼克号》中特技也是传统特技与数字特技的结合。传统的模型工艺、机械装置和先进的数字技术一起造就了《泰坦尼克号》。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并没有使传统特技丧失活力,而是扩大了电影特技的表现力,使得许多原先不可能的影像可以出现在银幕上。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电影特技能达到的视听冲击力取决于创意人员的想象力,而不是受限于技术。[21]

我们说电子计算机技术不是万能的,是指它不能完全替代其他影视表现手段和传统的特技制作及其他技术,而是要与其他手段结合,扩大影视制作的范围和表现力。

第三,作为从事电影或电视创作的艺术家们就不得不,也必须学习、熟悉并掌握新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电脑操作,熟悉新的制作过程。对于影视美术师包括特技美术师来讲,尤其是必须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美术设计师不仅仅要熟悉、全面了解并具体地掌握电脑技术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了解各种技术所能达到的水平和取得的效果,而且美术师作为影视造型设计者,还必须在电脑制图和熟练地使用电脑上有所作为。

电脑制图已经广泛运用于建筑室内设计、装饰、装修等领域,在电影、电视美术设计领域中已经在积极地被开发、研究和运用。

电脑制图具有精确的尺度,材料和质感的逼真效果,色彩、光线的准确表达以及易于更改和重复使用等优越性能,美术师可以借电脑之手、表达设计者之创意,寓影视作品内容之情。影视电脑绘图不仅可以绘制制作图、示意图,也可以绘出气氛图。

电脑制图无疑地必然会与传统的手绘制图相结合,取长补短,电脑制图主要是指技术性图纸的绘制,不可能朝夕之间完全由电脑制图代替影视美术所有图样的设计和绘制,有的美术设计图样,如镜头画面设计、大量的造型阐释图等永远也不可能用电脑来替代。

进行电脑绘图并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运用电脑技术进行制作,美术设计师所需要具备的艺术修养、影视基本理论、影视造型创作的设计技巧和能力与扎实的、高超的绘画基本功和能力非但不能削弱,而且更应加强和熟练化,才能适应高科技时代新的情况,迎接影视艺术新的辉煌。

[1] 王砚缙:《电影布景制图学》,北京电影学院教材。

[2] 王砚缙:《电影布景制图学》,北京电影学院教材。

[3] 摘自〔前苏联〕B.托尔马乔夫、K.波良斯基:《电影布景的设计与搭建》(俄文版),第9页。

[4] 摘自宋洪荣编:《电影镜头画面透视》,北京电影学院教材。

[5] 托尔马乔夫,波良斯基.电影布景的设计与搭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

[6] 张子恩.宽银幕电影场景特性初探[M]//电影美术创作研究集.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240.

[7] 《电影通讯》编辑室.电影美术创作研究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241.

[8] 老狄.风雪雨雾慷慨悲歌[N].北京日报,1997-04-07.

[9] 托尔马乔夫,波良斯基.电影布景的设计和搭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169.

[10] 托尔马乔夫,波良斯基.电影布景的设计和搭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168.

[11] 托尔马乔夫,波良斯基.电影布景的设计和搭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184.

[12] 托尔马乔夫,波良斯基.电影布景的设计和搭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90.

[13] 丁辰,陈绍勉.探索景的“这一个”[M]//电影美术创作研究集.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21.

[14] 钱学森.科学的艺术和艺术的科学[J].当代电影,1997(2):140、186.

[15] 王群.科学时代的电影[J].当代电影,1998(5).

[16] 王群.科学时代的电影[J].当代电影,1998(5).

[17] 李昱.《泰坦尼克号》中的电影特技[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8(2).

[18] 李昱.《泰坦尼克号》中的电影特技[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8(2).

[19] 《紧急迫降》数字电影特技探秘[N].中国电影报,2000-01-06.

[20] 乔治·卢卡斯.电影进入数字化时代[N].南方周末,1999-06-18.

[21] 李昱.《泰坦尼克号》中的电影特技[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8(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